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元操作,外化概念本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we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积”是“面”和“积”的合称,即面具有累积(可加)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对面积概念本质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面积与物体面的关联,外化面积概念的本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抽象平面图形的面积;通过从看到数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累积(可加)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概念本质《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一维的周长到二维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认知的突破。对于“面积”概念,教材给出的是一个描述性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那么,“面积”这一小学数学核心概念之一的本质是什么呢?“面积”是“面”和“积”的合称,即面具有累积(可加)性。不难发现,面积是为了描述面的累积的多少而产生的。
  那么,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对面积本质的认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已有的生活经验,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面积与物体面的关联,外化面积的本质。基于此,笔者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探索。
  一、教学实践
  (一)摸一摸,直观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感受平面。
  师(出示下页图1、图2)这两张照片的面有什么不同?
  圖1图2
  生大小不同。
  生面积不同。
  师你心目中的大小、面积指的是什么?谁来试着指一下其中的一张照片?
  (指名学生比画。)
  师他是怎么比画面的?
  生把面全都摸了一遍。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摸另一张照片?
  (指名学生摸照片。)
  师其实,照片的大小就是照片的面积。你会摸课桌面的面积吗?
  (学生摸课桌面。)
  师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我们身边还有其他的面吗?它们的面积你也能摸一摸吗?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生数学书的封面。
  师和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相同的面,你能摸出来吗?
  生数学书的底面。
  师比数学书封面面积小的面,你能摸出来吗?
  生数学书的侧面。
  生铅笔盒的上面。
  生量角器的上面。
  面有大有小,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面积”这一数学名词,是部分学生已有的认知可能。将这种生活经验和这种认知可能建立关联,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经历,去建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找面”“摸面”“比较”这一系列操作活动,加强对物体的面的直观认识,知道物体的“表面”包括上面、侧面、底面等;感受到“面有大小”,为了描述物体面的大小,就衍生出面积这一数学概念,从而对面积的认识也由“会指”上升到“会说”。
  2.感受曲面。
  师刚才同学们都摸了很多面。其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面,(出示圆柱教具)这是——
  生曲面。
  师你会摸它的面积吗?
  生会。
  师如果想平平地摸,你有办法吗?
  生(比画)像这样竖着剪开。
  师真棒!这运用了我们数学上化曲为直的思想。
  学生对面的认识可能还仅限于平的面。为了丰富学生对面的认识,在教学中,让学生摸一摸曲面,从而认识到不管是曲面还是平面,要摸它的面积,就要完整地摸出面的全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平地摸”曲面,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面之间的联系,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二)画一画,初步抽象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虽然这些面都不同,但是这些面都是在物体的表面上。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些面描绘下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数学书的封面描绘下来,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魔方的一个面描绘下来是——
  生正方形。
  师沿着三角板的直角描绘下来是——
  生一个直角。
  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水杯的底描绘下来是一个圆形。
  师(课件依次出示图形,如图3)你看,我们能在物体表面上找到这么多平面图形,那我们都能摸出它们的面积吗?
  图3
  生不能。
  师哪一个不能?
  生直角。
  师也就是说有面积的图形应该——
  生是围起来的。
  师对!围起来的图形在数学上叫作封闭图形。也就是说,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现在你能想办法把这个直角变成有面积的封闭图形吗?在你的练习纸上试一试。
  (学生操作,部分作品如图4。)
  图4
  师看来平面图形只要是封闭的,不管它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都有面积。
  通过想象由物体的表面描绘下来的图形,让学生自然地由“面”想到“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空间观念。其中,通过直角的“误入”,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
  (三)从看到数,深入理解面积的累积(可加)性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那么多的平面图形,你会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吗?(出示图5)比如这两个图形。
  图5
  生一看就知道左边的图形面积大。
  师对于这种相差比较大的图形,可以通过眼睛直接观察比较。(出示图6)那这两个图形呢?
  图6
  生(同步演示)可以把这两个图形的边对齐,发现右边的这个图形更大一点。
  师对于面积相差不大的图形,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出示图7)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还能一下子确定谁大谁小吗?   图7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两组这样的图形,小组同学可以集思广益,看看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老师也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智慧信封”,里面有剪刀和方格纸,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启发。
  (学生操作、汇报。)
  生我们先把图形①对折,并从中间剪开,然后沿着长边拼起来,发现拼起来的图形和图形②的面积一样大。
  师剪拼之后,图形①的面积变了吗?
  生没变。
  生我们把两个图形都放在方格纸上,发现图形①占6格,图形②也占6格,所以图形①和图形②一样大。
  师他们是把小方格看作计量单位,通过数方格的数量来比较大小的。
  生我们是在图形上画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画完之后通过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大小的。
  师他们小组是把两个图形用同样大小的一种单位去测量。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办法,这些方法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都是把图形转化成相同的计量单位进行比较。
  学生通过剪拼活动,感受到面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等积变形,或者说面积具有累积(可加)性。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相同之处,让学生体会到面积也可以像周长一样用合适的单位进行度量,为后面引出通过数小正方形个数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教学反思
  对于认识面积概念,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围绕“怎样摸物体的面”展开,让学生形成“摸面要摸完整”的认识;第二个环节,围绕“还能摸怎样的面”展开,让学生既摸平面,也摸曲面,从而完善学生对面的认识;第三个环节,围绕“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有面积”展开,旨在让学生明白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相较于周长,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更为抽象,所以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笔者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等,感知面积的含义。
  对于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笔者首先呈现面积相差较大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发现通过直观的观察就能得出结果;然后呈现面积相差不大的一组平面图形,让学生了解重叠的办法;最后呈现不能通过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面积的一组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探究更多的操作。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感受比较面积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发现方法本质上的相同,即平面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当同一计量单位的数量不同时,意味着累积的多少不同,进而面积也是不同的。当然,感受面的累积(可加)性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可能在学完整个单元后才能对此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华应龙.真空妙有,“面”上有花——以“认识面积”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4).
  [2] 刘善娜.聚焦學习起点,凸显“面”的二维本质——“认识面积”一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6(6).
  [3] 屈鸿雁,简翠萍.借助直观 经历操作——“什么是面积”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7(23).
其他文献
摘要:《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部作品,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不同阅读背景、生活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探索,是在项目的驱动下,教师把合作的方法教给学生,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开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驱动合作整本书阅读  项目化学习在我校STEM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已尝试,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我
期刊
摘要:在正式学习有关知识之前,学生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前概念和相异构想。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前测,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相异构想:平行四边形的斜边越长,面积就越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邻边。据此展开针对性教学:不暗示,暴露真实认知;不跨越,基于认知发展;不回避,破除相异构想。  关键词:相异构想学情调查针对性教学《平行
期刊
【编者按】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译为“项目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类课程形态。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应当指向学习的本质,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本土化实践,正不断潜入“深水区”,从边缘活动进入主流学科,从学科内探索走向跨学科融合。本期分享4例探索。  摘要: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指向学习的本质,催发学生可见的生长,是素养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
期刊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抓手。“校园里的树”课程,是潜入项目化学习“深水区”的一例探索性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和需求确定选题,以学生的兴趣为驱动展开项目,以学习单作为深入学习的脚手架,以自评量规撬动评价的个性化。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科融合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近年来,项目化学习越来越多地进入小学教育者的视野。项目化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的以问题为
期刊
摘要:“认识小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对整数和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且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小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识,注重小数和整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通过操作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借助几何直观,把知识难度降下来;通过追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小数的意义,建构小数模型。  关键词:《认识小数》迁移操作追问  “认识小数”
期刊
摘要:数学模型思想比较抽象,对仍以直观形象化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渗透式培养,为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因数与倍数》  数学模型,即“把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出来,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
期刊
摘要:展示性学习是一种以展示为手段的学习方式,属于表现性学习范畴。展示的过程是学生对信息重新编码、储存、输出以及消化、创新的过程;围观展示的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互动,促进理解——接受、建构新知。以《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为例,说明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展示性学习时,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是前提,完整规划教学活动是保障。  关键字:展示性学习小学数学复习课《正比例与反比例》  一、展示性学习的内涵和价值
期刊
摘要:体积概念的度量本质包括“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和“正则性”。从对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体积概念的教学应该紧紧把握这三条性质,突出度量本质。  关键词:体积概念度量本质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正则性  张奠宙教授指出:“长度、面积和体积都是几何度量领域的概念。这三者除了图形的维度不同,作为一种测量过程,其本质是一样的。”那么,度量(测量)的本质是什么?现代科学理论
期刊
摘要:图形内容的教学应紧扣图形的核心本质特征。圆的核心本质特征包括圆的普遍存在性、广泛对称性、各点均匀性以及“以直代曲”“化无穷为有限”的曲线研究方法。小学数学《圆》这个单元的教学,应该设计相应的问题,驱动圆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对圆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圆》广泛对称各点均匀转化思想极限思想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无疑,图形
期刊
摘要:识字、写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字词教学中挖掘字词所蕴含的意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大还是小》一课的字词教学,通过运用图片、融入活动、使用音像等方式,挖掘字词意趣,帮助学生深度体悟字词内涵。  关键词:字词教学意趣图片活动音像  本文所讲的意趣,是指意味和趣味。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