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语言文字魅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411102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课程的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两者相结合,將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中修得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逐步形成“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的优良品质。
  一、品读语言文字魅力,彰显核心素养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标的阶段目标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实施这些目标,关键是让学生品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表现力和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它独特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情感,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利用好文质兼美的教材,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及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爱如茉莉》一文中,父母间的平淡而真切的爱,体现了每一个细微之处。我悉心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出令你感动的细节,并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自己体会。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激发起内在储备,学生的心弦再次被拨动,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能在品读语言文字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品读语言文字魅力,习得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品悟语言文字精髓,领略核心素养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体现了作家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更是颇具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品悟文本,走进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品悟语言文字的精髓,领略语文核心素养哲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如《半截蜡烛》这一篇课文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悟的佳作。文章情节生动紧湊,环环相扣,作者对场面的把握,以及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刻画都相当细腻,引人入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中写到德军从杰克手中“一把夺回烛台”时,作者又不惜笔墨地再一次对紧张可怕的气氛进行细腻的描写,“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我引导学生仔细品悟上面的句子,深刻领会“似乎”这个词语所表达出来的令人胆战心惊的紧张气氛,想象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读出既紧张又无奈的感觉。学生在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刻画人物的手法。这样品悟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品味语言文字情感,增厚核心素养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尤为重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学中,我引领学生从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品味语言文字情感。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文时,课堂伊始我就针对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由题目你想到些什么?学生思索片刻,便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他们会给人类带来些什么……这时,我在教学中只充当问题情境的创造者这一角色,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融入课堂中去,参与课堂的学习,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解答,兴趣高涨,效果甚佳。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品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四、品尝语言文字书香,致远核心素养真谛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务儿童之求真,求课程之本色。语文课堂是语言的天地,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领学生行走在语言的世界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课文中精妙之处,引导学生悉心品味,从每一个标点,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中细嚼品味,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语文课散发出无穷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在品尝语言文字书香的同时,修得致远核心素养真谛,为美好人生扬帆起航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愿语文课堂能真情演绎语言文字的内涵,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温元凯先生曾说:创造性是科学技术最根本的特性,人类向新技术革命应战的关键只能是两个字:创造。许多知名人士都认为:世界的竞争最终是开发创造力的竞争。然而创造精神与创造才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而要从小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  因此,培养“创造型”的“现代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任。我们针对以往分析课文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称之为“独立分析课文课”的新课型,并在班中进行了实践。小学语文独立分析课文课
期刊
《孟子》里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开始从教的那几年,每次的作业批改,我都只是直接打“×”或简单的批上“阅”“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批评学生的评语,后来发现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产生了“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后果,长期如此,学生对此产生了厌烦心理,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心理。 近几年来,我对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法进行了改革。在作业批改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
期刊
一、我国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域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致使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大量适龄儿童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无法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与学习,只能留在农村,因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二、实地调查分析  前段时间,在我县两所小学共2236名学生中,抽样调查
期刊
一、增强特殊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  因为孩子有智力障碍,家长都会为孩子的一切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但是家长的这些行为往往使这些儿童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或能办的事也不想去做觉得父母会帮着干,这样他们依赖性更强,没有一点自理的意识,很难提高他们自理的能力,到以后长大很难照顾自己更不能融入社会。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一,对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这里可以看出写作能力在人的素质中多么重要,但是,我们农村孩子却非常害怕写作文。在农村如何进行作文教学,使孩子乐于写作,是我们一线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这些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孩子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爱因斯坦说过:
期刊
幼儿园教师,有人叫老师、有人叫阿姨、还有的甚至叫保姆,的确幼儿园老师所做的都是琐碎细致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在幼儿园,老师之间、幼儿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如何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保证班级工作顺利发展,是一门艺术。怎样上好这门课、做好班主任工作,现就自己的一些粗略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以此共勉。  一、认真仔细了解幼儿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班上几十个孩子就有几十种
期刊
摘 要: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顺利完成初英语中到高中英语的过渡,并且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是高一英语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衔接;信心;兴趣;习惯;英语知识  高一英语在整个中学英语学习中起着承上启起的过度作用,这一年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高一英语教师必须认真
期刊
新世纪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要靠素质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结合自己多年进行小學数学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本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首先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根据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
期刊
笔者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总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不知疲倦,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推动学生探究学习最在效的内部动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调动学
期刊
清晰记得一年前的那次研究课,笔者用自己教的六年级学生做一节复习课,当时有四十多位外校教师参加活动,那次平时“多言”的学生一反常态,只有两、三个“顶梁柱”支撑着,课堂气氛接近凝固,何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极大反差,反映出了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失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在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力求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