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sohu的门户矩阵拨算盘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户矩阵”的设想,由于多元化经营整合过程上的不当,以及品牌塑造上的犹豫不决,也始终没有从“点”走向“面”
  sohu退出门户三甲行列并不出人意外。虽然sohu在2006年大幅增长,但张朝阳倾力打造的“门户矩阵sohu”所呈现出的疲软状态,没有因为漂亮的财务报告而有所好转。
  此处不妨先做个经典的品牌认同测试:如果让一个每天上网的人,在听到一家门户网站的名字之后,立刻说出他能想到的关于这个门户网站的词,由此来检验网民对各家门户网站主打产品认同度,那么,最可能的答案是:“新浪-名人博客”、“网易-大话西游”、“腾讯-QQ”、“TOM-移动增值”、“和讯-理财”。那“sohu”呢?恐怕一时得不到“众口一词”的回答。
  同样的测试,如果去问一个互联网圈内人士,他可能会说“sohu-并购”。这样的回答恐怕会令张朝阳感到十分尴尬。在他不遗余力地收购了ChinaRen、17173、GoodFeel等单项门户社区领先网站,却没有换来“1+1>2”的效果。事实上,如果不仔细看页面右上角的导航图,还是会有很多人把ChinaRen、焦点网等等当作独立的网站,这对sohu和张朝阳来说,都不啻是莫大的反讽。假如我们把sohu这样的横向并购过程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的话,那么张朝阳所设想的“以sohu为核心,打造一个覆盖多层次人群和专业内容的门户矩阵”还仅仅停留在最初级的“点”阶段。
  就sohu进行一系列并购的动机而言,规模扩张式的横向并购动机显然先于其财务动机。但反过来看,从其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比较中,不难一窥其并购后的状况。在sohu并购较为集中的2003年和2004年,其总收入分别为80425000美元和103209000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6357000美元和35637000美元,每股净收益分别为0.66美元和0.89美元。按照美国企业横向并购后平均的利润水平,并购后的利润额一般为并购前的1.3倍。sohu在2003年末发生了两起并购,而2004年的财务数据基本上可以满足上述横向并购之后的利润提升假设。
  然而,在sohu大致完成了它的“门户矩阵”架构之后的2005年和2006年,sohu的总收入分别为108348000美元和99886000美元(2006年三季报未审计调整后数据,下同),净利润分别为29781000美元和24748000美元,每股净收益则下滑到0.77美元和0.67美元。通过最直观的财务对比可以发现,张朝阳所打造的“门户矩阵”在财务表现上相当令人失望。
  与此同时,sohu的累积点击率在一系列并购之后虽然一度进逼yahoo!等超级门户网站,但是在web2.0的网络社区化浪潮和IM整合门户时代来临之后,sohu的Alex排名也已经跌出了前10位,落后于同属中文门户的腾讯、新浪,更远低于sohu欲通过sogou引擎超越的中文搜索老大百度。
   sohu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其实,通过GE矩阵分析可以发现,sohu的一系列并购之举往往出现“头脑发热”的情况。在sohu收购ChinaRen时,其选取的时机恰好赶上2000年时Nasdaq暴跌。而在收购17173游戏网时,只注重了17173的玩家渠道优势,却没有尽快吸收其网络游戏开发的技术优势,以至于在并购17173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17173仅仅成了sohu孤注一掷推广自身《骑士》游戏的渠道商。结果被技术优势明显的网易和迅速崛起的盛大打得一败涂地。而GoodFeel的收购,则表现出sohu对外界政策变化把握能力的欠缺,以至于其一度红火的短信增值业务很快被电信政策的变化所抵消。更严重的败笔在于sohu对web2.0之后的spaces趋势认识不够,在博客项目上落后于新浪,而在直接针对个人用户的门户整合上,sohu则成为几大中文门户中唯一一家没有IM软件的公司。
  种种情况说明,sohu陷入了某种“时代华纳+AOL”式的并购多元化陷阱。sohu的“门户矩阵”理念仅仅做到了大而全,却没有形成多元化后的核心竞争力。更没有顺应web2.0的趋势,如网易和腾讯那样针对每个用户的“面对点”式的交互。sohu的“散光式”收购不仅在财务上损失了股东利益,在规模效益上也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门户矩阵”的设想,由于多元化经营整合过程上的不当,以及品牌塑造上的犹豫不决,也始终没有从“点”走向“面”。
其他文献
企业从创业到逐渐做大、做强,非家族成员、非创业团队成员对企业的忠诚问题,往往成为企业诸多问题的核心,而没有企业制度的创新,家族企业要“基业长青”就只能停留在幻想层面    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股东、职工和用户这三方面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可以用三条线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在什么状态下面积最大呢?数学模型告诉我们:只有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最大,这就是说,只有股东、职工、用户的利益完全等量处理,这时
期刊
重组之乱、职工利益之乱、公司治理之乱三乱缠身,ST大水可谓国企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的极佳例子      10月13日,9月12日起停牌的大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00673,下称ST大水)发布“重大事项进展及股票复牌公告”:大同市国资委确定与山西国信投资集团公司合作,国信集团通过买壳方式重组ST大水,大同市国资委、国信集团、南京美强特钢有限公司就ST大水国有法人股转让后续事宜正在进行协商。  
期刊
中国几乎成了全球经济坠落的安全垫    今年上半年,中国贡献了全球GDP增长的1/3,中国无疑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其他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巴西和俄罗斯,近期都遭遇了巨量的资本流出,相比他们,中国的情况要好得多。但多项指标表明中国正在被这场危机拖累:出口增长显著放缓,工业产值增长率跌至6年最低水平,汽车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6%,房地产市场正走向崩溃。  大城市的房屋销售额几乎缩水了一半。在过去的
期刊
2004年6月,从四川泸州龙马潭区区委书记卸任之后,谢明旋即赴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经历了市场检验关、业界评价关、员工认同关后,谢明和他的团队对泸州老窖的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如今,泸州老窖已经堪与茅台、五粮液相提并论。在看起来像一个倒在地上的酒瓶的泸州老窖总部,谢明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董事会》:从一名政府官员转型为企业决策者,您是如何把握老窖的发展战略的?2
期刊
编者按: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尚处于萌芽时期,基本还处于一种松散的、摸索的状态。公司在处理IR时往往是牛市时漠不关心、熊市时“临时抱佛脚”,有的公司态度过于被动消极、有的“热过头”,呈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在业界有“IR教父”之称的袁秀国先生长期致力于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的研究与实践,对中国IR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本文由表及里地探讨了中国IR的过去、现在、未来,希望对读者有
期刊
全球化与新型流动性异化,在造就了华尔街人才济济的同时,也酿成了华尔街投资商与美国企业总裁及管理层在激励体系、传销体系、创新体系、评级体系、投资体系与监管体系上的系统性失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其本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和信用衍生品危机。华尔街投行与基金公司管理层的系统性行为错误与政府在这场史无前例危机前监管失当是其主要根源。从上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新世纪次贷危机的
期刊
在缺乏保护国民财产的意识和手段的情况下,大举开放金融和市场,让我国人民的财产和积累蒙受了怎样的重大损失?    一场真正的金融战争在几年前就已经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外方是胸有成竹,早有谋略布局,而我方则充满一厢情愿的幻想,急于融入全球化的怀抱,大举开放金融市场。然而这却正中英美财团的下怀,因为操纵金融是他们的强项,同时正是我们的弱项。    金融能力薄弱,岂能开闸放水?    在缺乏保护国民财产的意
期刊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适逢金融危机方殷,许多曾经被繁荣所掩盖的问题一下子集中释放了出来,成为全球关注并争论的焦点,作为关注的中心,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如何,已经远远超越了大选范畴,而是关乎全球经济的未来命运。其中,奥巴马以高调的“变革”口号、现状挑战者的姿态,吸引了比对手麦凯恩更多的眼球。  美国总统的政策取向能够深刻影响美国经济的重心所在,进而改变资本配置结构,而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运行中的中心地
期刊
在大众的视阈和意蕴中,传统的“增长”发展模式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经济学为立论基础,将视野集中在经济发展上,并刻板地借“经济增长”来说明“经济发展”。这里的“增长”,实际上只是指某一单位相对于居民人数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规模,其考察的指标是收入与财富的单纯累积。二是把科技视为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而不是集中于人的完善。  支持这种发展模式的人总是抱有这样的“观念”:经济增长是没有限度的;生产
期刊
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开放战略成效并不能尽如人意,导致了外资愈来愈强势,民族产业不仅未得到核心能力的提升,反而逐渐退居一隅,要改变此种不利局面,需要在合资中贯彻公司的章程设计与法务管控制度,保障合资企业的发展符合我们的初衷    本文所说的合资公司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共同出资创建一个新公司以利于出资各方的发展需求。通过众多的合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成功率较低是合资企业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