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dan2008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求教于业内同行。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Shallow occupation morals of argument teacher of inside turn
  Wang An-min,Zhou Jin-ping,Gao yan
  【Abstract】Teacher of thought political character and occupation morals level direct relation arriv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virtuous teach work of condition and hundred million teenager of health growth, relation arrive nation of prospect destiny and race of future.Strengthe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 teacher occupation morals construction, exaltation the teacher's teacher virtuous cultivated manners, for insure business someone to carry on and socialism business of party prosperous and flourishing and overall construction middle-class family society, set up socialism harmony society, realization Chinese nation great renew, have very importance of meaning.This text is only teacher occupation morals of inside turn to talk some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beg to teach at the industry inside go together.
  【Key words】Teacher;Occupation morals
  教育部、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应该也必须遵循的,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我们的教师队伍正是靠着职业道德规范打造出来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许许多多工作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教师们始终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和社会推崇的典范。但是个别教师违背职业道德的事屡屡发生,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一位哲人如是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说都是熟知的,但是实际行动中却做的不够好或者说不够完美,甚至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这些教师没能够把具有外在约束力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所致。这里仅就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求教于业内同行。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是教师职业的显著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基本上都是以个体方式进行的,从教师的业务研修到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级管理活动,首先都是教师头脑中的智力活动,而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是由教师个体职业道德意识所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道德自律的重要性,而只有实现了职业道德的内化,才能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教师的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需要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信念,使其成为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心需求。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教师个体行为的价值导向,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没有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到教师个体道德的内化,就无法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教师在执行具体任务时,其态度、情感、方式、方法的选择总是自主的,是一个自我控制系统,是由教师凭借自己的道德修养来调节的。我们讲抓师德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教师个体道德修养,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体自觉的道德行为准则。
  2.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是促进教师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领路人”、“社会道德的典范”,其道德人格必定应是高尚的,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也必定会教育和影响着学生。教师应当普遍具有这种自我意识,时刻注意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
  教育是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对象,劳动产品都是人。教师身处教书育人的岗位,应该是正义、公正的化身,自身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是由个体道德修养、知识才能,个性倾向等因素所构成,而个体道德修养是核心因素。要把学生培养成完美的人,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人。如果教师不能内化各种教育伦理、原则、规范并身体力行,必然会出现身教不存、言教无力的局面。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人格,而这种完美的道德人格的形成,正是教师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灵魂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的结果。所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是促进自身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
  3.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目标是使教师个体道德行为成为习惯 一位资深教育家在诠释教育的本质时这样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养成习惯。这就是说教育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就是教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此,抓师德教育亦应如此。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不在他的言论而在他的行动,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如果一个人知而不行或者言行相背,那么他只是一个虚伪的道德家。只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践行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且始终坚持下去,使其成为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才算达到完美的程度。正如革命导师列宁所说:应当把已经掌握的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中去,真正的、完全的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已经深入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达到的程度。
  道德行为作为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语言和行为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都属于道德意识领域,在还没有道德行为之前,还不能构成主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道德品质一方面表现为内化了外在道德规范后所形成的心理和意识特质,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活动。也就是说构成主体的道德品质应该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而行是最后的落脚点。
  教师的道德行为是教师个体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打开的教科书,学生在学习教师所教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教师如何做人。教师应当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的结合起来,以身示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自己不能身体力行,那么,你的道德教育必定是苍白无为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使之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我们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才能承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道德典范”的厚誉。
  收稿日期:2010-09-23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孩子,而老人则一味的溺爱,一味满足他们的种种物质要求,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这种教育思想,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一“问题学生”。笔者认为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是我们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用“爱心”、“信心”、“耐心”去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作为教育工
期刊
活动目标    (1)发现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气球、玩具篮、水杯、清水、塑料吸管、充气玩具、塑料袋、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多媒体课件展示——由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的画面引入活动)  師:首先请小朋友看一下大屏幕,呀!
期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探究甚至争论更能泾滑分明。探究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必然会引起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条件 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和参与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集体或小组的形
期刊
有人说:把日子揉进生活里面过,就能随意加调料,使原本单调无味的东西变得可口,变得诱人……我想,语文也是如此,既然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为何要凌驾于生活之上苦苦探求呢?何不弯下腰,走进生活,尽情体验,尽情感知……?  抛开以往的教学模式,我走上一条现在似乎开始流行的小径,将语文和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既然小说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那么还是应该回归溯本,把文字放到生活中,把情境设在现实里,让学生自己体味,
期刊
外语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对智能的开发作用不可忽视,它更可以促进人们交际能力的发展,外语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在我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课是小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我个人认为目前在小学开设英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小学英语课尚未在全国普及 在一个省、市之内也存
期刊
有些数学问题,其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揭示出某些几何特征,解题时如能将这些数量关系转化为几何图形,則可利用图形的性质使问题得到简捷直观的解答。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音乐教育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Shallow talk music educatio
期刊
【摘要】小学刚升入初中,学生们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在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容量上、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心理状态的调适上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和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和把握好这一特别时期的过渡衔接问题,为顺利完成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铺平道路。本文就此在查缺补漏、抓好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谈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关键词】小学升入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思考  七年级是初
期刊
【摘要】班级文化对于班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班级进行科学的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可以激发班级凝聚力,使自己所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班级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氛围  傅玄在《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劝学》中写道“蓬生麻中,不扶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文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使其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与文本情感共振,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与评价语言共优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文本情感;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