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均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均,1960年生于山东商河。现为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解均画集》、《当代中国艺术家丛书—解均画集》、《当代美术家—解均》、《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集—解均画集》、《解读传统—写意花鸟画教学新探》、《解均画选》等。
  许多画家遍览名迹,涉猎古今,上下求索,唯独忘记了寻找自己。有人毕生以肖似某名家为能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请来了别人、丢掉了自己。
  古时,有两位书家互相批评对方的作品,甲指责乙无一笔像古人,乙指责甲无一笔像自己,双方偏执一辞,各不相让。其实这本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固应恨不似别人,创作时就要恨不似自己了。
  画画贵在树立自己的风格,但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能刻意追求,更不能挖空心思的去制造。就像每个人无需担心别人会雷同自己的面孔一样,无所修饰的表达自己的灵性,终会有自家面目的。
  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太多的物质享受,人们只知道庆幸自己得到的,却很少反思自己失去的。面对拥挤嘈杂的世界,人们逐渐失却了那份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宁静恰恰是艺术所需要的,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对观者。
  画境通向高层次的唯一途径是一个“悟”字,这极像佛家参禅、道家悟道。真正深奥的、玄妙的东西,须从静中觅得,在静中把握,古人谓之“静悟”。
  高手论画,不言好坏,只论高低。笔墨、色彩、造型乃至构思,都可用好坏优劣来评价,而高境界、高格调、高层次、高品位却很难有具体所指了,那是画家凭藉诸多因素营造出来的一个艺术氛围。
  我认为艺术从本质上讲,只有高低优劣之分,而没有新旧之别。所谓新者,不过是作者将那永恒之美译得易为当代人接受罢了。我作画也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现代感,冥冥之中似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在引导着我,我明白,我只能一步步接近它,却永不能达到它。那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当我静坐无言,它在我心中显得分明,而我想要形容它,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辞句。“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说过。
  画贵大气。许多人为了追求所谓大气,或剑拔弩张、或纵横霸悍、或故作老辣等等,岂不知,真正的大气恰恰是在舍弃了这些人为的追求之后才开始显现的。前人评李清照“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了,也就大气了。这就是禅宗所谓“平常心”。
  面对画纸,心平气和,坦坦荡荡,从从容容,何愁出手不大气。若心狭窄,患得患失,急功近利,难免会出现所谓俗、匠、躁、霸诸病。古人讲画如其人,强调做一切事情先从做人开始,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画画喜欢用墨色,以期表现一种或宁静单纯、或质朴自然的境界,这或许也是历代文人画家偏爱水墨画的一个原因吧。
  科学已证实,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合而成黑,七色光合而成白,可知黑白是世间所有色彩混合的结果。因为黑白二色为色环中的极限,所以在色彩表现中,最强烈、最和谐、最单纯、最神秘、最明快、最混沌等极致的效果,都产生于黑白之间。
  中国人创造了水墨画不是偶然的。墨为黑,纸为白,以黑白二色涵溶了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同中国人视万物皆产生于阴阳的哲学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在中国人眼里,黑代表阴,白代表阳,阴阳之间的各种不同排列顺序,缩影着宇宙间的各种运动与变化的规律。中国水墨画利用特有的纸和笔,在黑白之间创造出枯润、刚柔、轻重、疾徐、抑扬等效果,同样具有一种象征意义。
  没有传统,我们便失去了根基,但传统是一个过于笼统的概念,我觉得,我们民族最值得继承的,是秦汉以前的传统,是先民那种博大、浑朴和沉静,那种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这恰恰也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天地间的最高境界,亦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韩少玄
其他文献
吴冠中的风景画(包括油画、水墨画),直接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也继承了他的老师林风眠在水墨画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富于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吴冠中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论断,让人觉得他似乎对于传统是排斥的,其实仔细分析他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画家乔十光在他的《谈漆论画》中谈到他的关于风景画的三句话,即“消灭天空,打到近景,不见阳光”
期刊
主讲人:苏立文(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中国艺术史家)  时间:2012年9月11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我中文讲得不好,我讲英语,让我的朋友陈莘为我翻译,谢谢。  很高兴见到许多年轻的面孔,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希望我说什么,我不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说关于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呢?还是其他什么?所以,我想我就谈谈我的收藏吧!  我自已不是一个收藏家,一个不是收藏家的人,怎么可能有一堆的收藏呢?但是当我把这个
期刊
沈岩松,1968年生,浙江嘉兴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刻字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刻字委员会主任,嘉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档案》、《品味经典系列专辑—沈岩松书法作品集》等。  《老子》第十四章有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就是,我们掌握着从远古以来就有的道(理),来统御现今有形的东西(物质),就可以认识太初的本原,这叫做道之规
期刊
李恩成,1974年生于济南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于山东建设学院。现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精品系列—李恩成作品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等。  李恩成的花鸟世界有些与众不同。他将目光放在花鸟生灵静默生智的瞬间。在他的花鸟画中,充满了浓浓的思辩味道,花鸟被赋予了更多“人”的属性。这个“人”并非单一的普通人,而是隶属于天地又站在万物生灵最
期刊
自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问世之后。尤其明清以来。画界代代不乏追随者。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长卷。宋元明清本可达数百之多,留存至今,分藏于公私之家,遍布在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宋本”)。代表宋代风俗画的最高艺术成就。可以说,宋本是这类绘画题材的原创本或祖本。其二是明代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以下简称“明本”),代表明
期刊
吴玉,原名吴玉梗。1968年生,河北深州人。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2007~2008年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玉台问艺》。  吴玉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美术史时,听过我的课,那时候,只知道她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美术史教师。
期刊
在研究20世纪中国画历史时,我们发现一些大艺术家在论述中西绘画交流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中西绘画交流的未来前景是相互趋同,另一种声音则主张彼此拉开距离。认同相互趋同的多是负笈海外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家,赞成拉开距离的则多是对民族传统有深厚造诣的中国画学者和画家,但也有例外。在中国画学和山水、花鸟画实践中,有杰出成就和重要贡献的黄宾虹,在其晚年也多次发表过中西绘画趋同的言论,如
期刊
◇ 时间:2012年7月18日  ◇ 地点: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  张公者:从甲骨文到今天,书法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简牍、魏晋书法,一直到唐代,随着每一历史时期书体、字体的变化,书法艺术在审美诸方面也发生着改变。而自唐至宋、元、明,基本上没有革命性的改变,直到清代出现了所谓的碑学。清代在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您作为清代书法史研究专家,如何看待清代书法在历史上的位置?  
期刊
《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是朱万章的代表作之一,收录其有关书画鉴定收藏与美术史论研究文章26篇。在这本书里,作者不仅探研了书画鉴藏中的款识和鉴藏源流,而且解析了陈洪绶、丁云鹏、潘恭寿、华喦、任熊、王云、居巢、黄君璧等人的作品,同时对启功、苏庚春、梁江等当代学人的书画鉴定与美术鉴藏史学亦展开深入研究,史实清晰、考据充分。该书亦不乏学术独创之处,如清代中期的无锡邹家在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学术地位,一般人对邹
期刊
近日,由北京画院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文联协办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韦江凡》首发仪式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该书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精品系列丛书之一。  范汝愚工笔重彩绘画精品展开幕  近日,由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盛世风韵承办的“大风神韵—范汝愚工笔重彩绘画精品展”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范汝愚国画作品197件。展览期间举行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范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