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高压氧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高压氧,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2~3疗程。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底改变恢复正常,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高压氧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高压氧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为本院眼科确诊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0例(60只眼),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1岁,平均53岁,病程不超过1个月。排除糖尿病、颞动脉炎、视网膜脱离、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加基础治疗,对照组仅为基础治疗。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每位患者都给予舒血宁注射液4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妥拉唑林12.5mg+地塞米松2.5mg球后注射,均每日1次,14天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再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及激素,酌情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组高压氧采用入舱加压至2.2ATA,戴上面罩吸入纯氧90分钟,中间间隔10分钟,减压出舱,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2~3疗程。同时做各种高压氧入舱前检查,本组病例均为全身情况许可患者。
  
  结 果
  
  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均作视力和眼部检查。将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的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27%,对照组总有效率22%。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底改变恢复正常,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
  
  讨 论
  
  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盘弱荧光与强荧光,以及视盘荧光不均等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又由于发病急骤,短期内易造成视功能永久性损害,故在治疗上应争分夺秒,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传统治疗方法有:扩血管药物的应用,激素的应用,其他如减压疗法、抗凝疗法等。
  高压氧治疗在医学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多种眼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钝挫伤、视神经炎、中毒性视网膜神经病变,临床报道不多。
  高压氧在提高全身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的同时,眼部组织氧张力和血氧含量相应增加,在2.5ATA高压环境中吸纯氧,可使动脉血氧比正常压力下吸空气增加20倍,静脉血氧变为动脉血氧。视网膜脉络膜耗氧量大,在此环境中,即使无携氧血红蛋白,仅脉络膜血管的血浆物理溶解度,供应整个视网膜的氧消耗,已足足有余,使视细胞免除或逆转缺氧性损害。
  另一方面,高压氧能使小动脉和小静脉强烈收缩,使其供血量下降。但虽然血管收缩,血注量减少,但血氧含量大,并不减少供氧量。有研究证实[1],高压氧对视网膜血管易产生收缩而对脉络膜血管无影响。至于对睫状后短动脉影响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采用与血管扩张剂并用,以防加重病情。曹氏报道用高压混合氧(加入3%CO2)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加入的CO2可刺激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增强呼吸运动,使肺通气量增加[2]
  通过本组病例的高压氧综合治疗观察,初步认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至于单纯用高压氧治疗,未敢进行尝试,须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周法元.实用眼科杂志,1998,9:512.
  2 曹绵泉.实用眼科杂志,1998,5:272.
其他文献
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卫生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我院家庭病床科建科20多年来,经常遇到老年中风患者来我科就诊建床。他们大多数为本医院门诊附近的患者,曾经受过大医院的诊疗,有的出院后仍需继续治疗,或需住院治疗而家中经济条件或子女照顾有困难的患者。对每个需上门的患者,我们都主动热情接待,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目前广为应用的文本过滤技术是利用关键字检索,没有考虑概念之间的关联,因此其过滤性能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很难有突破。介绍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文本过滤模型DOTFM,探讨了领域本
为有效分析和解决有源阻抗变换,对使用小波变换检测谐波与间谐波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利用小波分析、研究时频阻抗的控制特性和频率特性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利用小
新型作战力量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应该深刻认识新型作
报纸
<正>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比喻和象征某种人情世态,说明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文学体式。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人格化的动植物。如《狐假虎威》、柳宗元的《三戒》、克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