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与庐山地域文化渗透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文化渗透与华文教育教学研究背景
  国务院侨办九江华文教育基地于2000年4月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审核、评议、批准,在九江学院建立,這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建立的22个华文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的27个华文教育基地之一。地域文化异彩纷呈,这使得各地华文教育基地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要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地域文化,是各华文教育基地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华文教育以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边境和沿海城市(如哈尔滨、厦门、昆明、南宁等)为中心,这些地区华文教育资源丰富,地域优势明显,是华文教育发展的重地。而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承建单位——九江学院,地处中部内陆省份,华文教学与沿海城市不能相提并论,同内陆边境省份相比也不具优势,如何与有地域优势的东部及边境省份竞争,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大批江西移民出现,他们将成为下一代侨民,同时赴赣学习的留学生、华文交流逐渐增多。总体而言,华文教学水平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内陆边境、沿海城市不能相提并论。如何提高江西华文教育教学水平,如何吸引留学生、华裔子弟赴赣学习,如何选择庐山文化作为华文教育地域教学的内容,如何将庐山文化与华文教育结合,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只有将地域文化融入华文教育的课程设置建构之中,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地域文化渗透的价值与意义
  有利于提高华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地域特色的文化——庐山文化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贴近生活的素材,让汉语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汉语课堂教学内容,感受到汉语教学内容,并且学会运用课堂教学内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文化离他们的现实生活遥远。教师运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华文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且更能唤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华文教学质量。
  有利于提升江西华文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国侨办江西华文教育基地以江西九江为依托,庐山文化是赣文化子系统之一,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名城——浔阳,造就了庐山文化的千年历史意蕴。除此之外,还代表了佛教文化、书院文化、宋学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等。庐山文化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有极其独特的地域性,庐山文化以其独特性吸引更多的华裔子弟来江西旅游、学习、工作、生活,地域文化这一特色教学内容能满足部分留学生的需求,借此不断提升国务院侨办江西省华文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提高对外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率。江西多所高校都有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地域文化融入华文教育教学的研究及经验总结,能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庐山地域文化,也能提高其汉语素质。同时地域特色内容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赣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就更多了,进而提高华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有利于传播江西文化。庐山文化是江西地域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多种方式将地域文化——庐山文化渗入到海外华裔子弟的生活中,不仅能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庐山文化,扩大赣鄱文化的影响力。
  地域文化渗透研究内容
  笔者认为应积极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在遵循汉语和普通话教学规律的原则下,借助课堂渗透、文化体验、游教等形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充分体现华文教育教学与地域文化——庐山文化的融合,这样,既提高了汉语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既形成了华文教育教学的江西特色,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地域文化。
  推进庐山文化教学内容与地域性的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庐山文化相结合,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庐山文化包括围绕庐山的山水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文学作品、古代书院文化、宗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名人,等等。
  在教学内容上,地域风景、饮食、诗文、历史故事、文化人物、民俗风情、工艺美术,包括适量的庐山民族民间故事、诗歌、寓言及历代作家吟咏地方风物的经典佳作及旅游名胜是教学的重点。本着遵从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是否能参与文化体验为标准,确定地域文化内容。
  探索地域文化融入华文教育教学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新型、适宜的方法,以游教法、文化体验为主,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利用网络等辅助手段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提出地域性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的构想。在华文教育教材编写方面,编写中英文对照教材,将名胜古迹、民间故事、名人吟咏风物的经典佳作、方言、地方戏曲、民俗、舞蹈等内容纳入教材。结合学生的专业和阶段性学习需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介绍包含地域文化内容的各层次的阅读教材。
  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地域文化体验课、民俗文化课,专门安排游教活动时间。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旨在提高其学习兴趣,以江西风情旅游的形式展现地域文化,采用双语为主进行教学,只作简单常识讲解,适当增设学生主体参与为主的地域文化体验课。增设专门的地域文化课,如“江西文化”、“江西话”、“赣鄱诗文”、“江西艺术”、“方言电影”等特色鲜明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华文教育教学地域文化渗透原则
  充分发挥九江学院国侨办华文基地优势,立足庐山文化,依托本校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探索华文教育中庐山文化如何融入的问题,将庐山文化资源与华文教育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原则、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地域化。
  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庐山文化相结合。华文教育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掌握华文视为学习、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途径,由此将华文教育的外延由语言文字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因此华文教育教学中的文化内容选择以传统中华文化为主,而适当融入地域文化;借助多媒体、影像资料地域文化教材等在情景教学中适当融入地域性特色内容;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地域文化体验课;或者专门设立地域文化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语言交际教学,深入了解学习庐山文化。
  实现言语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对于教学内容的确立,既要遵循华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宣扬中华文化,又要结合江西华文教育教学的现状,满足学生的要求,注入地域性教学内容——庐山文化,同时还要结合社会形势,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添加新内容,真正为学生的语言实践释疑解惑。
  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能开阔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活动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联系。知识性强,而内容、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性别等,或是趣味有余而知识性不足,或是教学内容的学术性过强,致使学习过于单调乏味,都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作用。将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能有效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的阶段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庐山文化内容融入华文教育,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有的放矢,在华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庐山地域特色教学内容,并适当增加学生可以参与的地域文化体验机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地域文化教学内容: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旨在提高其学习兴趣,应将课堂教学和游教相结合,以江西风情旅游的形式展现江西地域文化,采用双语进行教学,只作地域文化知识的简单讲解;而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则以汉语为主、外语为辅进行讲解,开设或融入江西地域文化体验课、民俗文化课,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舞蹈等引入华文教学。
  比如,蝴蝶画的制作课程。蝴蝶画是九江地区湖口县的民间技艺,方法是用蝴蝶的翅膀作为整个图画的材料,完全用手工剪切粘贴而成,其作品风格独具一格,任何作品都是举世无双的。蝴蝶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因此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者的汉语程度不一,对于汉语程度较好的班级,将制作蝴蝶画的过程用中文和拼音反映在课件中,并学习其中的关键词汇。而汉语程度较差的班级却只能用英语解释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蝴蝶制作出符合自己审美要求的图画。(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庐山文化与华文教育课程设置地域化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小兵、李海鸥主编:《华文教育教学入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徐进:《江西名胜诗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漆权:《江西人物故事》,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李国强、王自立:《历代名人与庐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吴怿:《文化庐山》,《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6.汪国权、熊炜、徐顺明:《庐山古今诗词选》,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7.赵永新:《汉外文化对比与华文教育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美术对提高高中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发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及优
期刊
交通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反映着行业上级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是干部职工队伍状态、工作状态和市场状态的“晴雨表”.从事交通运输管理、服务的单
期刊
初中英语在初中整体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就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做出分析,并给出解决方
期刊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科学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学生能否系统掌握该知识,体系建构十分必要。建构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
期刊
英语新闻语料真实、内容丰富、语音标准、用词规范,并且含有实用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動态,是一种非常好的英语学习素材。本文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 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新闻中出现的语言、图像、声音、视频等符号资源进行新闻语篇的意义再现, 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进行多模态教学, 与文本形成连贯的整体,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多模态教学理论  多模态话语。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
1942年初,整风运动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全面展开.为适应党在新时期的革命需求,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达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对所办党报进行对照检查和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