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雪山大河之间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ife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户外旅行者和摄影师心目中,云南香格里拉哈巴村是景致绝美的去处。哈巴村地处横断山脉腹地,背靠亚洲地区纬度最南的极高山峰——海拔高5396米的哈巴雪山,面向海拔不足2000米的金沙江大峡谷,一个小小的村落,依偎在诸多雪山的怀抱之中,成就了一方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在哈巴村,村民罗世勇——很多人在网上叫他“小罗”——作为哈巴雪山资格最老的登山向导之一,最近十年来经手送上山的各国游客估计上千人。和哈巴村大多数高山向导一样,他们是不断升温的登山热的本地受益者。小罗和他的伙伴们在登山季忙得不亦乐乎,而在淡季,则铸冰刀为犁耙,在哈巴村喂猪种地,专心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苗族,甚至回族在虎跳峡地区也非常多见,在某些村落甚至超过藏族人口成为主要居民。哈巴村,正是这样一个六个民族和谐混居的山村。小罗本人是汉族,口音中夹杂着浓重的四川方言,一问才知道,他们家的祖先从四川西昌移民到哈巴村已100多年,我问小罗:“这么多民族在你们村子里共同生活会不会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和矛盾发生?”小罗说:“不可能,哈巴山神在呢。”
  半夜到达海拔2600米的哈巴村,无法看到村庄全貌,在小罗家吃了羊肉面条,出了厨房准备换个屋子躺下时,突然发现眼前竟然是一幕清晰而巨大的天幕,每颗星星,都那么清澈透亮,彷佛千亿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在空中闪烁,伸手可摘。有霜的日子,它们比往日越加璀璨。星光下,哈巴河咆哮的巨响响彻山谷,依稀能看见这个绵延山间的村庄,有星星点点的灯火。
  2010年,哈巴村結束不通电的历史,这个闭塞的村庄,如今甚至有了简易的网吧,深夜里与哈巴河共鸣的不再只有藏獒的吠叫,出现了类似丽江酒吧的曲声。然而哈巴村依然静谧安然,顶上挂着擦洗过无数次的天幕。完全不懂网络的罗世勇,也能从网上下载一首约翰·丹佛的“乡村路带我回家”,但靠在酒吧栏杆上眺望雪山,我们知道,此时不在弗吉尼亚,在哈巴村。
其他文献
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寻找最美导游活动”进入最后的决赛阶段,我省优秀导游代表卢文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到最后的40进10的决赛,此次活动通过在旅游卫视播出的晚会节目来更好地展现出导游们的风采。而为了更好地扩大活动宣传和影响力,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要求,由各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制作一份入围导游的个人VCR视频,用于旅游卫视的“最美导游”颁奖晚会中播出。  省旅发委十分重视此次寻找最美导游的活动,协调了省委
期刊
4月8日-13日,“2015美丽中国行·聚焦独龙江”中央媒体大型采风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报社、云南省旅发委、怒江州人民政府主办,省旅发委宣传中心和怒江州旅游局承办。15家中央级媒体代表与8家云南省内媒体代表一行40人的采风团深入怒江州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等地,沿着怒江大峡谷北上,揭开了千面怒江的神秘面纱。神奇壮美的怒江山河风光到风情浓郁的多民族文化无一不让团员感触颇多。  “怒江山川
期刊
云南,是世外桃源般美景的代名词,是追求心中梦想的一块净土。云南的美,早已被无数游客赞叹倾心,而为云南美的宣传默默贡献的,是云南的导游们,卢文作为云南万千导游的代表之一,一直坚持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  卢文现年48岁,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导游专业,从事导游工作20余年,拥有丰富的导游工作经验。毕业后卢文回到云南,先后在石林风景区、昆明市导游协会、云南海外国际旅行社和禄丰世界恐龙谷景区等工作过,还
期刊
金沙江在流经德钦、香格里拉、玉龙和维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就是维西县的塔城镇,这里是滇金丝猴的故乡,也是藏传佛教圣地达摩祖师洞的所在。由于几县交接,塔城境内居住着藏族、纳西族(其中有隶属纳西族支系的玛里玛萨人)、傈僳族、汉族、彝族、白族、普米族、回族等八种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能歌善舞,盛行的主要有热巴舞、锅庄、弦子、纳西舞、傈僳舞等民族舞蹈。塔城是唯一承袭完整藏传古典热巴舞的地方,
期刊
在金沙江畔有一个叫元谋的地方,170万年前的人们就在这条大江边生活。那时的江水应该是清澈的,江里的鱼很多……后来,他们沿着这条江向东走,向西走,沿着这条世界第三大河。向西走的人们在雪山峡谷中繁衍生息,向东走的人们穿出了峡谷,来到了平原。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  1923年10月,洛克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顺利地签定了合同,并得到一个颇有气派的头衔: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云南探险队队长。得到
期刊
站在德钦县白茫雪山半山腰下,我面对着一片沉默无语的苍茫大山也哑然无语。语言在这里会顿然失去它的灵动和魔力。位于奔子栏镇书松村南永干顶东坡上的噶丹·东竹林寺才是这片大山的魂魄所在,只有它,数百年来诉说着这片大山大川的贫瘠和富饶、福份和苦难,也顽强地炫示着这里大山子民精神的伟大和灵魂的高扬。不认识这些大山和它们所蕴涵的精神力量,何从认识金沙江?  东竹林是滇西北仅次于松赞林寺的另一大寺庙,始建于丽江木
期刊
云南木本油料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重要木本油料基地,核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冠,以云南農垦集团的“云油坊”食用油和“云垦”澳洲坚果油、云南摩尔农庄、云南云澳坚果等核桃、油茶、澳洲坚果、油橄榄等为代表的木本食用油,已成为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  截至2014年,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到470
期刊
丽江宝山石头城一带,是古代丽江纳西族由“依山负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游牧阶段转向农耕阶段的历史写照,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依旧风韵犹存。纳西先民们选择巨石建立城堡,除了军事攻防方面的原因之外,也含有珍惜可耕土地的重要因素。虽说叫“城”,实际是个深藏于丽江大研镇西北120公里、金沙江峡谷中的村庄,108户纳西人家就聚居在一座兀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  修凿之初为了抵御匪兵,纳西族辟岩建屋,石头
期刊
云南北大门永仁,地处川滇两省通衢大道必经之路,其地理位置正好位于金沙江南侧的较高台地之上,由此造就的清凉世界与山下炎热河谷完全迥异,永仁也因此成为金沙江河谷地区罕有的避暑胜地。  有一种惬意是沉醉彝乡  进入7月,阳光一天比一天热辣,在金沙江畔的河谷中穿行,海拔在2200~2377米之间,平均气温11.9℃的方山无疑是一块避暑胜地。方山以一个“方”字得名,从山的四个方向看去,方山都方方正正,山顶宽
期刊
静赏过风花雪月大理风情,细品完高原姑苏丽江韵味。两城之间的剑川古城,保存有完整的600多年前的明清古建筑群落。街巷宅院、石桥、牌坊、楹联、文庙一如往昔,诉说沧桑历史、悠长文脉的同时,又满溢世居白族人民自然浪漫的田园生活情怀。剑川古城如一块璞玉静静存在于时光洪流中,却从不曾被时光所消磨。古城的艺人,依然秉承着祖辈的技艺,从事木雕和石雕,故宫里的木窗花、千狮山上的石狮子,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风采迷人。就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