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清代道释画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ingjie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释画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一类,主要表现道教与佛教的内容,有人物有故事,题材丰富。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官方编撰的《宣和画谱》著录了魏晋以来历代的绘画作品,将绘画题材分为十大类: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道释画乃首位,可见其在中国宋代绘画史上的突出地位。道释画的兴盛源于宗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与佛教的兴盛,推动了道释画的流行,道释画名家辈出,这一时期主要以壁画形式为主。三国时期东吴的曹不兴是目前文献记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有“佛像之祖”之称;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也是道释画著名画家,其所画的《画云台山记》是现存最早探讨神仙人物画像的理论画作。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道释画不断发展成熟,题材丰富,绘画风格多变,唐代吴道子是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道释画家,其所画的钟馗像影响深远。宋元时,道释画的发展虽不如隋唐时期繁荣,但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善画道释画的画家有来自宫廷的、有来自民间的,自成一系,代代相传。明清时期,道释画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涌现出张路、金农、罗聘等一批擅长道释人物的画家,他们或远追唐宋写意传统又融自家笔意,或注重个性另辟蹊径,在绘画中注入真情实感,对近现代人物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乡市博物馆书画藏品丰富,尤以明清时期为最,本文精选清代时期画家所画的几幅道释画与大家赏介。
  一、顾见龙《罗汉童子图轴》
  顾见龙,生于1606年,卒年不详(大致在1687年),字云臣,自号金门画史,别号抱岩老人,江苏太仓人,清朝初年人物画家。顾见龙乃明代著名画家曾鲸之弟子,善画人物,宗仇英,工写照,丰神态度无不毕肖,清朝康熙时期祗候内廷,为皇帝、后妃等绘画肖像。顾见龙尤善描绘佛像,其所画佛像庄严华美,画作之精美可与明代绘画大师仇英相媲美。
  顾见龙的道释画以《十八罗汉图》最为经典,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描绘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十八罗汉,人物或二或三,坐卧下棋,悠闲自在。新乡市博物馆所藏为顾见龙所画《罗汉童子图轴》(图一),云气飘渺,身着红色僧袍的长眉罗汉坐于狮背上,身后有一童子身背长条,上系葫芦瓶、草帽、佛经等,下有一小狮子与之对望,所绘人物坐骑细致传神,画面明快简洁,色彩清新雅致,仙气飘飘之感扑面而来。
  二、李成勲《设色达摩渡江图轴》
  李成勲,清代晚期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诗文与绘画,绘画中尤以佛道人物为最。新乡市博物馆所藏《设色达摩渡江图轴》(图二)描绘了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身材魁梧的达摩高僧回首顾盼,两目突出,神采毕现,其身披袈裟,后背蓑帽,赤足站立在一根芦苇上,不畏万里天堑艰险,奋勇乘风破浪。
  达摩是中国禅宗的祖师,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达摩渡江的故事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梁梁武帝听闻达摩之名声,将其迎入金陵,但是两者观念不合,达摩悄然渡江北上,途经北江时,在没有渡江工具的情况下将一根芦苇置于江面,踏蹑而渡,后所到之处,皆传禅法,教导世人。达摩渡江的事迹随着禅宗的发展逐渐神化,成了中国古代画家所钟爱的绘画题材。
  三、余文植《丁云鹏应真图》
  余文植,生卒年不详,字树人,号侣梅,清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鉴藏,嗜好金石,善诗画,有奇气,乃“吴门弟子”。余文植书画学于金农,曾经游历桂林时,居住在李秉绶家,李秉绶亦善绘画,精于鉴赏,储藏诸多宋元名迹,两人共相探究,这对其绘画意境颇有影响。余文植所画山水、人物、花卉等,皆有古意,能以拙取胜。
  此幅《丁云鹏应真图》(图三)是余文植仿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之画而作,丁云鹏是明代末年著名画家,尤以人物、佛道最负盛名,其笔下的佛祖、菩萨、罗汉等皆栩栩如生又庄严肃穆。此幅画中所画罗汉形貌各异,或身骑大象,或讲经说法,或制服猛虎,造型生动,神态毕肖。
  四、周逢吉《铁拐李人物图》
  周逢吉(1644—1733年),字罄宜,号澹轩,又号祥亭,清代浙江海宁人,曾任遂昌县(属浙江省)地方学校之学官,善诗画,著有《平昌集》。
  此幅《铁拐李人物图》(图四)描绘的是八仙之一铁拐李。在粗壮大树下,铁拐李身倚大葫芦而坐,衣衫不整,胁夹铁拐,面部表情夸张。画上题有铁拐仙传:铁拐先生姓李,质本魁梧。早年闻道,修真岩穴时,李老君与宛丘先生尝降山斋诲以道教。一日,先生将赴老君之约于华山,嘱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而不返,若甫可化吾魄也。”徒以母疾迅归,六日化之。先生至七日果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尸而起。故形质跛恶也。铁拐仙是道教八仙之一,民间传说颇多,其绘画题材颇受画家喜爱。
  作者簡介
  秦欣欣,1988年生,女,汉族,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博。
其他文献
扒村窑是黄河南岸宋代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它位于禹州市浅井乡。该窑以烧制白地绘黑花瓷为代表,产品大多是当时民间常用物品。纹饰内容取自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禽鸟、文字、风景、人物等(图1)。因此被人们誉为是北方古代瓷窑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很少见有文献对该窑产瓷记载,但是在民间发现的传世品很多,大都是宋、金、元时期的产品,它以白地绘黑花纹饰为主,其次是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白
期刊
                                     
期刊
六法气韵第一宗,  树立品画度量衡。  见山见水人所爱,  从此书画起纷呈。  或许谢赫能解惑,  故人仙逝难觅踪。  难觅踪,还觅踪,  白云悠悠山青青。    友人一首“读谢赫·六法有感”的小诗,初看平平,却也一箭中的:若以“气韵”品画,必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俗话:人活一口气。气亦命,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存在。人没气了即人没命了,气离开人体,灵魂出窍,化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此时的气负有神秘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吴冠中作品量价齐升每平方尺突破二十八万  梓 荃    作为当代深孚众望、学贯中西的一代绘画大师,吴冠中的作品在海内外一直都倍受重视,而且创造了很多他人无法比拟的纪录。尤其是近年来,不仅在海外市场一再书写行情,在内地市场上也不时爆出新闻。    2004年艺术品秋拍中,吴冠中的作品成交异常活跃,不仅价格一路飙升,其作品换手率也大大超出以往。旨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18幅吴冠中作品全部拍出,而其中
期刊
鼻烟壶原本是一种实用器,是用来盛鼻烟的器物,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明代,最先为满、蒙、藏等少数民族所使用,它的流行与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关。这些少数民族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常与柴草接触,使用鼻烟可避免烟火,同时也便于携带,不易散落,因此,在这些民族中间使用鼻烟壶便成了习惯。起初它由铜、银、瓷等材料制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及人们对其需求景的不断增加,鼻烟壶的工艺、制作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宝石
期刊
一、画家孙有才  孙有才,南京人,出生在六朝古都南京中医世家,少时受家学影响,书法、绘画见者较多,又受金陵书画氛围浸淫,由此爱上丹青一途。“中国是一个有着浑厚自然传统和山水意识的国度,这一基本道理在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却被部分人整体忽略甚至遗忘了。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理,是我们祖先在艺术上给世界视觉宝库提供的最丰厚的财富。”孙有才的泼墨写意乃全以笔写出、画出,水润墨饱,气韵畅达,汪洋恣肆,
期刊
摘要:北宋米芾在书画方面颇具名望。他的书法具有雄强俊迈的特点,其笔法尤其丰富而高明。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都说书画不分家,在米芾这里同样适用。米芾不仅书法了得,他笔下的水墨山水同样了得。米芾发挥了创造力,并用于书法绘画和创作,其所创“米氏云山”极大地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本文以宋代书法家米芾为研究对象,从其书法绘画的学习渊源和风格入手,尝试对其作品的笔法进行相通性分析。  关键词:米芾书
期刊
摘要:中国有着辉煌的壁画艺术历史,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历朝历代流传的壁画和公共艺术遗存,古代壁画现状摹写和壁画摹制等技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掌握壁画的质感和肌理,还原壁画的现实样貌。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技法  永乐宫,原为纯阳观,因地处永乐镇而得名,是在宋代吕祖祠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修建三门峡水库,坐落在黄河北岸永乐镇的永乐宫正好位于水库的蓄水区,因此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