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价值的哲学反思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但与此同时,与科学技术相随而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科学技术带来了希望和向往,也给带来了悲剧和危机,在共享科技成果的同时又不得不共担其带来的后果。透过其辉煌的光环,静心的进行哲学反思,科学的进行价值审视,或许是必须的选择了。
  [关键词]科技 价值 人性化 指向具体化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90-02
  
  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曾经提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随着时间无情的流逝,这种报复也愈演愈烈,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土流失、伦理失序、战争灾难、酸雨、疾病……从个人到社会、从生存到发展,都让我们深陷其中,一场“人类拯救”首先从反思开始。
  
  一、科技与价值的背离
  
  科技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从其产生、应用、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是有着实际的物质承载,这也就在实际上赋予了科技本身必然要体现的价值。其中立性、超社会性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事实上,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都早已引起了价值异化,使得科技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的价值相背离。
  
  (一)科技与自然价值的背离
  这是科技价值异化的外在表现,这也是我们最直接能感受到的。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污染开始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以来,人们就开始奔波于寻求救治的良方。然而时至今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总体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地球作为我们生命的家园,如今变得满目疮痍,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危机四伏。在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中,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催化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危机已经体现了科技因素的巨大负效用,科技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正在不断地摧毁我们难以找回的和谐家园。科技与自然价值的背离,造就了科技对自然的强大破坏力,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是科技发达、运用广泛的地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越是惊人,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它已经侵入到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科技给了我们美好的希望,同时也把我们一步步逼上绝境。科技还在飞速发展,而环境也在被不断摧毁,大自然只能在迫不得已的在对人类的报复中期待着人类的幡然醒悟。而对我们人类来说,现在所要做的只是争取一个改正的机会而已。
  
  (二)科技与社会价值的背离
  让社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循环发展机制来支撑,科技的发展运用应将在这一要求中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事实上,科学技术与社会价值已经背离,形成了相互倾轧、恶性循环的局面。这主要是科技所带来的巨大
  物质利益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物质力量,使社会形成了错误的用来取得、分配和使用社会劳动资料和成果的方式。科技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社会资料和成果的“私有制”,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要想不爆发危机是很难想象的,科技的物质利益在实际上造成了社会的分化和割裂,各区域的力量分别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去盲目追求,这严重的削弱了整个人类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效力,使得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美好理想变得如此的飘渺而不着边际。在这种各自为战、把科技力量特殊化的无数力量中,无法形成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向前的合力,就像科技的负效应是全球性的一样,人类社会需要公共的科技力量。
  
  (三)科技与人的价值的背离
  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追求中,人们想到了解放、自由,并大力的借用了科技的力量,贯穿人类的整个征服实践当中。在实际中,人的发展却又恰恰被科技所局限住,人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接连不断的科技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它提高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把人从各种局限中不断地解放出来,正在我们可喜于自身的发展时,却才发现,我们又陷入了另一种被局限的困境当中,伴随着我们所认为的各种提高中,还提高了的是对我们自身的破坏力,我们正在以巨大的代价来换取我们现在的尴尬处境。人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所支配的客体的异化。我们支配机器,解放我们自身的繁重体力劳动,却变成了机器的附庸,我们的体力、智力的发展开始依附于机器,我们失去了人自身的自由环境,我们的生理遭到了破坏,心理遭到了压抑,我们的个性和自由被扼杀。科技已经由作为人类摆脱统治的工具转化为人统治人的工具,这种对人自身主体性的否定性因素使我们异化成了最大的一类“机器人”。迷失了自我的人类,用这迷乱的脚步,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发展的迷宫呢?
  
  二、科技与价值背离的哲学根源
  
  人类历史在整个的历史长河中显得是那么的短暂,但就是在这如此短暂的实践中,人类已经面临了生死攸关的困境。我们再每前进一步,却是那么的艰难。我们该怎样看待历史和现在呢?科技作为我们发展的必要力量,为何结果不是我们所预期的呢?个人认为,现实科技和价值的背离在于我们没有全面的认识科技,科技还只是作为一个“无辜者”在人们的各种争议中无序释放,其中在认识上需要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们认识到科技自身价值的两重矛盾。
  
  (一)科技的人性化与非人化的矛盾
  科技一方面要求提高人类的生存地位和生活质量,体现着突出人类在宇宙中统治地位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要求体现规律,表达除人类之外的综合诉求,又必然要求淡化人类的统治地位。这一矛盾是科学技术本身实质的价值归宿,对于沉浸在征服快感的人类来说,显然是不愿看到后者的。于是很好理解,科学技术“偏袒”了人类,同时作为报复也“偏袒”了人类。在人类每一次费劲心思去主宰世界的时候,都遭到了必然的反抗,或许这是一场必须的无休止的战争,但我们手中的武器却终究是畸形的科学技术,从长远来看,我们要考虑的不应是最后的胜利,而是如何自保的问题了。
  科技作为科学成果,其具有着内在的规律性,显然,仅仅为人是不全面的。其作为一种手段联系的是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科技自身的这重矛盾决定了在现实当中,科技不是一种统治手段,人类更不能凭借科技手段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人的真正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多大程度上用于利益均衡上。而仅仅是服务于人类的征服目的当中,人类或许只能丧失在这个星球上获得的仅有的一席之地。
  
  (二)科技指向具体化与要求制衡全面性的矛盾
  在人类所从事的各领域的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困难持续的刺激着人们的征服欲望,作为最终的辅助手段,具有鲜明针对性的科学技术应运而生。各种科技的闪亮登场都体现了人们曾经的困苦处境,作为实践要求和人主观能动性的综合结果,从这个角度说,科技的发展史无疑是人类曾经的“患难史”。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科技,都有着明显的目的指向,在感于人类作为高等智慧动物的同时,也逐步幻化了人类意识的无穷力量,在那种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极度沸腾心境下,我们没意识到的是科技还有要求制衡的全面性。科技的发展运用都应当是一个整体机制,这有两层含义,一是科技要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让科技在每一个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改造力量,从而综合全面的不断改善人类处境;另一层意思是科技的每一次运用只意味着其所指向的单方面的情况改善和问题解决,而其结果只是其所针对的局部变化,这就要求其他的科技运用来达到与这种局部变化相制衡的整体布局。我们所要说的主要是后面这一层。我们现在的科技运用还只是较多的出于功利性目的而强调局部指向,而作为必须要有的与这种局部变化相制衡的科技手段和科技运用却被忽略。这正是我们在运用科技进行改造时留下的最大隐患,而可怕的是这种隐患必然要以强制的方式实现自我调整,即以报复的形式反馈给人类。我们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全面的科技运用机制,而不是在我们遭到这种必然的报复之后的弥补性的给予个别的补偿。
  总之,我们怀着美好的梦想,努力的去奋斗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必然性面前,我们要利用的也仅此而已。我们要看到我们还只是处于很长的成长之路的一个低的起点,科技将是我们继续成长的必须营养,科技为什么服务,怎样服务是我们能否吸收营养的关键,而一味的把科技人性化和把科技指向具体化正是让我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适”的根源。
  
  三、科学技术的价值导向
  
  科技将伴随人类实现全面发展实践的每一个过程,其带来巨大的改造力量的同时也表现了相应高强度的破坏力量,因此,在科学技术研究和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赋予积极的价值导向,使科学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科技为什么服务,是实现科技价值的先导
  科技的服务对象根本上说不能仅仅表达为为全人类服务,这只能导致科技的人性化倾向,加速使人类从自然界整个有机体中脱离出来,而这种脱离不是高于自然界,却是被自然界孤立起来。显然我们人类脱离了自然界,发展是无从谈起的。而这也正是造成我们困境的根源之一,我们只是服务了“科技社会”,却没有想到与“科技社会”根本利益一致的“科技自然”。我们所要求的科技的服务对象应该是适合人类发展的所有应然的集合体。这就要求我们把科技的直接服务对象为人类转变为科技的效果最终为人类,避免把科技人性化单极倾向,或许最后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性化”。
  
  (二)科技怎样服务,是实现科技价值的根本
  这主要指把科技作为改造力量运用于实践的组织原则。我们应当避免科技指向具体化的倾向,而应该是要有与这种具体化指向相适应的关联体系,形成全面的科技实施机制。这样才能避免科技对单方面产生效应后其他方面的不适应,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已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世界作为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被科技纳入改造对象时,必然要求得到全面的科技运用,愈是把科技指向具体化,愈是给我们带来相关联的诸多问题,而这种改造各方面愈是同步,愈能全面的实现科技应有的价值。
  
  作者简介:
  钱恩忠(1984-),男,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0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的编制是决定中标与否的重要经济和技术参数,根据从事多年市政工程造价的经验,从编制工程投标价人员的角度,全面分析投标价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技巧。  [关键词]建设工程 投标报价 技巧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76-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招投标已成为建筑行业交易的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75-01    一、彼得定律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
[摘要]就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体育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73-01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改变着教育的方法、方式以至内容,转变着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计算机技术
从铁路自身来讲,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铁路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深化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实现运输生产长治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已是日益重要。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的档案工作机制已非常重要,就规范和改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档案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80-01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是学校的主体、核心和重点,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
[摘要]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应对高校财务管理诸多新的任务,从财务管理观念创新、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创新四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83-01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教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面临纷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