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趵突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我去济南的那一年,正是趵突泉的丰水期,那泉水从池底的泉眼间歇性地喷涌而出,冲出的水柱高达几丈,我顿感心旌摇曳。心,不自觉地跟着泉水在涌动、跳跃。
  在无锡,我特意选择了一个夜晚去看被誉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为的就是想领略一回民间艺人阿炳创作和拉奏《二泉映月》时的心境。那一晚,游人已散尽,惠山泉以它特有的静谧迎接了我这个外乡来客。在浓浓的夜色中,我闭目屏息,凝神静思,果真,冥冥之中,我听到了阿炳拉奏的凄切哀怨、如泣如诉的袅袅之音。
  如果说趵突泉热烈奔放,那么惠山泉则多出了一份含蓄婉约。
  泉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景致。但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无名泉。
  我的家乡在闽西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古老的村落住着百来户人家,零零星星散落在方圆几里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依山而建的一簇簇农舍错落有序地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木间,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飘浮着一缕缕袅袅的炊烟,淡淡的烟雾在微风中慢慢飘荡。还有清清的河流,悠悠转动的水车,牧童悠扬的短笛,以及那条高低不平的青石板铺成的村道,似乎预示着人生之路的坎坷。村道穿村而过,蜿蜒西去,构成了独具风情的田园风光。
  家乡的老屋是一座方形土楼,灰瓦的屋檐,红松的木格窗,“吱吱呀呀”作响的大门,因建筑年代久远,已显老旧,但却不失端庄大气。老屋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小径上面铺着鹅卵石,由于走多了的缘故,一个个鹅卵石被磨得圆光铮亮。小径两边长满了翠竹,绿影扶疏,姿态娴雅,高高大大的翠竹谦恭地弯下腰,将彼此的枝蔓与叶片互相交缠在一起,似乎是在握手言欢、互相致意,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条悠长的天然竹荫小道。
  竹荫小道的那一头就是无名泉,无名泉深达两米,四周用青石条垒砌成一个正方形的口,面积约有四平方米。由于时光打磨,岁月侵蚀,褪了色的青石条显得有些斑驳苍凉,还依稀可见些许流年的伤痕印迹。无名泉的水清澈见底,一览无余。说来也奇怪,那泉好像有灵性似的,一池泉水永远都是满满的,水位不溢也不降。有人来采水,汲走一桶,泉水就开始从池底的泉眼慢慢冒出,只见一串串的小水泡“咕噜咕噜”地从泉眼处慢慢悠悠、搖摇晃晃地升起,不容分说地搅碎了泉面以往的平静。不一会儿,等出够了一桶水,泉眼就会自动关闭,小水泡也就不见了,泉面又一如平镜,宛若是有一台计算机在精确操控。你汲一桶,它就涨一桶,你汲一担,它就涨一担,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神话里传说的净宝瓶,给了你几分神秘感的同时,却也慷慨大度地奉献,让你情不自禁地为大自然的神奇魔力而惊叹不已,也深深地感受到造物主对这块土地特别的厚爱与垂青。
  无名泉历史悠久,具体出自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了,但它留存的那段厚重的人文历史,虽年代久远,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始终被后人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据村里的老辈人说,这口泉早在清雍正年间就存在了,不过当年只是一眼一平方米见方的小井,虽说也是村里少有的几处水源之一,但却一直默默无闻。无名泉真正名声远扬,被人们重视和景仰,还是来自清朝末年的那次闽西大旱。旱灾之年,村里的几处水源全都干涸了,唯独无名泉始终水量丰沛,除了保证全村的人畜饮用外,还为八百亩良田的灌溉提供了充盈富足的水源。无名泉帮助家乡人民渡过了难关。那一年,全县灾民无数,哀鸿遍野,唯独家乡这个自然村依然是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县志为此专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朝末年,国运日衰,天降大灾,数月无雨,河道干涸,水贵如油,民不聊生。独城北郊,隐有一村,坐落深山,村有一泉,其泉丰沛,水质甘美,取之不竭,救民危难,功德无量。此泉无名,赐无名泉,特撰此文,后世传颂,谨记在怀。”也正是那次大灾年之后,家乡的无名泉俨然已成为村民心目中救苦救难的善神,村里的人感念这口泉的大恩大德,特为此集资,将无名泉修缮一新,这也是敦厚的村民以自己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对无名泉由衷的感激和最大褒奖。
  家乡的无名泉是大自然赋予的一个经典杰作,是一篇精美的诗章,是一幅立体的画卷,它把自然和人文和谐完美地融为一体,是对一段风云历史的演绎,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最完美的诠释,见证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沧海桑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的眼中,家乡的无名泉已不再单纯是一个静态的物象,汩汩流淌的岁月已经赋予了它生命的意蕴和灵性。伫立在无名泉边,你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来看待,并与之心交心地坦诚“对话”,只有这样,你才会触摸到它沧桑的历史和生命的底蕴,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悲哀、伤痛和喜悦,进而领略到它生命的凝重与丰厚。这一刻,那些曾经过往的岁月的磨难坎坷、世事的兴衰枯荣和人间的悲欢荣辱,全都在这里镌刻下了深深的印痕,让你思绪激荡,浮想联翩,你会情不自禁地滋生出一种想穿越时空,回到那远古的年代,亲身去感悟它曾经的芳华、曾经的辉煌的冲动!一眼泉水为人们做出了奉献,它就能在岁月的时空中赢得久远的生命,赢得后人真诚的怀想。一眼泉水尚且如此,人亦然。有的人来了,就像浮云飘过,悄无声息;有的人走了,他的名字却仍响遏行云,注定让人终身铭心刻骨!
  有了无名泉的点染,家乡的山山水水就有了精彩绝伦的流韵,家乡的人文历史就有了厚重的内涵和底蕴。
  我的外婆与无名泉的感情笃深。外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是一个闻名十里八乡的漂亮姑娘,她的眉宇间透着一股恬美与清丽,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出了农家少女那种勤劳、干练的特质。外婆从外村嫁过来的第二天,就走上了灶台,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个普通农家的全部内务,挑水、做饭、洗衣、浇园等等,几乎每件事都和无名泉有关,仿佛从结婚的那天起,命运就把她和这口泉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一直走到生命的终点,都没有分离过。20世纪7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无名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唯独执拗的外婆,仍然坚持着每天到泉边挑水的习惯,家中的自来水俨然成了摆设,但凡有人劝她,她都会宛然一笑,说道:“还是泉水好,泉水养人。”   几年后,老家的人陆陆续续外出求学、打工,纷纷在城里定居下来。晚辈们孝顺,要接外婆到城里居住,外婆就是不肯,她和无名泉的那种情感,早已深深植根于心田,那是一种无法言说,也不能用文字描述的情愫,她离不开家乡的无名泉!从那以后,偌大的老屋,就只留下外婆形单影只,孤寂独行。岁月无情,那个曾经把一个大家庭操持得风生水起的外婆,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一个耄耋老人。垂垂老矣的外婆即便到了什么事也做不动,什么事也记不清的时候,仍然忘不了每天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穿过竹荫小道,来到无名泉,睁着昏花的老眼,小心翼翼地将泉面上漂浮的落叶和杂物逐一捡去,把泉四周的青石条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静静地坐在泉边,眯起浑浊的双眼,垂着花白的头,似睡非睡,仿佛在追忆那飞逝而去的时光,久久不愿离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婆最后的岁月是在家乡的老屋度过的。面对自己即将远逝的生命,外婆似乎忘却了过往所有的艰难时光,唯独留存着对无名泉那一缕割舍不断的恋情和眷念。有家乡的无名泉陪伴,外婆最后的日子没有沉郁、哀伤,只有安详、恬静。
  去年中秋,家人相约,齐聚老家,共度佳节。入秋后的山村夜晚,已有了些许瑟瑟的凉意。吃完中秋团圆晚饭后,圆圆的月亮已经被远方黛色的山峰托举上了幽蓝幽蓝的天空,村口的那棵百年桂花树在淡淡的夜色里吐放着芬芳,浓郁的桂香毫无羁绊地随风弥漫在山村的上空。大家在老屋前的晒谷坪上自由自在地呼吸着家乡田野的新鲜空气,喝茶、叙旧、赏月,尽情地感受着韵味浓郁的乡野风情和久违了的亲情。而我却想独自一人走走。本来是无目标地漫步,但不知怎么,下意识里却来到了竹荫小道。
  顺着弯曲的小路,踏寻远去的记忆,徜徉在故园的怀抱,脚步徐缓,心无杂念,仿佛往日的烦恼一下子全飞到了天外。月光穿过竹荫的缝隙,像水银一样流泻下来,给黑黝黝的鹅卵石路面撒上了斑斑驳驳的光点。时不时地有几道流萤掠过,山野的风拂来,摇曳着小道两旁的竹林,荡起一阵阵“沙沙沙”的轻响。多么熟悉的家乡小道,一頭连着老屋,一头系着无名泉。孩提时的我,不知在这条小道上奔跑过多少回。后来,外出求学、工作,关山万里,天涯海角。从那一刻起,这条小道就像风筝的线,一头牵扯着游子的心,一头维系着家乡的无名泉;从那一刻起,家乡的无名泉就成为一块磁石,时时刻刻牵引着我这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坚定而执着地向着故土的方向而去,那里有诗有梦,有坦荡荡的远方,还有一处心灵的最终居所。
  蓦然,眼前一亮,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竹荫,皎洁的皓月下,面前是一泓清泉,月光照泉,泉水映月,这就是家乡的无名泉,家乡最具灵气的精魂!虽然历经了几百年岁月的淘洗,泉边的纤纤细草一岁一枯荣,不知名的小花开了一茬又一茬,但这口泉却依然还是那么丰盈、清澈、明净,就像一个默默奉献了一生的迟暮老人,安详地静卧于故园。它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守望在家乡的土地上,执着地坚守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我坐在青石板上,又一次与家乡的无名泉近距离接触,近到似乎能触摸到它的心跳,能感受到它来自远古的脉动和生命永恒的张力,这样的场景曾经在异乡的梦里不知重复演绎过多少回了!人生一路走来,千般跋涉,万般找寻,蓦然回首,这才发现,自己那颗曾经驿动的心原来早已有了归宿。这一刻,我空荡荡的灵魂顿时得到了释怀和充实。与泉静静相对,却心驰神往起来,细细回味着往日的时光,悉心把一路上曾经感动过的、牵挂过的、不舍过的往事又一一重新拾起。真想在家乡的怀抱,在家乡的无名泉边,就这么静静久坐,抛弃身外的一切俗念,让岁月化作一股涓涓细流,再一次从心间悠然地流淌而过。时光漫漫,往事如烟,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和泉对话交流的冲动,我想向它诉说我的眷念,我的喜悦,我的忧伤,我不知道它能听得懂不。
  月上中天了,柔和的月光肆意泼洒,家乡的田野、竹林、月光、泉水,仿佛就是一幅凝固了的图案,清幽雅致、诗意盎然。触景生情,我忽然想起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也许是想把我们带入这样一种意境:那应该是晚秋的季节吧,一场细雨急促地洗涤了空气中的尘埃,山里的空气一下显得清清爽爽。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秋的气息又浓重了几分。皎洁的月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柔柔地投射到了松软的地面,也照到了潺潺流过石板的清澈泉水。诗人用浪漫主义的写实手法,给我们描摹了青山雨后、秋日夜晚、明月当空、石上流泉的充满动感的自然景色,让我们悄然顿悟到,静谧中原本也有生命的激流在奔腾涌动!如果说王维笔下流淌的是一种鲜活灵动的美,那么,家乡的无名泉给人们展示的则是孤寂幽静的深邃意境。
  我把手伸进泉水中,轻轻地掬起一捧水喝了一口,那泉水清冽冽、冰冰凉,直感觉一股甜丝丝的凉意沁人心脾,荡气回肠。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一路劳顿,一身风尘,总忘不了把家乡的无名泉收藏在空空的行囊里,常常有意无意地找到一个闲暇的日子,翻开泛黄了的记忆,独自一个人细细品味。品着,品着,一种莫名的忧伤和惆怅不知不觉就会从心的深处慢慢溢出,刹那间,空落落的心无处可寄,思乡的愁绪顿时像决堤的河水肆意泛滥。人生的际遇总是多变,不变的永远是乡情和乡愁!家乡的无名泉啊,我是喝着你的水长大的,从我远离你而去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了我魂牵梦萦的乡愁!
  夜深了,我踏着竹荫小道回到老屋。
  这是一个宁静的夜。
  责任编辑 林 芝
其他文献
从 前  一公里一公里向前延伸  瓦片一片片重叠  毛竹砍下来,蹲窝的母鸡飞起  半亩鱼塘干了,院子里  桂花茶花石榴樹已种到城市  和我一样努力适应新环境  从 远 方 来  从远方来,到更远的地方去  汽车如光,不断靠近  就在那里吧,哪里呢  梨树雪白,点缀穷人的土坡  是爸爸种的吗  还是邻居张叔叔家的  池塘边上的紫薇,喉咙嘶哑  不出水的水泵,喉咙嘶哑  苦菜,从石墙的缝隙出现  我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四。  这天,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第三支队四大队的基层执法人员何秦秀,早早就来到了单位。  换好工作服,何秦秀先是为同事测量体温、分发口罩,紧接着和同事们走到高速执法站,为过往的驾驶员检测体温、登记联系方式、讲解防疫知识……一直忙个不停。  “小会计,你不是回万州过年了么,怎么这么早就来上班了?”中午休息间隙,看着何秦秀提前返岗上班,一位同事好奇地问。  “
一  因学习工作需要,我到过全国不少地方,有10个省几乎“走透透”,地级市都到达,全方位考察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内容。这其中却不包含我的故乡山西。  我生在山西农村,长在山西煤矿,虽然地理课学得很不错,高三时,闭着眼睛就可以在地球仪上准确摸出各个国家、河流、山脉,对全国和世界山川郡国、气候物产如數家珍,但却是纸上谈兵。直到大学快要毕业,我才第一次走出三晋大地。  第一次“出远门”的目的地,是位
我记忆深处,一直埋藏着一个瓦罐。  罐口用一张胶纸密封住,罐颈处被一根纤细的红毛线绳缠了又缠。  母亲将这个土制的瓦罐视若珍宝,搁在靠墙壁的一张红木衣柜上。  罐子里装的是半罐猪油。那时,我们家里是没有条件养猪的,因而这半罐猪油的来历就成了一个迷。父亲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只说有一天他傍晚回家时,屋里就多出个罐子来。问母亲,母亲缄口不语,她凝视半晌后,便默默抬起手抹眼泪。母亲的眼泪像罐子里的猪油一
“黄水镇的景点有大风堡原始森林、油草河……”今年7月下旬的一天,在石柱县黄水镇民族小区,居民宋江华一大早就向入住的几名万州游客热情介绍黄水景点。  宋江华本是黄水镇骑龙居委会的一名农民。2004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在民族小区修建了新房,把家搬到了场镇,户口也迁到了镇上,并于今年投资5万多元对住房进行装修,添加设备,开起了家庭式旅馆。  和宋江华一样,近年来,黄水镇已有400多户致富农民“洗脚进
编者按:“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因此,“学”到位很重要,但“做”到位更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稿件,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自我净化——党员、干部应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作风是否纯洁,切实改进作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过程中,只有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自人类进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茨涅茨所言的“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以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工业革命为什么爆发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就技术而论,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与古代科技非常先进的中国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这个以“李约瑟之谜”而著称的疑问,被各方面的学者进行了立体式解读。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与罗
早上醒来已近九点。  虽是9月初,但小镇已秋意浓,晚上需盖厚被子了。昨夜写论文至深夜,其间数次挠头揉腮,也不过写下三五百字。加之突来的落雨,以及被风吹卷的枝条“噼里啪啦”打在窗玻璃上,更让我心绪难宁。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读博士学位,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写博士论文。不知怎么想起这样一句话,苦笑中索性抓起书桌上的一瓶酒倒了一杯,几口喝下,枯坐一会儿便上床睡觉,但一点多时又被惊醒,是镇上的干部刚
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  ——突出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2016年1月7日,梁平县梁山街道北池社区,党员民主评议暨“柚乡先锋”评选现场。  社区党员们正争先恐后晒“成绩单”——  “我教会了5个贫困户木工技能,实现户均增收46000余元。”  “我组织‘邓平寿服务团’康乐志愿队在公园举办文
2016年6月2日,早上9点,天气比往日要热一些。  位于重庆高新区的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实体大厅内,37岁的刘承坤提着包走了进来。  他的脚步有些匆忙,进来后,不待工作人员引导,径直向大厅深处的一处办公室走去。  来到办公室外,刘承坤稍稍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大步迈进了办公室。  梦想解冻  2011年,刘承坤和他的创业团队研发出了一种瞬热式太阳能技术。这让刘承坤等人很是兴奋。  “这个发明主要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