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癫
的临床预测因素,为早期识别难治性癫
提供依据。
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的624例癫
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584例),收集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因、发作诱因、初始治疗前发作次数、发作类型、病程中发作类型改变、发作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发育迟滞、抽搐家族史、热性惊厥史、出生窒息史、神经系统查体、脑CT、初始脑电图等临床资料,对上述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提示以下因素增加患难治性癫
的风险:症状性或隐源性癫
、初始治疗前发作次数多、发作类型为婴儿痉挛、病程中发作类型改变、神经系统发育迟滞、神经系统查体阳性、脑CT异常。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以下因素增加患难治性癫
的风险:症状性或隐源性癫
(OR=3.61)、初次治疗前发作次数多(且次数越多风险越大)、病程中发作类型改变(OR=4.76)。
癫
患儿治疗后发作不能控制,且伴如下1项或多项因素:症状性或隐源性癫
,初次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病程中发作类型改变,需警惕难治性癫
的可能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