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教口语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文化障碍;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固有的集体主义和重视传统、权威与秩序的儒家思想是主要的致因。因此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以及主要制约和影响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力图探索培养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交际能力;教学低效;高职英语
1引言
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业已成为一个专业评估标准,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普遍认同。交际能力通常可分为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语交际能力。所谓“口语交际”是人们在交往中利用口语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在此交际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是现代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在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口语课,作为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堂教学形式, 对其重要性认识虽有增强,但教学进展缓慢,其现状不容乐观。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语授课通常都由外籍教师担任,其教学效果是否与我们的期望相符则有待考证。外籍老师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外教总体水平不高,工作量偏大,对我国的教学大纲不了解,外教和学生之间文化差异较大,学校对外教工作的评估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众多因素也影响了外教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并改进口语教学,亟待我们外语教师共同探讨。
2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现状
高职学生差不多都是三校生,学生生源来源较复杂,入学成绩、英语基础和英语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入学英语成绩较差。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应用“讲授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十分薄弱。在语音教学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片面强调单音的准确,而忽视了重音、连读、弱读、失去爆破、意群停顿、节奏、语调和语流等相关内容的教导与练习,使得语音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此外,在过去英语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缺少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而高分低能现象较为显著。有碍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3 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
3.1 “恐说心理”影响太大。这种惧怕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畅的表达。造成这种惧怕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少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加之没有自信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句子的对错,因而阻碍了口语练习的顺利开展。
3.2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学校,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常以是否能通过CET-4和CET-6来衡量英语学得好坏,甚至有的还说“反正不出国,好不好无所谓”。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不足也情有可原了。
3.3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H.D.布朗在《语言教与学的原理》(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一书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作了如下归纳:
个人主义
(流行英美文化的代表) 集体主义
(亚洲文化的代表)
1. 鼓励独立和个人成就 1.鼓励相互依赖和团队成功
2.提倡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选择 2. 提倡遵循常规,尊敬权威,团队协议
3. 关系中平等观念和角色的灵活转变相联系 3.稳定的等级角色(取决于性别,家庭背景,年龄)
4.单个的学生会在课堂发言来响应老师的公共提问 4.只有被点名提问时,单个的学生才会在课堂发言
5. 单个的学生会在大组中发言
单个学生只会在小组中发言
6.学习情境中的对峙可以是有益的;冲突可以公开 6.学习情境中应永远保持和谐
7. 面子意识(在美国)很弱 7. 学生和教师都不应该丢脸
1)“害怕出头”的心态。为了磨砺交际技能,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和小组活动。但在此次调查中,超过65%的学生表示当所有学生保持沉默时,学生虽然会觉得尴尬,但普遍规律是:没有人会试图打破僵局。因为儒家道德教育中“克己”是一项基本要求。
2)尊重权威。在集体主义社会长大的孩子从认识他们在社区等级中的位置和对群体的依附中形成自我意识。这种心态渗透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种体系下,学生过多的依赖教师并且遵循他们的观点,但缺乏创造性思维和个人观点的原因。
3)和睦相处和“面子”问题。大多数中国人会保持沉默来避免使别人没面子。这种意识形态表现在教室便是学生会盲目坚持他认为是正确的回答,或者如果其他人已经向老师提供了答案,他就不会再提供另外一个可能的答案,因为那样会使那个学生没面子,课后碰面时也会使他感到尴尬。
3.4 英语交际氛围不浓。高职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是课堂,且口语练习局限于书本上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3.5 “惰性心理” 太强。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去听、去说、去练,要勤奋好学。但有部分学生懒学,或是学习程度不够,使口语练习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性。
3.6英语口语课后练习中的校园文化障碍。据了解,将讲英语和美国化相联系是部分大学生的强烈倾向。于是在去教室的路上或在餐厅,他们非常积极的与他们的同学和室友用英语交谈。但逐渐发现别人对此投以轻蔑的目光。慢慢地,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课外交谈了。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4.1 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创设有效的口语交际情境。高职学生在口语课堂上少开口甚至不愿开口或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现象较多,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处于被发问状态自主地投入到语言交际环境中。因此,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的“教”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于是在课堂组织形式安排上就要有所变化,我认为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需要,适当安排些与所学内容相关并能激发学生“说”的话题,学生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可围坐一圈,也可分组进行,甚至可让学生在各小组间相互走动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放松,在此宽松的情境下,学生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学生一旦有了积极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就会变浓。或者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一些特定场景,模拟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2 组织开展有效的课内外交际活动
(1)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听说方面的练习,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活动展开中,我们能看到学生经过精心的准备,个个都能将自己的角色演好,有的英语讲得准确而流利,有的还大肆发挥其表演才能。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不仅能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将以前所学词汇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懂得了英语在实际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角色表演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2)此外,鼓励学生多与英语国家人士交往交流,多创造一些能让学生与外籍教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可以熟悉活生生的、地道的、真实的生活用语,亲身体验异国的文化与风情,并在与之不断交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学校亦可组织English Corner、English Tea Bar、 English Saloon、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English Debate Competition等,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有了多渠道多方面锻炼自己说英语的机会, 其口头交际能力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提高。
(3)固定成员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有固定成员的团队工作会有较好的效果。在问卷中,超过90%的学生有在小组讨论后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倾向。但在小组内,教师应固定小组成员,并要求小组里的学生分享机会或小组成员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被动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练习的机会并受到其他成员的鼓励。
(4)采用或印发适宜的有声教材;根据调查问卷,84%的学生认为采用适当的课本会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大声朗读适合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发音的有效途径。大声朗读也能帮助构建一个英语友好的学习环境。外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寻找有趣和合适的材料来大声朗读。此外,当听读一篇内容熟悉的文章或对话时,模仿就像一个可以纠正发音的老师;并且对于不同口音的模仿练习会对听懂各个国家的英语有极大帮助。
4.3 培养良好的用英语交际的习惯。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如原声英文影碟、观看原版英文影片等,让他们养成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所听到且理解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 接受和输出信息,逐步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4.4 通过鼓励、耐心帮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尽可能在同一节课里给更多同学发言机会。然而一个班集体,总是有优差生之分,性格开朗,基础较好的学生勇于发言,“说”的机会就多些,而性格孤僻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怕出错而讲的机会就少些,一旦被叫到发言又常常会由于过分焦虑而又变得结结巴巴,或“卡壳”或出现错漏等而缺乏自信。对此情况,我建议消除学生的顾虑,加强其安全感,特别是给那些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生以鼓励和耐心帮助,使他们放下怕说错的思想包袱,大胆地开口说;对于他们的积极努力或所取得的进步,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教师的鼓励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发言的安全感增强了,主动、积极的发言机会就增多了。
5结语
总之,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过程中,除了学生的个体因素外, 中国学生固有的集体主义和重视传统与权威的儒家思想是阻碍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获益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能使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到更快、更好提高,需要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广大外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要求以考核方案的方法来加强管理,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把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
6参考文献
[1] Brown, Gillian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交际能力;教学低效;高职英语
1引言
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业已成为一个专业评估标准,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普遍认同。交际能力通常可分为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语交际能力。所谓“口语交际”是人们在交往中利用口语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在此交际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是现代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在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口语课,作为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堂教学形式, 对其重要性认识虽有增强,但教学进展缓慢,其现状不容乐观。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语授课通常都由外籍教师担任,其教学效果是否与我们的期望相符则有待考证。外籍老师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外教总体水平不高,工作量偏大,对我国的教学大纲不了解,外教和学生之间文化差异较大,学校对外教工作的评估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众多因素也影响了外教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并改进口语教学,亟待我们外语教师共同探讨。
2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现状
高职学生差不多都是三校生,学生生源来源较复杂,入学成绩、英语基础和英语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入学英语成绩较差。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应用“讲授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十分薄弱。在语音教学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片面强调单音的准确,而忽视了重音、连读、弱读、失去爆破、意群停顿、节奏、语调和语流等相关内容的教导与练习,使得语音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此外,在过去英语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缺少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而高分低能现象较为显著。有碍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3 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
3.1 “恐说心理”影响太大。这种惧怕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畅的表达。造成这种惧怕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少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加之没有自信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句子的对错,因而阻碍了口语练习的顺利开展。
3.2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学校,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常以是否能通过CET-4和CET-6来衡量英语学得好坏,甚至有的还说“反正不出国,好不好无所谓”。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不足也情有可原了。
3.3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H.D.布朗在《语言教与学的原理》(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一书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作了如下归纳:
个人主义
(流行英美文化的代表) 集体主义
(亚洲文化的代表)
1. 鼓励独立和个人成就 1.鼓励相互依赖和团队成功
2.提倡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选择 2. 提倡遵循常规,尊敬权威,团队协议
3. 关系中平等观念和角色的灵活转变相联系 3.稳定的等级角色(取决于性别,家庭背景,年龄)
4.单个的学生会在课堂发言来响应老师的公共提问 4.只有被点名提问时,单个的学生才会在课堂发言
5. 单个的学生会在大组中发言
单个学生只会在小组中发言
6.学习情境中的对峙可以是有益的;冲突可以公开 6.学习情境中应永远保持和谐
7. 面子意识(在美国)很弱 7. 学生和教师都不应该丢脸
1)“害怕出头”的心态。为了磨砺交际技能,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和小组活动。但在此次调查中,超过65%的学生表示当所有学生保持沉默时,学生虽然会觉得尴尬,但普遍规律是:没有人会试图打破僵局。因为儒家道德教育中“克己”是一项基本要求。
2)尊重权威。在集体主义社会长大的孩子从认识他们在社区等级中的位置和对群体的依附中形成自我意识。这种心态渗透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种体系下,学生过多的依赖教师并且遵循他们的观点,但缺乏创造性思维和个人观点的原因。
3)和睦相处和“面子”问题。大多数中国人会保持沉默来避免使别人没面子。这种意识形态表现在教室便是学生会盲目坚持他认为是正确的回答,或者如果其他人已经向老师提供了答案,他就不会再提供另外一个可能的答案,因为那样会使那个学生没面子,课后碰面时也会使他感到尴尬。
3.4 英语交际氛围不浓。高职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是课堂,且口语练习局限于书本上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3.5 “惰性心理” 太强。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去听、去说、去练,要勤奋好学。但有部分学生懒学,或是学习程度不够,使口语练习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性。
3.6英语口语课后练习中的校园文化障碍。据了解,将讲英语和美国化相联系是部分大学生的强烈倾向。于是在去教室的路上或在餐厅,他们非常积极的与他们的同学和室友用英语交谈。但逐渐发现别人对此投以轻蔑的目光。慢慢地,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课外交谈了。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4.1 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创设有效的口语交际情境。高职学生在口语课堂上少开口甚至不愿开口或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现象较多,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处于被发问状态自主地投入到语言交际环境中。因此,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的“教”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于是在课堂组织形式安排上就要有所变化,我认为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需要,适当安排些与所学内容相关并能激发学生“说”的话题,学生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可围坐一圈,也可分组进行,甚至可让学生在各小组间相互走动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放松,在此宽松的情境下,学生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学生一旦有了积极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就会变浓。或者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一些特定场景,模拟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2 组织开展有效的课内外交际活动
(1)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听说方面的练习,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活动展开中,我们能看到学生经过精心的准备,个个都能将自己的角色演好,有的英语讲得准确而流利,有的还大肆发挥其表演才能。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不仅能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将以前所学词汇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懂得了英语在实际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角色表演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2)此外,鼓励学生多与英语国家人士交往交流,多创造一些能让学生与外籍教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可以熟悉活生生的、地道的、真实的生活用语,亲身体验异国的文化与风情,并在与之不断交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学校亦可组织English Corner、English Tea Bar、 English Saloon、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English Debate Competition等,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有了多渠道多方面锻炼自己说英语的机会, 其口头交际能力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提高。
(3)固定成员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有固定成员的团队工作会有较好的效果。在问卷中,超过90%的学生有在小组讨论后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倾向。但在小组内,教师应固定小组成员,并要求小组里的学生分享机会或小组成员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被动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练习的机会并受到其他成员的鼓励。
(4)采用或印发适宜的有声教材;根据调查问卷,84%的学生认为采用适当的课本会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大声朗读适合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发音的有效途径。大声朗读也能帮助构建一个英语友好的学习环境。外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寻找有趣和合适的材料来大声朗读。此外,当听读一篇内容熟悉的文章或对话时,模仿就像一个可以纠正发音的老师;并且对于不同口音的模仿练习会对听懂各个国家的英语有极大帮助。
4.3 培养良好的用英语交际的习惯。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如原声英文影碟、观看原版英文影片等,让他们养成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所听到且理解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 接受和输出信息,逐步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4.4 通过鼓励、耐心帮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尽可能在同一节课里给更多同学发言机会。然而一个班集体,总是有优差生之分,性格开朗,基础较好的学生勇于发言,“说”的机会就多些,而性格孤僻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怕出错而讲的机会就少些,一旦被叫到发言又常常会由于过分焦虑而又变得结结巴巴,或“卡壳”或出现错漏等而缺乏自信。对此情况,我建议消除学生的顾虑,加强其安全感,特别是给那些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生以鼓励和耐心帮助,使他们放下怕说错的思想包袱,大胆地开口说;对于他们的积极努力或所取得的进步,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教师的鼓励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发言的安全感增强了,主动、积极的发言机会就增多了。
5结语
总之,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过程中,除了学生的个体因素外, 中国学生固有的集体主义和重视传统与权威的儒家思想是阻碍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获益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能使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到更快、更好提高,需要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广大外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要求以考核方案的方法来加强管理,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把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
6参考文献
[1] Brown, Gil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