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社区农民幸福指数测评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与实地调查工作经验,构建了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技术确定了测评指标准则层、领域层、测评指标层的指标;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技术对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处理,确定了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以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代表——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研究个案,对其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并获得了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乡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民的幸福指数为0.736,并进一步分析了构成该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从微观角度丰富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研究。
  关键词幸福指数;测评;农牧民;乡村旅游;纳西民族乡
  中图分类号S181.4;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22-05
  Evaluation on Happiness Index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Tibet—A Case Study of Naxi Ethnic Townships, Mangkang County, Changdu Region
  XU Xiu-mei, LUO Xu-wu
  (Institute of Tourism Management and Foreign Languages, Tibet University, Lahsa, Tibet 850000)
  AbstractEvaluational index system of farmers and herdsmen’s happiness i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and previous work experience from research and the fieldwork. Delphi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 indicators of domain layer, criterion layer and evaluational layer of the index, what is more, the weight of different levels was defined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Original data were acquired on account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farmers in Naxi Ethnic Townships, which also called Yanjing by local people. The follow-up work was th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finally the result of happiness index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was concluded, which was 0.736,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aiming at enriching the study of farmers and herdsmen’s happiness index from microscopic aspect.
  Key wordsHappiness index; Evaluation; Farmers and herdsmen; Rural tourism; Naxi Ethnic Townships
  1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幸福指数是衡量国民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主观性色彩;同时幸福指数也是监测国家宏观经济良性运行、表征地区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一项新兴指标,因而幸福指数也具有客观性属性。前期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幸福指数的主观性方面,学术界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重视幸福指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二重属性方面的研究,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且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定量分析的报道逐渐涌现,一些定量研究技术得到了应用。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幸福指数与经济增长、幸福指数与人类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1-2]以及幸福指数影响因素分析[3]等方面;在定量研究中,幸福指数测量方法及模型研究[4]、幸福指数主观性与客观性二重属性研究也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在定量研究技术方面,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指标体系方法[5]、基数可量理论[6]等方法得到运用。在调查与测量方法方面,日重现法(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DRM)和生态取样方法(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成为常用的测量方法。
  国内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国内近年来也重视幸福指数研究的重要性,在实践方面与理论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实践方面,一些城市开始了居民幸福指数的测评工作(拉萨市,2006年;深圳社科院,2005年),国内对“幸福城市”的评选和认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们长期以“唯GDP论”作为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观念。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研究人员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同时也汲取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范式对幸福指数进行深入研究,出现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幸福指数核算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7-8]、幸福指数内涵解析[9-10]、居民幸福指数测度研究[11-12]、幸福指数二重性研究等方面。在定量研究技术方面,结构方程模型方法[13-15]、回归模型[16]、效用函数[17]、综合幸福指数函数[18]等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逐年增多,逐步提高了幸福指数测度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缩短了与国际研究的水平差距。   2研究意义
  从研究范围方面来看,国内外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或者中观层面,涉及国家领域、省域范围以及城市范围的居民幸福指数研究较多;涉及小尺度范围例如村庄、景区周边居民幸福指数的研究报道较少。从研究对象方面看,以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占绝大多数,关于农牧民幸福指数的研究较少,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的研究尚处空白状态。因此,研究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社区农牧民幸福指数,关注农牧民生活的物质层面,还要关注农牧民生活的精神层面,使得该研究不仅具备查缺补漏的意义,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又称为“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是我国推行“无障碍旅游”的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也是我国西部最大的生态旅游热点区。地理范围涵盖川西南、滇西北、藏东南9个地州(市)82个县(区),其中,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和西藏昌都地区是“大香格里拉旅游区”优先开发的核心区域。随着《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出台,关于云南迪庆州和四川甘孜州在“香格里拉”品牌共享和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的生态旅游足迹与生态效率问题[19]、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区域竞合机制、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和生态补偿问题、目的地生态安全测评[20]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关注与研究,相比之下,关于西藏昌都地区旅游研究的报道较少。
  从实践方面来看,西藏昌都地区在“香格里拉”品牌共享和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其生态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但由于地处于西藏境内,生态脆弱,可进入性不强;政府主导作用在旅游开发中色彩浓重,政府干预措施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这些因素都是构成昌都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此外,旅游经济系统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发展的不平衡化格局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这就使得研究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农牧民的幸福指数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国内外关于幸福指数的相关研究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灵感。在前期研究与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技术对指标体系各个层次的指标权重进行了分析。以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为研究个案,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得出该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情况。该结论为探究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后续研究其他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3研究个案简介
  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以特色农业生态景观、乡村自然景观为主要依托,取决于生态景观、乡村景观的奇异性与知名度[21]。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有元阳梯田、丽江拉市、楚雄紫溪镇、寻甸钟灵山、弥勒葡萄基地与瑞丽大等喊民俗村等。
  该研究个案为西藏特色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代表——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该乡又被当地人称为“盐井”。芒康盐井旅游景区是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域之一。盐井旅游景区地势北高南低,坐拥海拔6 400 m的达拥雪山,世界第六大河澜沧江由北向南穿越该景区。盐井景区主要由以下景点组成:盐井古盐田、曲卡孜温泉度假区、盐井天主教、西藏茶马古道(扎谷西)“一线天”大峡谷(文成公主庙,岗达寺)、达康巴民俗文化旅游村、澜沧江“W”深切型大峡谷、红啦山滇金丝猴观赏区、盐井纳西旅游一条街。
  该乡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端、芒康县南部,位于98°28′~99°06′ E,28°37′~29°30′ N。处滇藏茶马古道咽喉之处,在古代是吐蕃通往南诏的必经之地。东北与四川巴塘相邻,南与云南德钦接壤,西与西藏左贡县扎玉、碧土、门孔等相连,海拔2 300 m左右,共包括纳西民族村(下盐井村)、上盐井村、角龙村、加达村 4个行政村,沿澜沧江东西两岸分布,总人口为4 382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村民以纳西族、藏族、汉族、傈僳族为主,宗教信仰以佛教和天主教为主,目前该乡还保留着西藏地区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有扎果西教堂,部分村民信仰苯教和东巴教。纳西乡区域面积374.88 km2,气候为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型气候,与西藏大多数地区相比,该乡气候相对湿热。芒康纳西民族乡为农业乡村,多数村民从事农业,牧业在该乡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小米、藏盐、核桃、青稞、大麦、松茸、温室蔬菜、苹果、西瓜等农作物。依托澜沧江边丰富的卤水资源,当地村民习惯沿江边进行生产劳作。因而纳西民族乡的村落也是临近澜沧江,位于澜沧江最南的河段两岸冲击扇台地上,村落较河面高出300多m。与西藏多数农牧区相比,盐井纳西民族乡经济较为发达,且社会风气良好,各民族和谐共生。在2004年曾被西藏自治区评选为小康示范村。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当属盐井盐田。盐井盐田是纳西民族乡的一道农业生态景观,同时也是“茶马古道”上现存的一道人工原始制盐人文景观。纳西民族乡共有盐田多达8 000块,盐井以及沿承的制盐工艺至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从事盐业生产的农户达320多户。盐井旅游景区位于214国道旁边,平均海拔3 000 m,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最原始的人工晒盐遗址。盐井产有白、红两种颜色的古盐。澜沧江西岸出产红盐,东岸出产白盐,主要因为西岸加达村习惯用当地的红岩土铺盐田,而东岸纳西村习惯用细沙铺盐田。
  晒盐、制盐、藏盐加工成为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2013年5月,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盐井古盐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了盐井自然保护区。盐井盐田以及当地当地农民制盐晒盐工艺是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资源,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一些科研人员造访。根据课题组成员调查中的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纳西民族乡年均旅游接待人次数约为8.9万人次,参与旅游服务接待的家庭年均旅游接待收入为1.93万元(课题组2013年调查数据)。   4实证研究
  4.1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突出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将影响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社区农牧民幸福指数要素的各个方面归纳进来;同时考虑到各个细分指标的独立性特点,抓主要矛盾。
  (2)科学性原则。
  保证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客观地反映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社区农牧民幸福指数,能够为定量分析不同要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保证指标体系数据来源的科学性。
  (3)可达性原则。
  保证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便于定量计算,同时各个细分指标可以定量化,所需数据易于收集与统计,数据来源可靠,体现节约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的原则。
  (4)针对性原则。
  针对矛盾的特殊性,构建符合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特殊性的乡村社区农牧民幸福指数评价体系。
  (5)以人为本的原则。
  幸福指数测评的目的是关注被调查者的幸福感、满意度以及身心健康状况。科学发展观也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指标体系应该体现涉及民生的关键词,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体现关注幸福指数并且兼顾提升幸福指数的倾向。
  4.1.2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涉及两方面的主要内容:测评指标系统不同层次指标的确定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体系不同层次指标的确定是通过运用德尔菲(Delphi)技术,在课题组成员前期实地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整合了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相关资料,结合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社区的特点,编制了专家调查表,向区内外相关领域的17名专家进行了调查,在反复征求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剔除了表意模糊、概念重复的项目,最后共筛选并保留了准则层3项指标、测评指标层11项正式指标,最终得到了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的具体框架。如表1所示。
  表1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测评指标层
  旅游地经济C1人均旅游接待(服务)纯收入与农牧民纯
  农牧民幸维度B1收入的比值
  福指数AC2农牧民对旅游收入状况的满意度
  C3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C4农牧民对当地物价情况的满意度
  自然生态C5农牧民对旅游自然生态影响的满意度
  维度B2C6旅游垃圾堆放生态足迹
  人文生态 C7离婚率
  维度B3C8农牧民心理与身体健康情况
  C9农牧民家庭旅游负担比
  C10乡村旅游开发社区参与程度
  C11农牧民对乡村社区社会风气的感知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在指标体系确定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德尔菲技术进行处理的,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为了避免被调查的专家对层次分析法不了解的可能性,同时保证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直观性以及便于填写等问题,首先用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来设计调查问卷,使被调查专家不用考虑重要性的量化问题,克服了被调查专家对层次分析法不熟悉的弊端。
  此次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46份,有效问卷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主要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国内旅游研究领域、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教授和在读博士生,包括部分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发与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
  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首先将准则层的3项指标用替代性语句进行表述,表明3项指标与目标层指标构成因果关系,目标层与准则层构成递进关系;同理,将测评指标层的指标用替代性语言进行表述,测评指标层与准则层存在递进关系。这样就需要分别构造两个递进层级之间的比较矩阵。由于决策目标较多(涉及11项),若采用T.L.Saaty提出的1~9标度的方法,在将原始数据量化为数值判断矩阵的过程中会出现所作出的判断不能满足一致性检验的情况。因此采取(0,1,2)三标度法来对测评指标层每一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建立一个比较矩阵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排序,然后通过极差法将比较矩阵转化为判断矩阵[22],改进的层次分析法采用新的标度——三标度法,使得专家很容易对两两因素作出相对重要的比较,且无需进行一致性检验。此外,该法还可以大大减少迭代次数,能提高收敛速度,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23]。
  准则层中,影响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的有经济因素、自然生态因素、人文生态因素3项因素,其比较矩阵见图1。
  图1准则层比较矩阵
  利用极差法将图1所表示的比较矩阵转化为判断矩阵,并计算3个指标的相对权重,结果如图2。
  图2准则层判断矩阵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同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测评指标层中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进行计算。
  与经济维度构成影响或者因果关系的3个因素的比较矩阵见图3。其判断矩阵如图4。
  图3影响经济维度四指标的比较矩阵
  图4影响经济维度四指标的判断矩阵
  与自然生态维度构成影响或者因果关系的3个因素的比较矩阵如图5。其判断矩阵如图6。
  图5影响自然生态维度四指标的比较矩阵
  图6影响自然生态维度四指标的判断矩阵
  与人文生态维度构成影响或者因果关系的3个因素的比较矩阵如图7。其判断矩阵如图8。
  图7影响人文生态维度四指标的比较矩阵
  图8影响人文生态维度四指标的判断矩阵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测评指标层各指标权重:C1为0.100,C2为0.037,C3为0.351,C4为0.204,C5为0.020,C6为0.058,C7为0.066,C8为0.100,C9为0.007,C10为0.038,C11为0.019。   对于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而言,准则层中,经济维度对目标层的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693;其次是人文生态维度,其权重为0.230,自然生态维度对于目标层的影响相对最低,占0.077。该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对农牧民幸福指数的作用较大。在领域层,恩格尔系数对经济维度的影响较大,而农牧民对旅游收入的满意度情况对经济维度的影响最小;旅游垃圾生态足迹对自然生态维度的影响要高于该层次的农牧民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主观感知;在人文生态维度中,农牧民家庭旅游负担比(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家庭平均每一个从事旅游服务接待的劳动力所负担的人数)在人文生态维度中所起的作用较小,而相比之下,农牧民身心健康状况对于人文生态维度的影响较大。总的来看,在11项测评指标中,C3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C4农牧民对当地物价情况的满意度、C1人均旅游接待(服务)纯收入与农牧民纯收入的比值、C8农牧民心理与身体健康情况在整个测评指标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较大,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社区的农牧民幸福指数影响较大。
  4.2数据采集与统计
  课题组成员于2014年2月16日至2014年3月5日前往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走访了50户从事乡村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家庭。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结合访谈方法,获得了研究的原始数据。
  运用Eviews3.1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昌都芒康纳西民族乡农牧民幸福指数的总体水平。
  4.3结果分析
  4.3.1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在性别比例方面,参与旅游服务接待的农民中以女性偏多,占总体的67%;在年龄构成方面,多数旅游从业人员集中在45~55岁年龄段,该比率占总体的87%;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学历参与者居多,占到总体的73%。在参与旅游开发与旅游服务接待的家庭中,2~3人参与旅游服务接待的家庭占总数的94%。在家庭收入方面,被调查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3万~5万元之间;由于社区处于农业区,所以家庭在食物方面的花费相对不高,均值为3 142元,其恩格尔系数相对较低。在问卷中也设计了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态度问题,结果显示:96%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各方面的效益是比较积极的。旅游开发对于离婚率的影响较低,从调查结果来看,近3年该目的地离婚率为0。
  4.3.2幸福指数计算。
  根据整理的数据,参照指标体系权重,测算出纳西民族乡的4个行政村——纳西民族村(下盐井村)、上盐井村、角龙村和加达村的农牧民幸福指数均值为0.736。
  课题组在前期已经对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分析拉萨周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得到了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架与各个测评指标的权重。由于此次研究对象的类型与拉萨周边乡村旅游目的地存在一定的差距,纳西民族乡属于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与西藏牧区或者半农半牧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相比在自然气候、民族构成、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差别。因此,此次研究将前期构建的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了重新确定,并得出了研究对象的幸福指数数值。就数值本身来看,纳西民族乡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民幸福指数较高。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该数值不能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
  4.3.3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纳西民族乡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社区农民幸福指数较高,构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和谐的民族关系。
  纳西民族乡聚集了多个民族,虽然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但是各个民族长期以来和谐共生,不同文化互相融合,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民的旅游开发意识较强。并且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旅游参与者对旅游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并且对未来旅游发展的期望是积极的。和谐的民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社区旅游参与者幸福指数较高的根本原因。
  (2)地理因素。
  纳西民族乡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一站,其旅游开发借力于该项独特优势。在交通方面,从目前进藏客流所选择的交通路径来看,因该国道周边民俗风情特异、自然风光奇特多样,214国道是自驾游、自行车游客青睐的一条线路。纳西民族乡多数旅游景区位于214国道附近,因此造访游客逐年增多,加之处于农区,多数食物可以自给自足,因此其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
  纳西民族乡的气候属于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型气候,与西藏绝大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气候相对潮湿、植被覆盖率较高,因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强,旅游碳足迹在短期内对于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不明显。
  (3)社区的价值观念。
  该乡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等原因,形成了淳朴的民风。与国内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比较,纳西民族乡的旅游景区尚未出现旅游目的地人口置换现象,外来经营旅游服务接待的人员极少。在该乡的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农民借旅游旺季哄抬物价的情况较少,因此旅游产业对于当地物价的影响不明显。生态智慧在纳西族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均有所反映,因此纳西民族乡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在调研中发现,该乡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周边的旅游垃圾较少,经测算旅游垃圾堆放生态足迹为0.002 03 gha。
  5结语
  根据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类型与分布地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测评指标体系权重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拉萨周边乡村旅游目的地情况不同,纳西民族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地域、气候、宗教信仰、民族构成等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特点。研究过程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民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权重进行了重新确定。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对纳西民族乡旅游乡村社区农民的幸福指数进行了测度,但该结果不能与拉萨周边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形成横向比较。后期课题组将继续关注同一类型或者资源与开发形式相似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后续的面板数据的获得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BLANEHFLOWER D G,OSWALD A J.Well-being over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J].Journal of Publie Eeonomics,2004,88:1359-1386.
  [2] ANDREW LEIGH,JUSTIN WOLFERS.Happiness and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Australia is Not a Paradox [G].Paper provided by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Research School of Economics,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n its series CEPR Discussion Papers with number 505,2005.
  [3] RICHARD A.Easterlin.Happiness,Growth,and the Life Cycl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4] RUUT VEENHOVEN.Measures of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Paper provided by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Germany in its series MPRA Paper with number 11280,2007.
  [5] ANDREW SHARPE.A Survey of Indicator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Well-being [R].Paper provided by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Living Standards in its series CSLS Rese arch Reports,1999.
  [6] YEW-KWANG NG.A Case for Happiness,Cardinal Utility &Interpersonal Comparability [J].The Economic Journal,1997,107(445):1848-1858.
  [7] 蔺丰奇.新标尺——国民幸福指数[J].中国国情国力,2006(7):29-32.
  [8] 黎昕,赖扬恩,谭敏.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1(5):66-76.
  [9] 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康珂.经济幸福指数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11] 万树.安徽省幸福指数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24-28.
  [12] 郑方辉,冯淇,卢扬帆.基于幸福感与满意度的广东公众幸福指数实证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24(2):16-21.
  [13] 吴启富,陈红梅,张晓波.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3):89-94.
  [14] 张国栋.基于幸福指数的农民重大疾病保障分析——以安徽省三县农村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14(5):37-41.
  [15] 吴丽民,陈惠雄.收入与幸福指数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浙江省小城镇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63-75.
  [16] 李桢业.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省际差异——沿海地区12省(区、市)城市居民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8(3):41-49.
  [17] 肖成勇,蒋敏,来尧静.幸福指数测量方法研究[J].特区经济,2007(12):301-303.
  [18] 张辰利,王五祥.基于金融支持的农民幸福指数模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2):104-109.
  [19] 李鹏,杨桂华.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J].生态学报,2007,27(7):2954-3004.
  [20] 章锦河,张捷.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6,26(6):196-206.
  [21] 杨世瑜.乡村生态旅游理念与发展模式探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1-16.
  [22] 徐秀美.昆明会展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J].青岛酒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30-34.
  [23] 胡子义,谭水木.层次分析法的一种改进[J].许昌学院学报,2005,24(5):26-30.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制的ADTD闪电定位系统获取的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江苏省的云—地闪电资料对江苏省的空间闪电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闪呈比较明显的纬度变化,也呈比较明显的经度变化。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空间分布;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87-02  江苏省大部分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年降
期刊
摘要[目的]探明苏南稻区主要稻麦两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苏州地区种植的南粳46、常优5号、常农粳8号等16个粳稻品种和扬麦16号、镇麦10号等9个小麦品种,通过在苏州不同地区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产量结构、生育期和株高等主要性状。[结果]参试粳稻品种间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品种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粳稻不同播期和生育期与产量
期刊
摘要为了建立薄层色谱法快速评价新疆孕马尿中结合雌激素品质的方法,将孕马尿样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薄层板为硅胶G板(20×10 cm),展开剂为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30∶90∶22,体积比),显色剂为20%的硫酸乙醇溶液。孕马尿中3种主要结合雌激素在薄层板上呈现蓝绿色斑点,尿中其他杂质无干扰。建立的薄层色谱法能够对孕马尿中主要结合雌激素快速鉴别,可用于孕马尿结合雌激素品质评价。
期刊
摘要以蓝色港湾为例,对其外部开放空间景观从边界、界面、序列、尺度及植物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且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商业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以期为商业区外部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商业区; 外部空间; 景观设计;空间世界;尺度;序列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18-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
期刊
摘要云南元江那诺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梯田区面临着缺水现象严重、梯田面积逐年减少、保护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为实现元江那诺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发展模式:扩大梯田保护区的面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为稻作农业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森林生态系统;统筹规划,发展哈尼梯田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建立补偿机制,实现梯田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后
期刊
摘要“五朵金花”生态旅游业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通过对麻城市“五朵金花”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市“五朵金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麻城市“五朵金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麻城市;“五朵金花”产业;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1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柽柳生物量特征。  [方法]该研究针对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柽柳的生物量进行研究,采集不同盖度下的柽柳样本,分析其地下、地下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1)柽柳地上生物量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2)以标准株柽柳地上生物量为x,地下生物量为y,进行方程拟合得出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方程y=5.517 7x0.834 6 (R2=0.820 8)。(3)柽柳灌丛地上生物量
期刊
摘要采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以怀化市1981~2008年汛期降水量(4~9月)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降水量预测模型,并利用2009~2013年降水数据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对2014~2018年汛期降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其结果可为怀化市汛期降水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降水量;汛期;灰色拓扑预测;GM(1,1);怀化市  中图分类号S161.6文献标
期刊
摘要探讨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分析了省级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工作可能面临的困难,且从4个方面提出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突破方向,为省级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管理目标;评估方法;省级气象部门  中图分类号S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209-03  Study on Meteorology Disast
期刊
摘要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山东省博兴县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429、0.165、0.361、0.674、0.393 ℃/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提前4 d/10a、终日推后2 d/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 ℃的终日延迟1 d/10a;1987年以来博兴县相继出现17个暖冬;特别是20世纪9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