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汤姆?琼斯》看“人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汤姆·琼斯》描写了一个弃婴的成长故事,以描写一对青年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加之多条线索,并最终成功结合的故事。本文以“人治”为切入点,将关注点置于小说中所体现的“人治”的具体理念和实施,思考这部作品给现代的人治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汤姆·琼斯》;人治;18世纪英国小说
  作者简介:裴星悦(1992.12-),女,江苏兴化人,南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一、“德与善”的包容
  《汤姆·琼斯》的篇幅极其宏大,涉及到了乡村、路上而伦敦三部分,乡村又是处于中心位置,故事的开端和结尾包围整部故事中的中心人物主要活动也在乡村,而其中涉及到人治的事件也极其典型。说到“人治”,高效的人治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而在这部小说的乡村区域中,奥维资无疑是一个中心人物,作者将其描述是一位“德与善”兼备的管理者。
  作为地方官,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德与善”。“他这个人,忠诚立身,正直处世,从不欠人一钱,除了自己的财物,其他概无所取;使一家上下,都丰衣足食;对于邻居,在饭桌上热烈真诚地款待;对于贫苦的人,慈善为怀,这也就是说,对于那般宁愿乞讨而不愿工作的人,给他们一点儿饭桌上的残渣剩炙。他死的时候巨富无比,同时修盖了一座医院”(Fielding 21)。奥维资家中的仆人玳波萝阿姨发现了弃婴之后,在大惊失色的同时,嘴里还不忘喊道“哎呀,心善的老爷,这可怎么办哪”(Fielding 22),所以在遇到这种有伤风化,在下人看来难以处理的情况时,他在处理案件的时候还是能够把“德与善”放到第一位。
  总体上来说,治安法官奥维资的“德与善”的包容还是对他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至少对他本人来说,他还是赢得了众人的尊重,虽然这种权威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他本人的绝对财富和绝对权威。而事实上,奥维资的权力还仅仅不止于司法判断。
  二、“德与善”背后理智的缺失
  马泽克也曾指出:“菲尔丁对奥维资的描述显然是以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为基础” (Marzec 89)。的确,在那个继承制制度下的英国社会,奥维资由于继承了一大笔家产,也使得他在拥有巨大财富的同时,在一块区域当中充当了司法者。而作品中的治安官奥维资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乡绅,他的美德是正统资产阶级绅士的美德,他的人性真實可信,他是作家心爱的人物,但不是作家理想化的人物,虽然菲尔丁对他美溢之辞处处可见,但绝不让他的言行失之情理”(李万均 18)。因而在这样的绝对权威下,也就必然产生理智的缺失。所以在“人治”的情况下,即使是奥维资这样一个至善之人,也会引发“人治”下的种种弊端。“过度的、矫枉过正的同情会歪曲对象的真實性,让道德主体对于事物产生错误的看法,这种判断失误常常会影响人物的伦理选择。”(杜鹃 80)
  这洽洽表明了没有法律依托下的管理必然会产生一定问题,其实菲尔丁让汤姆·琼斯被善良的奥维资先生赶走,而安排道貌岸然、虚伪狡诈、一心只将心思扑在自己舅舅的财产上的布利非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其实布利非能够兴风作浪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奥维资先生的溺爱。“由于疼爱外甥,奥维资的大智就这样被布利非的小聪明征服了。最清醒的头脑往往也正是这样败于最柔软的心肠。” (Fielding 850)
  而最后奥维资才通过别人的转述,又一次扭转了他对布利非和奥维资两人的看法,从而进一步改写了两人的命运和结局。最后布利非被逐出家门,而汤姆也因此成为奥维资的正当继承人。因此在没有法治保证的前提下,人治的结果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办法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因为人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情感或是主观判断,或是周围或善良、抑或是居心叵测的人的影响,从而丧志本该有的理智,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结语:
  《汤姆·琼斯》展现出了乡村“人治”下的种种境况,包括治安官“奥维资”本身的德与善。同时,在展现了他德与善的一面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表现出“人治”下的理性的缺失,造成了错误判断,使得审判没有基于“真正的现实”。因此,不管是菲尔丁本身,而是这部辉煌的小说本身,都给乡村治理提出了一定的启示,那就是要在“法治”的指导下结合“人治”,在用法律约束人们行为规范发同时,也因该注重对人们的道德教化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治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杜鹃:《同情的误导:论菲尔丁小说伦理的模糊性》,《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第78-85页。
  [2]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萧乾 李从弼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3]Marzec, Robert P.. An Ecological and Postcolonial Study of Literature: From Daniel Defoe to Salman Rushdi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4]杨玲,管洪亮:《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从17世纪革命看英国的政治现代化问题》,《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1卷第6期,第64-68页。
  [5]李万均: 《汤姆·琼斯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地位》,《国外文献》1987年第1期,第15-31页。
其他文献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位列肿瘤相关死因的第二位,东亚地区发病率尤其高。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虽然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其总体治疗效果
目的:进一步探讨苯妥英钠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拓展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A组
摘 要:《追风筝的人》中将友情与救赎作为书中的重点表达内容,通过风筝以及两个少年之间的友谊,探析了主人公之间的复杂情感以及人性的回归,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书中体现的爱、恐惧以及赎罪等情感。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例,围绕主人公之间的友情、阿米尔的救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详细分析了阿米尔對哈桑的情以及哈桑对阿米尔的情,从不同人物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深刻体会书中的友谊和救赎。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友谊;
该室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出了一个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有显著差异表达的新基因NMES1,并成功的进行了全长测定,染色体定位,蛋白功能预测.作为一个可能的抑癌基因,我
自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地普遍出现以化肥为主的投肥倾向,有机肥的施用明显减少,有机与无机肥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土壤地力下降,化肥利用率降低,影响了水稻生产
背景和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大多数人确诊时就已经是胃癌进展期。目前胃切
目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是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受体,是参与血小板黏附的主要糖蛋白,特别是在高切变应力诱导的血小板黏附、聚集过程中作用尤为关键,无需化学性致激剂即
红莲质源不育系丛广41A 属配子体不育,圆败花粉类型,其柱头外露率比珍汕97高,包颈率低、盛花期早,有利于制种,该不育系和本省一些高产常规稻组配成株型优异、丰产性好的强优
[目的]  1.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探讨甲基苯丙胺依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通过对甲基苯丙胺依赖人群戒断不同时期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测定
该研究是借助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氟烷刺激后肝损害时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从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挑选出一条基因再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mRNA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