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直击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冠中作品量价齐升每平方尺突破二十八万  梓 荃
  
  作为当代深孚众望、学贯中西的一代绘画大师,吴冠中的作品在海内外一直都倍受重视,而且创造了很多他人无法比拟的纪录。尤其是近年来,不仅在海外市场一再书写行情,在内地市场上也不时爆出新闻。
  
  2004年艺术品秋拍中,吴冠中的作品成交异常活跃,不仅价格一路飙升,其作品换手率也大大超出以往。旨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18幅吴冠中作品全部拍出,而其中7幅作品成交价超过百万元;随后,2004年7月,在上海崇源拍卖会上,吴冠中1996年所作《三峡之歌》以605万元人民币成交,紧接着,吴老两幅油画作品《春筍》和《北京雪》分别拍出422万和363万元。在2004年即将结束之际,荣宝秋拍会再一次将这一趋势推向高潮,本场拍卖共推出19件吴冠中力作,100%成交,总成交额高达4636.5万元人民币,这是事前估价1340万元的3倍之多。止次拍卖会中有五件作品的成交价超过200万元!其中描绘江南水乡生活的作品《河塘小鸭》以660万元的价格易主,再一次创造了吴老水墨作品内地拍卖最高成交纪录。而在春季拍会上,吴冠中过百万的画只有3幅。吴冠中作品平均每平方尺画价也跃至28.4万元,与春拍相比翻了一倍多。骄人的成绩也令吴冠中的作品在广大收藏者中倍受关注,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在2004年荣宝秋拍中主槌的著名拍卖师刘新惠先生以及北京某画廊资深人士郑先生。吴冠中单幅作品有望突破千万——刘新惠访谈
  
  
  记者:这次拍卖会的成功令您又一次获得“白手套”。尽管您已多次获得“白手套”,但据说这是您首次在一场总成交额过亿元的综合性书画拍卖中获此殊荣。现在一些业内外人士认为您就是拍卖成功的保证,对此您怎么看?
  刘新惠:其实,在拍卖场上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拍卖公司,也不是拍卖师。我再能也多卖不了10%,而拍品本身才是决定买家有多大信心和决心的真正砝码。但有一点我敢肯定,所有我主槌卖出去的东西,买家都赚到了钱: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任我的原因。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场拍卖会的成功?您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刘新惠:从哲学上来说,必然是通过偶然表现出来的。拍卖公司准备有多好、服务有多好,就会有多好的市场回报。荣宝这次的拍卖准备非常充分,拍品的筛选也是很严格的,可以说是全国历次拍卖会中最严格的一次,每一件藏品都是真品、精品,而且价格也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另外他们的宣传准备工作也非常到位,拍前还在南方进行了巡展。这在国内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记者:这次推出的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刘新惠:尽管在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我们能零星地看到大师的作品,但由多幅组成的专题拍卖却是前所未有的。此次荣宝推出的吴冠中水墨专场集中了大师19幅水墨作品,是迄今为止吴冠中作品投入市场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一次。
  记者:面对去年以来,艺术品市场一个接一个的成交纪录被打破,有人认为现在艺术品市场已虚火过旺,对此你怎么看?
  刘新惠:表面上看来是挺吓人的,但看怎么说了。毕竟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市场,它只有十年的时间,年轻就是优势,这就跟人一样,你比如说流感,年轻力壮的就不容易得,而年老体弱的却常常躲不过去。艺术品市场也是这样,像中国这样年轻的市场,它的生命力强,抗打击的能力也强。并且以目前的形式来看,也没有什么真正能冲击到这个市场的大的因素。
  记者:那么您认为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是吗?
  刘新惠:以目前来看是这样,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引起这个市场动荡的因素出现,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一个市场的形式与发展是外力与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万一有什么引起这个市场动荡的因素出现,我想很多人都会受到伤害。
  记者:我从媒体上了解到您很早以前就开始与吴冠中先生打交道了,我想这次您能把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拍卖主持得这样成功,与您对他的了解是分不开的。您认为吴先生的水墨作品有可能突破千万大关吗?
  
  刘新惠: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如果《双燕》再次出现的活完全有可能。(注:《双燕》为吴冠中上世纪80年代作品,曾在香港佳士得1999年春拍中以558,491港币成交)
  记者:在2004年佳士得的一次拍卖会上吴先生的油画作品《春筍》以3,983,750港币的价格成交,而在2004年嘉德秋拍会上吴先生的油画作品《北京雪》也以363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在您看来昊冠中先生的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哪个份量更重?
  刘新惠:我认为都非常精彩。吴先生是用西方艺术的观点来表现中国画,同时他的油画中又饱含了中国画因素。在吴先生的油画中,他找到了与中国画用笔相模仿的技法,在大片“泼彩”上作幼细的线条勾勒;讲究气韵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水墨传统。相反,在他的中国画作品中,吴氏发挥了用笔与“泼墨”的能量造成了类似后期印象派的平板、概括而不抽象的效果。从吴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绘画介质的差异己缩减到无关大局的程度。可以说无论是他的中国画还是西画都在艺术上开了一条新路。
  记者:吴先生可以说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画家。因为前些年他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艺术主张,在艺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传统画的收藏者也对吴先生的作品一涨再涨不以为然。对这些您怎么看?
  刘新惠:任何—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主张,虽然对于吴冠中先生的评价多种多样,但我认为吴冠中先生在中国画艺术史中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就其和林风眠先生—样对中国画艺术的改革和创新这—点就足够与其名誉地位相称了。他毕竟为中国画艺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东西。当然,至于对吴冠中先生的评价,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总之,我们评论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艺术家,还是应该全面客观地,特别应该站在艺术史的高度,而不应该任凭自己的喜好。
  记者:收藏书画最主要的渠道仍是拍卖会和画廊,但这几年来拍卖会的势头越来越强,在您看来,在画廊与拍卖行之间,收藏者应该如何选择?
  刘新惠:拍卖会是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前沿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廊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荣宝斋过去就是中国最大的画廊,现在在拍卖上的投入远远超过厂画廊的经营。很多画廊也在维持店面经营的同时将其精品A货投入一级市场——拍卖会,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原因很简单:拍卖会上买家集中、资金集中、品种集中,挑选余地大,买家的选择权、主动权、决策权较之去画廊买画被动地接受价格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没有拍卖会就没有中国书画市场的真正发展。全世界任何一家画店老板没有不参加拍卖会的,他们一方面为画廊备货,另一方面盘算着如何利用拍卖公司为自己找到更多的客源。同时,往日的经销商也成了拍卖公司最 大的供应商。自我国诞生拍卖以来,拍卖公司与画廊经营者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这样,主次渠道中的大部分精品纷纷流入拍卖会,这个市场的繁荣也就不言而喻了。
  刘新惠:男1962年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收藏委员会委员。已出版《刘新惠篆刻集》、《刘新惠对题陆伊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书法集》、《刘新惠书法篆刻集》。国家注册认证拍卖师,曾主持全国性艺术拍卖近千场,成交近百亿元,众多中国艺术成交纪录皆出其手。近年来在书法篆刻创作及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等领域多有涉及。发表论文数十篇。
  
  古今书画投资利弊分析——崔如琢访谈
  
  记者:当代画家作品近来拍卖行情非常好,例如吴冠中,陆俨少还有您的作品最近行情都在看涨,这是什么原因呢?
  崔如琢:当代画家有市场是个好现象,古代的画家作品有限,优秀作品越来越少,在美国、日本,当代画家与逝去的画家作品价格差不多,比如在美国有些当代画家的作品已超过四千万美元,与毕加索、凡高的某些优秀作品价位可以等量齐观,另外在日本也是这样,比如口本当代的平山郁夫、东山魁夷等画家的作品价位相当高,并且这些画家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艺术市场的认可,在国际上也享有相当高的声誉;我国当代画家长期市场低迷,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现象,现在当代画家的行情看涨,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也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个具体表现。
  记者: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近来很受市场欢迎,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崔如琢:吴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他对待艺术的态度非常认真、执著。吴先生有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主张,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写意文人画的某些观念和感觉方式,应用到了西方的油画上同时又借着四方绘画特别是近现代绘画的某些观念和感觉方式,来表达中国传统绘画。很多人以为吴先生是一位反传统的画家,我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误解,我听过吴先生讲课,吴先生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他也很认真地研究石涛等传统文人画家的作品;实际上,吴冠中目前主要成就也是水墨画,如果不是他的水墨,吴冠中先生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世界性反响,同样,如果不是他的油画,也不会产生吴冠中式的水墨画。
  
  
  记者:您认为在当代、近代或古代书画作品中,收藏哪一类风险最小?
  崔如琢:我认为还是收藏当代或近代画家作品的风险比较小,当然我指的是那些大师级的画家的作品,尤其是大家精品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主要原因是近当代画家,人们在感情上比较容易接受,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这些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收藏这些人的作品,也容易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古代的画家虽好,但常常不为现代人认可,比如“元四家”之一的王蒙,虽然是一代杰出的画家,作品也非常优秀,可是现在说起来没几个人知道,因此很多人也不太愿意收藏:但是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提高,相信优秀的古代作品也会走出一个更加合理的行情。
  记者: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鉴赏家,但您对字画收藏的重点仍足古代及近代画家,请问您会更多的关注当代画家的作品吗?
  崔如琢:我基本上不收藏当代画家的作品,这是因为我收藏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我是搞绘画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很重要,因此,我收藏的重点是近代和古代书画家的作品。
  记者:听说您朋友很多,您认为广交朋友对收藏活动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帮助呢?
  崔如琢:广交朋友非常重要,因为人各有所长嘛,比如我接触的一些经营企业的朋友,他们很热爱收藏,但在鉴赏方面的专业知识却有限,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朋友来帮忙把关;因此,对那些初学收藏的朋友们来说,应尽可能与书画家本人、评论家、收藏家、鉴定家交朋友,多向他们请教,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听完后相瓦参照比较,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帮助。
  记者:你是书画收藏鉴定方面的专家,请问您对我们读者还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崔如琢:从收藏投资的角度看,有特色才有价值,因此收藏书画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有所侧重,不能见什么收什么;建议喜欢书画的朋友不妨有计划,有日标地收藏,尽早确立自己的收藏定位,集中精力和财力,或将注意力锁定在某几位画家身上,或在某一画派上下功人,也可以在某一画类、画种上作特色收藏;最好不要追求面面俱到,那样势必广种薄收。
  崔如琢简介:羡籍华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笑国杜威大学艺术博士、客座教授,世界华人书画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
  
  投资字画,画廊和拍卖行哪个更划算?[郑先生)北京某画廊经理
  记者:您认为吴冠中的作品为什么能拍上这么高的价格?
  郑先生:我是经营传统绘画的,很少经营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但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海外行情要高于国内,国内行晴的走尚与其在海外的行情很有关系,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发表展览过的,有些藏家在国内买了以后别国外再送拍,从中可以赚取一定的差价。
  记者:您是做画廊业的,以您看来,收藏者购买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应该首先选择什么渠道,比如拍卖会或者画廊。您认为是哪个更划算?
  郑先生:拍卖会的优点是往往一次能推出某个大家的一批优秀作品,如果你是有针对性地专门收藏某个画家的作品,选择面比较大。另外,画廊也是买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优点是价格比较灵活,还可以反复细致地挑选、对比。特别是对刚刚开始学习收藏的人来说,还可以先请教懂的人,让行家看了再买。至于说在哪边买更划算,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拍卖行和画廊本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现在画廊里有一些作品是从拍卖会上拍回来的,反过来,拍卖会上也有一些作品是从画廊上征集来的。比如,我刚才接到一个电话,是唐山一个客户打来的,他买了一什黄胄的画,是我从嘉德拍卖会上以17.6万的价格拍回来的,20万卖给他,但他自己去拍卖会上,就不一定买得到这么合适的。再比如我的另一个客户,16.5万元在我这里买了一张黄宾虹的画,在拍卖会上又以40万元的高价拍出去,一转手就赚了二十多万元。
  
  
  记者:现在有些人认为通过拍卖会购买藏品比画廊更可靠?你认为这种观念有没有道理?
  郑先生: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大多数画廊的进货渠道还是比较可靠的,画廊的画很多都是直接从画家手中买的,也有—些是从拍卖会上拍回来的。在画廊你买到画有问题是可以退的,但这在拍卖会上是不允许的。人家在拍卖图录上都阱清楚了,预展的时候也让你看过了,所以如果不满意你就得自己承担后果了。所以有些人通过拍卖会买回来—批画,若遇到有问题的,就只好打官司了。
  记者:您这里是一家有信誉的老画廊 了,所以可以退换,但其他的画廊未必保证得了吧?
  郑先生:我们做画廊的大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做的是回头生意,如果没有信誉,时间久了怎么能维持得下来呢?
  记者:现在艺术品展览会或者说博览会比比皆是,你认为在这些展览会上会得到好的作品吗?
  郑先生:艺博会相对来说不是很可靠,因为艺博会主要是给那些没出名的画家或画坛新人提供一个平台,名画家很少有去艺博会办展览的。为什么呢?因为上门来买的已经排着队忙不过来了,哪还顾得卜去艺博会?另外山于好作品在艺博会上卖不出好价格,所以大家一般都不愿意把好东西拿到那里去卖。举个例子:有—年我们画廊在艺博会上租了个摊位,两天花了一万元租金,只卖出了一张娄师白,才卖了七千元,连本都不够。因此,也有一些名画家会认为去艺博会是。件降身份的事,以目前的状况来看,艺博会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记者:您画廓经营过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吗?
  郑先生:在画廊一般大名头画家的作品我们这里都有经营,但吴先生的画我们很少经营,因为我们的客户大多是传统画的收藏者,比如齐白石、黄宾虹、黄胄、范曾、陆俨少等画家的作品在我们这里都很好卖。我们前些年搞过一个海外回流作品展,也有两幅吴先生的作品,但很少有人间津。在我们这里还是传统画家的作品好卖。
  
  破解赝品有招数
  由于吴冠中的作品受到海内外市场的热捧,其价位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有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伪造了大量吴先生作品,并将这些赝品投到市场上,使收藏者深受其害。在此我们向大家提供儿个鉴别吴先生作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吴冠中先生早年在法国学油画,回国后致力于油画的民族化。由于客观条件所限,许多油画不但尺幅小,而且是在硬质板上绘制的,并在油画中追求东方绘画的意境和情调。同时,由于他在上世纪40年代从帅潘天寿,学过水墨画,临摹过大量唐、宋、元、明诸大家的杰作,他又特别喜爱陈老莲、石涛、八大等人作品,因此,他具有中国画的广博修养,并掌握基本的功力。他的水墨画多注入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些长处,并力求作品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因此,就绘画本身而言,他创造出中西杂交的新品种。
  其次,吴冠中先生在作品中很注重和追求形式的美感,他煞费苦心去研究中西绘画的共同点,在互比中,创造与完善自己的绘画形式。他能用简洁、洗炼、明快、概括的点线面,去表现具象中抽象美,呈现了与别人不同的艺术面貌。
  另外,吴冠中先生为了表达他心目中的意象,对绘画语言的运用——技法表现卜,也有所创新,而这种创新,是根据生活中表现不同对象时寻找相应的技法而产生的。那些五色斑斓的彩点,流畅如云如水的线条,以及画面的整体造型与结构美,都表明他对绘画技法的通熟运用。
  对吴冠中先生的画作,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具体加以观察:
  他通常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那些连绵缠绕的线,有极强的节奏和韵律感。
  他所用的线,不是孤立的线,线与线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呼应及联系。
  他用线果断准确,下笔时决不犹豫,用笔洒脱爽陕,敏捷有力。在陕速行笔中,看不到有任何含糊和迟疑。他用线是和体与面相结合的,从而表现了形体的概念。
  他用线是为了切割画面,是为了分域空间,是为了画面中的具体环境的需要而运用的,他的用线恰到好处。吴氏画中的彩点,是对物象的描写,并不是为表面装饰而加上去的,无论是大点小点,墨点彩点,均剧艮从于统一的整体之中,绝不耀眼外跳,绝不喧宾夺主。而假画的点,是为点而点,是乱点上去的。
  他的作品明朗悦目,特别是江南风景,寥寥数笔却给人无限的快感。画中设色基本以清淡为主,很少有未经凋过的生硬、强烈的原色。
  以上虽是吴氏画作及在技法上与其他画家相比较之下而得出的—些特征,但要能识别真伪,得不停练眼,了解他绘画中的表现手法、用笔用墨用彩方法,以至对整个画面中的气韵与意境。在反复进行真伪的比较中,必然掌握破术之法。(责编:池亦欣)
  
  
  提醒买家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新惠
  
  1.投资要谨慎、目标要准确
  盲目追高事后后悔的大有其人,艺术品市场人云亦云的事太多,耳根子软,功底差,投资经验不多的“善良”买家往往成为中间商的“纯利润”。
  
  2.分析对手、控制自己
  拍卖场上的情形千变万化,当您的对手是个人时,也许您还有一搏之机会,但若碰上实力超强的买家时一定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当场上叫价超过心理底线时要能控制自己,免得后悔。“从容进拍场,理智对输赢”。
  
  3.价位不大的作品,如果是精品,下手狠些必有收获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资一般不是初涉拍场的买家所为。但—些小名家的力作,您也不妨小试牛刀,未来市场的包容性肯定越来越大。你喜欢,别人也喜欢,这件作品必有增值,场上瞬间如果出价狠些您就有可能成功,以后如果再投入市场,高价位成交的机率也是蛮大的,当然也不排除运气的因素。
  
  4.奉劝各位买家多读些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目前市场上关于艺术品投资的书籍很多,我大致都翻过。有一个感受就是:写书人的文笔不错,但是没花钱真正买过东西,也可以说没花过大钱。纸上淡兵的说词可以参考,但实际拍卖场上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您
   白花花的“银子”倾刻之间会变成哗哗的眼泪。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自语“只因未曾读好书”。关于书画方面的标准书必不可少,如《中国书画全书》,但参考书的选择要看您的鉴别能力了。(节选自刘新惠作品《站在拍台看秋拍》)
  
  揭开历史的尘封——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晏济元鉴忆张大千精作《番女掣宠图》
  2004年深秋,知名收藏家“艺海楼”主人与深圳收藏名人“袖海楼”主人携张大干精品8幅(其中人物画5件、山水画2件、花鸟画l件)前往晏老在深圳的住所,请晏老鉴坪,晏老是海内外享有盛誉鉴定张大千作品的巨眼,当张大干精作《番女掣宠凶》甲中(1944)年作、《蕉阴仕女图》乙酉(1945)年作、《贵妃戏鹦图》戊子(1948年)作、《醉春图》乙酉(1945年)作、《张大干自画像》壬申(1932年)作、《松下试弦听琴图》乙酉(1945年)作、《同舟友叙图》甲申(1944年)作等展现在他眼前时,晏老惊喜万分。
  晏老兴奋地回忆起60年前即1944午他与张大千二人在成都举办画展时的情景,当时《番女掣宠图》作为张大千最具代表性之一的精品置放在一楼,画展期间晏老数次到展均先到此作品前赏析,此画给晏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晏老娓娓道来此画拥有者张采芹的一段趣事:上世纪40年代,张采芹在成都银行作买办,很有财力,喜收大家之作,擅 于绘事,尤喜画八哥鸟,将八哥鸟画得乌黑,画似乌鸦,人称“张乌鸦”,时誉成都。他与张大干交往甚密,求得张大干这一幅得意之作款落:采芹仁兄正之甲巾秋日张大干爰。晏老也对此作品特别欣赏,情有独钟,一直想珍藏此作,但始终难于启齿错过机缘。
  
  《番女掣宠图》是张大千从敦煌回来创作工笔人物画鼎盛时期的作品,所绘颜色皆矿物原色,自制研磨,且不易变色,使笔无痕、用色精彩、艳而不俗、秀逸古雅;番人贵女造型准确生动,轻盈妩媚,形态雍容,握链错落引力,运笔如盘丝曲铁,惜墨如金;爱宠更是回首翘尾,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使得主人与宠主次分明,形神兼备;加上题款,钤印与画面相呼成辉,更是锦上添花,不愧是画家精力鼎盛的得意之作。
  《番女掣宠图》近两年为国内文化机构、媒体等展出、宣传,录入由全国政协、文化部承办的《2004中国画廊推介展暨国际画廊邀请展》图册P149;另报刊《文化博览》专栏l/2版介绍,参加“第五届艺术产业论坛邀请展”2004年u月5日亮相国博,为“第五届艺术产业论坛”展出的一大亮点。
  相关链接:
  晏济元与张大千
  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晏济元先生同郭沫若、张大干、张善扦,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谢玉岑等交情深厚。其中接触时间最长的是和张善扦、张大千两兄弟。
  在晏济元9岁时,晏母病重,张大干随其母前来看望,大干比济元大两岁,彼此一见如故,此后每次济元进城,必找大干玩耍。晏老对我们说:“我和大千是穿同一条连裆裤长大的。”幼年到成人,先后在家乡内江、成都、上海、北京、香港、日本等地,相处数十年,情如骨肉,商书论画,不相上下,有着深厚的翰墨缘。二人多次联合办展,成为当时的—段佳话。
  1938午,日寇铁蹄踏遍大江南北,济元和大干屡屡迁徙,最后回到重庆,他们绘好了80多幅山水画,举行了抗日募捐画展,然后联袂赴成都。为了躲避空袭干扰,又选择了青城山为落脚点,每当天气晴朗风和日暖之时,两人出游,“以窥青城全貌,遇到好景点,便漫步殿堂,或写生留稿,或拍照留念,可谓席卷无遗”。这算是少有的人生境遇了。
  9年后,济元前往成都开个人画展,与住在成都昭觉寺的大干重逢,济元把其带去的作品请大千指点,大千先生曾赞誉其画“作家士气兼到”。而后由于生活所迫,奔走四方,大干则翩然出国远游,四海为家,从此天各一方,雁渺鱼沉。
  1982年,济元先生客居深圳时,忽闻大干病逝台湾,感其至死不能”骨归故山”,不禁伤心落泪,写下了挽联:去国竟成辽海鹤,怀乡忽听蜀山鹃。表达了对这位相处几十年的良朋益友之深情。
其他文献
钱币上的严重锈蚀会影响到钱币的质地与价值。有的古币收藏者为了能使币保持原有的“古代风采”,不愿意除锈,这样古币上可能会附上一层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化合物,其化学反应就易形成更加严重的腐蚀。但除锈时应小心谨慎,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对古币上轻微的锈色,则不必除去,因为古币适当的锈色能增加其审美价值。此外由于年代久远被氧化锈蚀极其严重的“脱胎”古币,因为其已十分脆弱,也不能作除锈处理,否则钱体会断裂。 
期刊
这枚币经能谱仪扫描,含锌高达70%,含铜不到30%,经擦拭币的边缘,见币色已非黄色,而呈白色,故称其为锌币。  我力所能及地查资料,终于在1991年版的《中国硬币标准图录》第20页上找到了咸丰通宝宝泉局所铸的锌币,定为珍稀品,惜至今尚未见实物。此锌币更早其数十年,我想它在中国铸币史上应有一定研究价值,也应有其一席之地。  该币径24毫米,厚1.45毫米,重3克,铸工精美,钱文无粘连,表面有一层金红
期刊
竹雕西厢记笔筒    笔者在深入市郊农村收集藏品时,偶尔在一古老村庄的一户四合院家庭,发现了一个竹雕西厢记笔筒(见图)。由于设计独特,雕刻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这一用竹雕成的西厢记笔筒,口沿为花瓣形。高17.8厘米,径12.8厘米,周长40.2厘米,其中雕刻西厢记图案的长度为24.8厘米,约占周长的60%。图案采用浅雕、深雕和透雕三种技法,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图案内容是:在高高的垂杨柳下,有
期刊
咸阳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秦王朝国都之所在,汉唐帝王多葬于斯,故地下文物极为丰富。咸阳博物馆建馆四十年,馆藏文物多达万余件(组)。其中,玉器为精品中之重要一宗。本文从数百件玉器中选精撷要,作一介绍,供大家鉴赏,以证咸阳人文荟萃、物华天宝之不虚也。  龙虎玉剑首(图1)外径4.7厘米,孔径0.3厘米,厚0.5厘米,征集。玉质润白细腻,局部有黄褐色小沁斑。正面图案为浮雕龙虎曲身舞爪相斗的场面。龙体细
期刊
青瓷又称为“绿瓷”,是我国古代生产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它是在坯体上施用以铁元素为呈色剂的釉,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的一种瓷器。我国的青瓷经历了原始青瓷(始于商代)、早期青瓷之后,一般认为在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进入成熟阶段。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而根据地下发掘出土的实物证明,远在东汉时期四川就能烧制出相当成熟的青瓷。  四川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邛窑系中的青羊宫窑址的过程中,认识
期刊
扒村窑是黄河南岸宋代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它位于禹州市浅井乡。该窑以烧制白地绘黑花瓷为代表,产品大多是当时民间常用物品。纹饰内容取自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禽鸟、文字、风景、人物等(图1)。因此被人们誉为是北方古代瓷窑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很少见有文献对该窑产瓷记载,但是在民间发现的传世品很多,大都是宋、金、元时期的产品,它以白地绘黑花纹饰为主,其次是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白
期刊
                                     
期刊
六法气韵第一宗,  树立品画度量衡。  见山见水人所爱,  从此书画起纷呈。  或许谢赫能解惑,  故人仙逝难觅踪。  难觅踪,还觅踪,  白云悠悠山青青。    友人一首“读谢赫·六法有感”的小诗,初看平平,却也一箭中的:若以“气韵”品画,必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俗话:人活一口气。气亦命,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存在。人没气了即人没命了,气离开人体,灵魂出窍,化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此时的气负有神秘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