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标准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是人制订出来的,但却是过来人实践经验的结晶。诚然标准始终因时因地因人而总有修正、厘清、更新,标准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可信的,至少是越来越接近于合理、科学和可信。
  其实,标准这东西,套到艺术上,则是花样百出、因人而异的。这似乎与学识、阅历、审美、心境皆攸关。所以这里我要说的三条标准,只是自我设置的标尺。若要放之四海,则不一定准,但作为参考则是无妨的。
  嗜好篆刻与书画的我,无论是从创作的角度讲,或是从欣赏、收藏的一端论,这些年感悟到了三条标准,或者可称之为三点心得。
  其一,作品务必要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这风格既有别于古人,也当有别于时人,乃至于要区别于往昔的故我。这是作品立身之本,是攻艺者梦寐以求的最高奖赏,是能厕列于悠长优秀传统中的令牌。当然要形成强烈的令人悦目赏心的艺术风格,即使是天才人物,也非一蹴而就的,它一定是一个殚精竭思,甚至死去活来的痛苦渐进而漫长摸索的过程。是一个要经得起当下和历史严格检验的过程。
  步趋古贤,能让作品可以乱真者,也真属不易,也是好东西,但不是新东西。新而好才是真正的新东西。从创新史的角度考察,“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有二”就难免有“拷贝”、“复制”之嫌了。
  其二,作品务必要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强烈的个人风格,必须要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支撑。强烈的风格可以先声夺人,醒人眼目,如果真的缺失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就只能停留在夺人和醒目的短暂瞬间。而要使作者和赏者由目及心,产生撩人更感人的持久魅力,是舍内涵则不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强烈的个人风格打动人,以丰厚的文化内涵滋养心,是一物之阴阳,如一个健康胚胎中的精卵结合,是互衬增美的。丰厚的文化内涵,它包含着古今中外,文、史、哲、理种种包罗万象的知识沉积,包含着人生感悟对作品的成功渗透。诚然,一个攻艺者,不可能穷尽它,但也要尽可能地了解些,把握些。一味地钻在篆刻的狭窄枯井里是不能成气候的,灵光一现的“风格独特”也终将是昙花一现。若干年前,我对自己提出过“诗心文胆”的追求,也是基于增添文化内涵的考虑,似乎有所助益。
  孔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如今已没有那般的耳福,但其内涵之美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不是圣人般如孔夫子,肉味也许是会战胜于韶乐的。
  其三,作品务必要少而精。才人不能恃才而逞胜,才人下得笨人的功夫,对自创的作品要作九朽一罢的锤炼,力求作品的少而精又是至关重要的。今人多以为写意作品,得即兴挥洒,以意为之,一气呵成。这至少是片面的,不辩证的。潘天寿崇尚的“废画三千”,李可染坚守“精心写意”都是攻艺的箴言。作品少且精,是对赏者、藏家的负责态度,也是严于律己的、诚实的操守精神,是对艺术的虔诚敬畏心态。
  娴熟于耳的古谚:“物以稀为贵。”而稀而精者则更金贵。我尝质之友朋,这世间何物最珍贵?或曰黄金,或曰钻石,非也。拙以为最珍贵者为空气。离开空气三分钟则呜呼哀哉矣,然而,这般珍贵之物,何以如今不用花钱去买来?因其多之故也。篆刻作品,乃至书画,及至一切艺术品,其重要性是比不得空气的,珍贵如空气,多了都不需花钱买,艺术作品,若是粗制滥造,既多且差,谁会买?!所以我辈当“山鸡爱其羽毛”,力求千推百敲,精益求精。作品多而差,是既不能自安,也不能安人的。
  总之,上面扯及的三条标准,概括起来只是三个字,即新、深、精是也。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别,又是缺一不可的。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是在向自设的这标准艰辛地靠拢,力求得其百一。其实,这标准也是我要告诉赏者和藏家的。若真有符合这三个标准的艺术作品,是足堪雅赏和入藏的。
  (西泠印社副社长)
其他文献
主讲人:苏立文(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中国艺术史家)  时间:2012年9月11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我中文讲得不好,我讲英语,让我的朋友陈莘为我翻译,谢谢。  很高兴见到许多年轻的面孔,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希望我说什么,我不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说关于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呢?还是其他什么?所以,我想我就谈谈我的收藏吧!  我自已不是一个收藏家,一个不是收藏家的人,怎么可能有一堆的收藏呢?但是当我把这个
期刊
沈岩松,1968年生,浙江嘉兴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刻字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刻字委员会主任,嘉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档案》、《品味经典系列专辑—沈岩松书法作品集》等。  《老子》第十四章有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就是,我们掌握着从远古以来就有的道(理),来统御现今有形的东西(物质),就可以认识太初的本原,这叫做道之规
期刊
李恩成,1974年生于济南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于山东建设学院。现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精品系列—李恩成作品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等。  李恩成的花鸟世界有些与众不同。他将目光放在花鸟生灵静默生智的瞬间。在他的花鸟画中,充满了浓浓的思辩味道,花鸟被赋予了更多“人”的属性。这个“人”并非单一的普通人,而是隶属于天地又站在万物生灵最
期刊
自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问世之后。尤其明清以来。画界代代不乏追随者。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长卷。宋元明清本可达数百之多,留存至今,分藏于公私之家,遍布在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宋本”)。代表宋代风俗画的最高艺术成就。可以说,宋本是这类绘画题材的原创本或祖本。其二是明代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以下简称“明本”),代表明
期刊
吴玉,原名吴玉梗。1968年生,河北深州人。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2007~2008年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玉台问艺》。  吴玉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美术史时,听过我的课,那时候,只知道她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美术史教师。
期刊
在研究20世纪中国画历史时,我们发现一些大艺术家在论述中西绘画交流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中西绘画交流的未来前景是相互趋同,另一种声音则主张彼此拉开距离。认同相互趋同的多是负笈海外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家,赞成拉开距离的则多是对民族传统有深厚造诣的中国画学者和画家,但也有例外。在中国画学和山水、花鸟画实践中,有杰出成就和重要贡献的黄宾虹,在其晚年也多次发表过中西绘画趋同的言论,如
期刊
◇ 时间:2012年7月18日  ◇ 地点: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  张公者:从甲骨文到今天,书法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简牍、魏晋书法,一直到唐代,随着每一历史时期书体、字体的变化,书法艺术在审美诸方面也发生着改变。而自唐至宋、元、明,基本上没有革命性的改变,直到清代出现了所谓的碑学。清代在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您作为清代书法史研究专家,如何看待清代书法在历史上的位置?  
期刊
《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是朱万章的代表作之一,收录其有关书画鉴定收藏与美术史论研究文章26篇。在这本书里,作者不仅探研了书画鉴藏中的款识和鉴藏源流,而且解析了陈洪绶、丁云鹏、潘恭寿、华喦、任熊、王云、居巢、黄君璧等人的作品,同时对启功、苏庚春、梁江等当代学人的书画鉴定与美术鉴藏史学亦展开深入研究,史实清晰、考据充分。该书亦不乏学术独创之处,如清代中期的无锡邹家在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学术地位,一般人对邹
期刊
近日,由北京画院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文联协办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韦江凡》首发仪式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该书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精品系列丛书之一。  范汝愚工笔重彩绘画精品展开幕  近日,由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盛世风韵承办的“大风神韵—范汝愚工笔重彩绘画精品展”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范汝愚国画作品197件。展览期间举行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范汝
期刊
解均,1960年生于山东商河。现为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解均画集》、《当代中国艺术家丛书—解均画集》、《当代美术家—解均》、《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集—解均画集》、《解读传统—写意花鸟画教学新探》、《解均画选》等。  许多画家遍览名迹,涉猎古今,上下求索,唯独忘记了寻找自己。有人毕生以肖似某名家为能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请来了别人、丢掉了自己。  古时,有两位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