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生活》的融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如果能科学地结合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并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塑造。对此,本文就福鼎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活》教学的融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本地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生活》  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创新拓展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NDKY19-342)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4-02
  一、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
  福鼎市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诸如太姥文化、白茶文化、特色小吃文化等。
  《文化生活》教学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元素,让原本枯燥的政治教学可以跨越教材,进入生活,提高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可通过太姥文化与太姥山旅游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关系的理解,同时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太姥山地质小导游”志愿活动中去,感受太姥文化的影响。伴随研学、游学热的兴起,也可引导学生参与本地社会实践,感受本地民俗风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二、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一个成功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并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讲授“体味文化”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导入:为学生播放一段我校美食节的视频,让学生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对这项活动进行报道。并在学生给出的答案基础上延伸出更多的福鼎传统特色小吃文化等,再由此引出其它的本地传统文化,并将这些用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味文化,感触文化的丰盛与无处不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化生活》。
  (二)案例教学,精彩课堂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运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案例能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和代入感,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相长、生动易学,集思广益的优点。例如:《文化生活》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明确指出“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并以北京菊儿胡同为例提出设问:“你所居住的地方有些什么样的传统民居?你能指出这些民居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涵吗?”在讲授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去参观福鼎本地著名的翠郊古民居,查阅翠郊古民居的相关资料,在课内分享他们的认识,挖掘翠郊古民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比如,在讲授“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福鼎本地近几年大热的白茶文化,探究白茶文化对福鼎经济、政治的影响……总之,在课堂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将身边的案例与教材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吸引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实践探究,知行合一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文化生活》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探究作业或者研究性学习课题。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可结合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饼花”的现状设置探究活动,通过问卷、查阅资料走访福鼎传统文化的活宝典——马树霞老师等方式进行探究,师生一起讨论、分析,针对现状提出未来的可行性对策,形成最终的探究结论。类似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本地文化,在实践探究中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亦可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行合一。
  三、结束语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各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均留下了豐厚的特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都是滋养《文化生活》教学的重要养分。因此在政治课堂中融进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创设有效的政治教育教学环境,让政治课堂真正“活”起来,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顺梅.本土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活教学[J].教育旬刊,2014.12
  [2]杨小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06
  [3]赵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10
  作者简介:
  李颖(1979年1月-),女,汉族,福建福鼎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士,就职于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主要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中学德育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凸显出文化自信的作用。本文阐释了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然后就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文化自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与建议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
期刊
【摘要】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民办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目前民办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呼吁教学过程的结构性改革。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本土原创的新型教学模式满足了思政课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对分课堂 思政课 民办高校  【基金项目】广西外国语学院2019年校级课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民办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JG19。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一套全新的、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乃至教育专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中历史作为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新课改下背景下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转變,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一套全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本论文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具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模式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为主要目的,为其提供几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6-01  引言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思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道德与法治课枯燥,理论性强,学生重视程度低等特点,作为教学者如何更新观念,改变教法,积极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5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全面发展的战略被广大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这也就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性因素,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当然,这需要教师对此进行不断的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共同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出更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职责,不只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还在于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并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充分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
期刊
【摘要】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变化,将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需求融入其中,要在总体上进行规划把握,并在教学宽度上进行拓展探索,从而构建独特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体现出学科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思路 拓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0-01  一、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
期刊
【摘要】当前各阶段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体的知识的传授只是起到一定的启蒙和打基础作用,真正重要的教育应该是德育。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又是所有德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给出了有效提升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广大德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德育 小学 实
期刊
【摘要】道德情感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道德的产生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其培养应当予以重视。本文逐层逐次研究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方式方法和目前存在的不足。首先论述了情感对道德的形成的作用;然后提出目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标与重要性以及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提出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道德情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