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女性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思考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z8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梦是全体中华民族亿万同胞共同的伟大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更是广大知识女性的梦。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让中国梦想照亮现实的必然要求,完善女性教育为女性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保障,这不仅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本文首先阐明了女性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女性教育完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的分析,提出有效提升女性教育的策略,让广大知识女性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关键词:女性;教育;中国梦;完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93-02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亿万中华儿女坚定不移的走中国道路、坚持不懈的弘扬中国精神、同心合力的凝聚中国力量,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潮下,广大女性必将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智慧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不朽辉煌。
  一、完善和发展女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女性教育发展的进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镜像反应,女性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前进的步伐中举足轻重。
  (一)完善女性教育是实现男女平等和谐社会的关键
  当今社会,女性已经与男性并驾齐驱的肩负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国家法律也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女性享有同男性同样的教育与受教育权、选举与被选举权、劳动就业权等。但是在政治生活中,男性仍然比女性更加具有性别上的竞争优势,经济上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女性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女子教育落后于总体的教育水平,这大大限制了女性展现自我才干的机会。教育是内聚和释放人的智慧的事业,教育可以使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因素逐步转化为公平正义,女性教育就是通过女性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实现其在社会中地位的提高,进而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发展。
  (二)完善女性教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整体素质、社会参与程度,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发展状况,目前,中国女性经济活动参与率高达72.7%,居欧亚各国之首。[1](P..22)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女性的积极参与使经济社会更加有活力,知识女性在投资、创业、经营方面的才能不亚于男性,女性在沟通和交往过程中更加耐心而且富有亲和力,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更加细心、谨慎。女性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经济腾飞贡献不可磨灭的力量。女性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了女性劳动资源这支队伍的素质、能力、以及发展趋势,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渠道才能不断得到拓宽。
  (三)完善女性教育关乎人类未来发展长远大计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元素,其整体素质取决于每个家庭,而家庭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母亲。印度妇女教育家卡鲁纳卡兰也曾经说:“教育一个男人,受教育的只是一个人;教育一个女人,受教育的是几代人。”女性在生育子女以及教育子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延续力、惊人的耐力在人类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每个人都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长大的,如果一个母亲缺乏应有的文化科技知识和素养,在教育子女上则会显得力不从心。母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成长,孩子的情感、情商、智力的开发和启迪重任也落到了母亲肩上,尤为重要的是孩子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正确的、积极地引导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教育也将影响孩子一生。
  二、当前制约女性教育发展与完善的不和谐因素
  伴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女性在经济、政治、教育、生活等各方面得到改善,但与中国梦所要求实现的社会目标相比,女性教育仍有较大需提高和完善的空间。
  (一)传统因素对女性教育的发展的制约
  我国是最早将男女平等纳入宪法大纲的国家。宪法规定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95年男女平等被提升为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努力,男女平等取得较大进步与发展。但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道德模式依然束缚着众多女性在事业上崭露头角。专家分析:早期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使女性成为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家庭的奴隶。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分工模式在女性出生、成长、成年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受到严重影响,如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女干部在竞争选拔方面遭到偏见和不公平待遇,这些传统因素都严重的影响了女性教育的积极性,阻碍女性教育的发展。
  (二)女性自我觉醒意识有待于提高
  女性自身因素是女性教育之后的主要因素。[2] (P.133)女性只有思想独立、经济独立才能自立,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女性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有不足,受教育的意识并不比男性强烈,甚至在社会环境的制约下,很多女性在家庭和事业间选择不愿意继续深造和发展。据统计,全国在校女大学生达到118 147万人,女研究生53 517人,分别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6.142%和30.135%。很多女性缺乏自信,对用人单位的排挤和不公表现了无可奈何以至于屈服的态度,这些消极心态严重扭曲了很多女性求知奋进的热情,很多女性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也有很多女性好高骛远,好逸恶劳,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这种严重扭曲的人生观是女性缺乏觉醒意识的表现。
  (三)社会在女性教育权利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保护妇女权益,然而女性在就业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平等现象。女性再就业、升迁机遇小于男性,下岗风险、失业风险大于男性。根据最新招聘单位统计报告,餐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较青睐于18~26岁女青年,而在招聘办公室主任、高级助理、高层领导等职业时,80%的用人单位则向同等条件的男性抛出橄榄枝。女性的劳动权益受到不平等对待,有的女性在生育子女时期丢掉工作,再就业困难,女性参政比例也低于男性,从中央到地方,女性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过程中名额受到限制,上述出现的种种女性就业现象现象需要社会各部门高度重视。   三、完善女性教育以助力中国梦
  梦想与拼搏的步伐中要求女性教育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应该从各方面加强女性教育,全社会共同构筑一个和谐、良性发展的女性教育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性别文化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削弱了公众对性别歧视的敏锐洞察力,也无形中强化了男强女弱的传统文化观念,传统性别文化以及在其影响下的社会大环境氛围,是女性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女性自我突破的精神侄桔,所以,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改造、重整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各种新闻传播、网络媒介等宣传方式和锐利武器,对公众进行正面的舆论导向,极力宣传鲜活的女性成功的典范,积极宣扬文明进步的女性观点,坚决抵制对于女性的偏见、歧视、诋毁,克服传统观念对人心灵的束缚,激起女性拼搏上进的热情,鼓励女性发挥自身性别优势与男性平起平坐。创造一个男女机会均等的充满正能量的女性发展文化氛围,为女性教育深入展开和落实奠定坚厚的土壤。
  (二)女性自身因素是关键
  环境是外因,女性自我认可和觉醒是内因,内因是女性真正挣脱封建愚昧藩篱,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首先女性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自身优势,树立巾帼不让须眉的观念,坚定做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的决心。其次在行动上要用不言败不服输的精神,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加强自身修养和内涵培养。再次,女性要发挥性别上的优势,女性有耐心、细腻、善良,温柔,坚韧、踏实、谨慎,这些都是女性自身被赋予的独特魅力,也是女性成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优越品格,因此,增强女性的自我完善意识,克服女性自卑、附属的负面心理,发扬女性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新时代女性精神,展现女性完美形象,正确处理家庭、社会、事业的角色关系,勇于尝试、勇于挑战、勇于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女性教育关键在此。
  (三)关注特殊女性群体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必须全面深入完善女性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关注农村以及偏远山区女童的受教育情况,减少女童辍学率,在普及基础教育条件下,可以适当发展女子职业高级、大专院校,提高女性整体学历与技能水平,其中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经费,优先发展农村及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关注留守儿童的入学、升学问题,加强女童教育应该建立适应本地区需要、经济适用的教育模式,[3] (P.25)确保女童平等的、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可以开设失业女性再就业辅导学校,以此来保障女性可以享有终身受教的机会,注重培养专业型女性人才。可以将女性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素质与学习一技之长,科学致富结合起来,是女性受教育意义非凡。
  (四)从政策法规上消除就业歧视
  我国在依法维护女性受教育权益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仍要丰富、制定、扩充和完善妇女法的内容,而且要不断考察、分析和修正关于女性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4] (P.6)严格执行政策、法规的条文,加强监督与督促,坚决执行劳动保护法的相关政策,消除性别分工与歧视,坚持零歧视的招收就业原则,国家对多招收女性职工的单位进行政策上的鼓励和奖励,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女性生育期的保险与费用。规范就业劳动保护法,女性无论在正规还是非正规单位,都能受到公平对待,使女性就业渠道正规化、多样化、合法化,这些都可以为女性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提供资源性保证。
  总之,发展女性教育事业是实现女性梦想的重要保证,女性教育事业关系到后代的培养,社会的建设,以及民族的复兴,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女性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培养高素质女性也将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导航。
  参考文献:
  [1]杨丹.男女平等的目标和途径——从女性能力发展 看男女平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9).
  [2]肖亚晖.制约女性教育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 工业,2011,(6).
  [3]常进锋.社会学视角下当代女性教育问题研究[J].理 论前沿,2013,(4).
  [4]王宇航.性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教育评论, 2005,(4).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逆向工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曲面模型辅助特征提取有力地支持了产品创新再设计,以CATIA、Geomagic Qualify商业CAD软件为平台,并结合逆向工程中的相关理论,针对逆向工程曲面模型辅助特征提取,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称面和拉伸方向提取方法,并通过实例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仅满足或停留于审计查账,是阻碍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司法会计的发展方向是以鉴定为主导,为诉讼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以气为本体,以阴阳五行为结构模型,大量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理论。为更好
<正> 经在中国多年使用证明:久保田联合收割机适应性强、效率高、损失少、高可靠性、经久耐用、拆装简便、操作舒适,适应中国各稻麦产区的收割作业条件和要求,符合收获机械国
审美是人生与世界的当下合一,信仰则是人对未来这种合一状态的期待和憧憬。正是美的自由精神一步步把品德规则提升到自由之境,道德信仰则是在人生信仰的统摄下,在自律的基础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人生的重要一课。那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的认识,需从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着手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伟大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冲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壮大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抓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