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方能无“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师生对品德课前资料收集观念淡薄,形式单调,评价无声的问题,于是提出“逐步细化,培养课前收集的习惯;出奇制胜,创新课前准备的形式;及时反馈,重视课前资料的评价”三方面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品德课前资料收集 改进策略 习惯 形式 评价
  一、观察
  翻开品德课本,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教材每一课的板块内容主要以图片、话题等进行情境创设为主,文字表述较少,教学上有极大弹性空间。一课基本上会安排两课时上完,如果课堂上就拿着教材“照本宣科”一番,那么好几页的内容只需半节课就可以结束了。可以说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品德课就成了“无源之水”,课堂教学将举步维艰。
  我对浙教版教材进行了统计,仅以二年级下册为例,文本中要求学生进行“收集—交流”的内容就达到10处之多。再来看高段,仅以五年级下册为例,每一课都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品德课前收集资料成了当下常态课和优质课必做的功课之一。
  然而在平时的品德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镜头:教学三下《了不起,家乡名人》一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向大家简单地介绍绍兴历代名人,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名人,收集他的资料。可到了上课这一天,只有几个学生带来了资料,不少学生被问及为什么没有收集资料时,一脸茫然,甚至于有的还说:“老师,我回家要做作业,没有时间”,“老师我忘了”,“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收集”……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
  二、思考
  问题一:课前资料收集观念淡薄
  师生的品德课前收集资料的观念比较淡薄。上述老师对收集资料只有一句话“收集有关绍兴名人的资料”。那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收集?资料可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呢?这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
  问题二:课前资料收集形式单调
  大多数品德老师都是兼课的,在品德学科上花的精力比较少。因而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一成不变地让学生把所需收集的内容打印出来。殊不知,长此以往,学生也渐渐厌烦了这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容易对资料收集产生倦怠心理。
  问题三:课前资料收集评价无声
  品德教学建议提出:“ 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需要教师不断鼓励,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渴望得到教师的称赞与认同。但是现实教学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课堂,而忽视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与努力,没有进行及时评价。长期如此,势必会影响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
  三、实践
  (一)策略一:逐步细化,培养课前收集的习惯。
  1.整体规划,提前准备。
  一般教师都会在结束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后,布置下一堂课的资料收集任务。这样做听起来很合理,其实并不妥当。品德学科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是所有资料都能在短短的一天或几天时间内获得。我建议,每个学期一开始就把本学期要求收集的资料和大致完成的时间制作成一张或几张“菜单”,发给每一位学生。这项工作看似加大了教师在开学时的工作量,其实只是将工作提前而已。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便于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相关信息可以随时摘录。
  如我在上第四册《品德与生活》前,根据教材,设计了一张课前资料搜集目录,并把它张贴在教室。
  《品德与生活》第四册课前资料搜集目录
  单元 课题 资料搜集目录
  一 ①寻访大师的童年 ①收集科学家画像、大师童
  年故事。
  ②大师成才的故事 ②了解古代、近代、现代科技
  发明及发明家。
  ③大师在我身边 ③收集家乡各界名人的资
  料。
  二 ①班级风景线 ①用学过的采访方法采访
  学校、社区、身边的明星。
  ②一次运动会 ②收集班级往年运动会成
  绩及优秀运动员。
  ③班级小明星 ③优秀班级布置照片。
  ④我们的班级报 ④出小报资料。
  三 ①美丽的大自然 ①收集户外活动照片。
  ②动物、植物和我们 ②收集有关植物的知识资
  料。
  ③美好的家园 ③收集美术优秀作品。
  四 ①我们的社区 ①收集社区照片(环境、设
  施等)
  ②社区的文明 ②收集关于绍兴风景、美食、
  购物地点等资料,包括图片、
  典故、歌曲等资料,制作成
  小小介绍卡。
  五 ①我长大了 ①收集从小到大生活方面
  的衣物、学习方面的作品、
  荣誉、成绩单等。
  ② 成长档案 ②收集过去的生活中关于
  自己的小故事。
  2.指导方法,具体可行。
  给学生提供方法就是说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信息的方法,在学习中做到有章可循,而不是无头苍蝇,到处碰壁。
  (1)明要求——沉舟侧伴千帆过。
  如何让学生对资料搜集的前期准备活动感兴趣,愿意做,并达到老师期望达到的目的。我觉得课前应该有个目标与范围。孩子最初可能在搜集资料时贪多、贪杂,但如果课前布置任务时就给出范围,提出要求,相信久而久之,为什么搜集、怎样搜集、搜集什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试教三下《了不起,家乡名人》一课时,经历了两次课堂之旅,感受到了明确目标,缩小目标的课前资料收集,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一次课堂之旅:
  老师课前已通知学生搜集有关绍兴名人的资料。课堂上,同学们带来了一叠一叠资料,有打印的,也有手抄的,从古到今的绍兴名人十几人之多。老师让孩子来介绍,一人就花了5分钟,别说是全班。而且在交流中,都只是对某个名人泛泛而谈。一堂课下来,绍兴的哪位名人占据在我们听课老师的脑中,实在也说不上。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事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致讨论,认为绍兴名人的介绍,可以缩小范围,锁定在几个有杰出贡献的名人身上。这位老师听取了我们教研组各个老师的建议,锁定在了鲁迅、王羲之、秋瑾这三个名人上,然后让学生分组收集各个人物的贡献、作出贡献背后的小故事。
  第二次课堂之旅:
  又是到了交流的环节,“你知道鲁迅吗?赶紧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吧!”在学生的回答后相机出示图片并标注鲁迅的几项典型事迹。学生开始娓娓道来。通过课前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在汇报资料时很流利,言简意赅,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来。
  (2)指路径——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让学生课前去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应该向学生指明获取材料的路径,尽量让学生少遇挫折,顺利地获取有用的材料,产生成功的喜悦。
  如二年级下册《我们的班级报》一课,要求学生收集出班级小报的资料。教师与学生交流后,一致讨论可以从名人小报、庆祝六一、五彩缤纷的春天三方面去收集。选定主题后,先确定小报的版面,我向大家提供了一些美丽的版面,接着收集各块小内容的资料,收集途径有很多,可以看上网、看书报、自己观察写资料、甚至有些教科书上的内容也是小报的资料……于是,大家分头寻找。
  开始上课了,大家的面前都放着一大沓资料,由于准备充分,最后同学们的小报设计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3)重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在班级里成立固定的学习小组,确定组长,让组长督促自己组的同学完成任务。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合作能力,又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如《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中,我们学校的一名品德老师就将学生按景点分为东湖、兰亭、鲁迅故里、柯岩和其他景区。各组确定了一个组长,组长再次给组员分工。如东湖组的同学,有人带去东湖游玩的风景照,有人收集东湖来历的资料,有人收集东湖有名的风景点的文字资料……收集资料后,在组长的协调与筛选后,组合成“我带你游东湖”一系列资料。上课后分组介绍水乡绍兴,大家都听得有滋有味,一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家校结合,提高重视。
  品德课搜集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要在家长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的。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书面表达等形式把要准备的材料及注意点告诉家长,并说明意图,邀请其加入孩子的准备活动,合作完成任务。这像是给家长也布置了“回家作业”。绝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参与,这样既沟通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策略二:出奇制胜,创新课前准备的形式。
  1.问题式调查。
  将调查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使学生的调查有据可依,有序可循。
  如上《我爱秋天》这一课前,我们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示:
  ①秋天到了,你周围的花草树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②人们的衣着打扮有什么变化吗?
  ③小动物在秋天里又有什么变化呢?
  ④如果你还能发现除此之外的秋天的变化,那你就更棒了!
  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的调查有了奔头,有了内容,同时由“扶”到“放”,使调查结果求大同,存小异。
  2.表格式调查。
  老师将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表格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化笼统为清晰的功效。如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热闹非凡的市场》一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物品的批发价与零售价,我们就可以和学生讨论,设计一张操作性比较强的表格:我是小小调查员。设定调查中华牌铅笔和红富士苹果的零售价和批发价,可调查的地点分别为:大商场、小商店、超市、批发市场。调查完以后总结自己的发现。
  表格呈现的调查内容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学生觉得调查并不困难了,而且方式新鲜,自然就乐意坚持了。当然,在学生作业前,教师应在课内安排一定的时间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心中有方法,实践有步骤,不会盲目行事浪费时间。
  (三)策略三:及时反馈,重视课前资料的评价。
  1.公布标准及时评价。
  学期初,教师要制定好有关资料收集的评价标准,向学生公布。我在所任教的三年级专门设计了一张评价表。把课前资料收集和课中的交流合二为一进行评价。
  表格中课前资料的评价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按时完成;观点鲜明,有价值;经过初步整理。评价的人员有:自己、组长、教师。评价等级最高等级为☆☆☆。
  每次课前收集完后,便发下此表格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的课前资料收集这一作业,十分重视。
  2.评价多元化、多样化。
  鼓励学生本人自评、同伴互评、小组共评,倡导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表现优秀的家长,教师可以通过书面等形式毫无保留地进行表扬,并表达真诚的谢意。
  在评价时,打分数、画五角星、画学生喜欢的图案、写上教师激励性的评语……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这样多样化的评价,也成为学生一种很大的动力。
  3.提供展示的平台。
  把学生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在教室的一角展出,让学生互相阅读、欣赏。这样,不仅使学生共享资源,丰富视野,更会使其受到莫大鼓舞,在下次的调查活动中表现更加出色。
  如:我在上二下《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上课时指导学生把收集来的动物植物资料用大书签的形式展示。学生做完后,我择优钉成了一本厚厚的“书”,我还给“书”装上了漂亮的封面,上面写了大大的标题——《动物、植物大全》,并写上班级——二(2)班。把它挂到了教室的墙上,孩子们都异常兴奋。下课时,时常能看到有人在翻阅这本厚厚的“书”。这样做,一方面激励了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另一方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精彩的演出离不开台下幕后的精心策划,同样,一节生动有效的品德课也离不开充分的课前材料准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收集品德资料的习惯,创新课前准备的形式,重视课前资料作业的评价。这样,当我们走进品德课堂时,才会有备而无患;这样,我们的品德课最终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品德教学建议.
  [3]《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亲历课程改革(小学专辑)[M].海南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幼儿园在贯彻国家文件的基本精神时应根据地方环境、资源等条件,从本园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并实  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工艺、饮食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地区更彰显其特色。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1]。为了使优良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就肩负着传承民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在技工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 技工教育 工匠精神 教育资源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2011年两会召开前夕曾进
摘 要: 文章分析职业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教材中所设置的活动案例做了一定的思考,分析课堂教学即时效果,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待新媒体在生活、学习中的地位。  关键词: 新媒体 语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及电脑
摘 要: 为调查护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2013级92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情况少、创新意识较弱、对科学研究的了解不深入、自我能力评价低。因此,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较差,学校应提供政策保障,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学校和老师有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并引导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本科生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创造新事物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调,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被动性,导致对体育课的热情下降,活动兴趣无法激发,影响教学效果。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最大成功是能让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尊重个体、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热爱体育,在每一次的体育学习中获得满足,得到
摘 要: 文章以“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为例,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该模式按照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完成探究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化学探究教学 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视频或电子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春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
摘 要: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德困生的存在,这些学生不但耗费了老师许多精力,还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整体风貌。老师对这样的学生绝不能放弃,而应该放下成见,降低要求,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多一点表扬,多一点关爱,唤起学生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德困生 教育心得  每个班级都有德困生,这是一些思想品德上有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学习
“靠江靠海靠上海,尚山尚水尚海门”。我有幸参加了海门市卓越课程开放周的培训学习。几天的学习历程我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域之间的教育差异,使我深深感受到教育者与名师名家之间的差距,总体上讲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理念  对于我们区的教育者而言,为学生考虑最多的是各学科的考试分数。老师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学生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可是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
一、课例背景  “问题导学”是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把教学目标反映到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应用性的问题中,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把问题展示,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三维目标,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做到精心设问与高效导学。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
一日,有学生问我一家系图的问题(如图1),本来遗传学的概率计算确实比较麻烦,问此类问题实属正常,但是,这位同学的问题不在于计算,而在于不清楚何为近亲。  题中问,若III与III婚配则属于?摇 ?摇。答案为“近亲结婚”。学生问:“为什么这两个人是近亲?”我尝试启发他,反问:“III的妈妈与III的爸爸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是兄妹!那么III与III就是表兄妹了吧!”我想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