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综合实践 共建美好家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热爱家乡,必须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为此,笔者在自己的《品德与社会》课上,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从小关心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进而热爱祖国。
  【关键词】深入  综合实践  共建  美好家园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9]GHB1620)。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2-01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学校思政课教学指明了方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热爱家乡,必须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为此,笔者在自己的《品德与社会》课上,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从小关心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进而热爱祖国。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热爱家乡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他们的思维却是具体的。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耳闻目睹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家乡的美和好,直面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让他们对家乡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怀。
  例如,在学习未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8课《家乡民俗探秘》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并对家乡民俗进行了初步探秘,既让他们感知了家乡的民俗,又使他们认知到了家乡好、家乡美,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使他们明白民俗就在身边,高手在民间。从而教育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德尚学,锐意进取;传承家乡的优分良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信科学,反对迷信,自觉抵制不良风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赞美家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通过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来历的探秘,使学生对家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产生深深地崇敬和热爱之情。通过对“家乡名称(金昌市金川区天生炕村名)的由来?”“甘肃永昌‘四月八’的由来?” “正月二十三‘燎疳节’的由来?”等进行深入探秘。使学生知道家乡(金昌市金川区天生炕村)得名的由来;甘肃永昌“四月八”的由来;甘肃永昌马踏泉由来;正月二十三“燎疳节”的由来等进行探秘。通过探秘,使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家乡民俗源远流长,家乡文化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劳动人民的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感恩家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情怀。
  又如,在学习在学习未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11课《让家乡的环境更美好》一課时,教师让学生调查家乡有哪些环境问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深入家镇政府、村委会采访等。“调查”家乡地膜污染、农药污染、土地污染等资料,从长辈口中了解到一些20世纪80年代家乡环境状况,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拍摄”家乡环境问题的“真图真景”,从网站下载家乡过去的环境状况及未来家乡环境建设的政策、文件等资料。通过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不自觉中树立起对家乡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环保意识,自觉为家乡环保问题献计献策。通过调查使学生“水到渠成”地认识到家乡的环境问题异常严峻,从而自觉树立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增强了学生探索家乡的环境问题及其根源的能力和善于质疑的能力,巩固了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网站下载资料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了解十九大报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红旗河”“洋垃圾”等时政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激励他们关注国际、国家大事,时不我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好好学习,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国爱家,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为家乡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实践,感知家乡,感知身边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09-25
  [2]江丽.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实践教学》《新课程(小学)》 2012年09期
  [3]李黎红.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社会实践中教师的指导》《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道德与法治课枯燥,理论性强,学生重视程度低等特点,作为教学者如何更新观念,改变教法,积极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5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全面发展的战略被广大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这也就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性因素,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当然,这需要教师对此进行不断的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共同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出更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职责,不只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还在于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并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充分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
期刊
【摘要】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变化,将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需求融入其中,要在总体上进行规划把握,并在教学宽度上进行拓展探索,从而构建独特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体现出学科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思路 拓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0-01  一、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
期刊
【摘要】当前各阶段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体的知识的传授只是起到一定的启蒙和打基础作用,真正重要的教育应该是德育。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又是所有德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给出了有效提升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广大德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德育 小学 实
期刊
【摘要】道德情感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道德的产生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其培养应当予以重视。本文逐层逐次研究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方式方法和目前存在的不足。首先论述了情感对道德的形成的作用;然后提出目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标与重要性以及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提出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道德情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如果能科学地结合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并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塑造。对此,本文就福鼎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活》教学的融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本地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生活》 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國。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蕴含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进行了解吸收,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人文认知,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政治作为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課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推动中学政治课程整体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几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 综合素质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开设了两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高二会考合格就完成了高中的教学任务。第一门为《信息技术基础》,第二门为《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为《网络技术应用》。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探究知识的快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让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整合到一起,使两者能够并驾齐驱。  【关键词】德育 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