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与反思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_12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结合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根据“有用、有趣、有效”的教学设计原则,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实践场景,优化组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达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对培养适应于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现状,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产教融合品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产业学院成果,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带动其他专业群形成良好发展生态.
笔者通过呈现专题教学实例,构建基于“中国力量”的专题教学,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将语文学习要素与情境活动相关联、教学内容与阅读实践相融合,创设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诗歌单元的人文教育功能.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在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过程中名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提炼出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核心要素,阐述如何通过搭建成长平台、建立标准、找准培养定位、明确成长目标、选好载体、组建团队、制定政策,实现名师与专业共同成长,确保名师持续成长,并提出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名师队伍建设,为实现技工院校内涵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和方法一直是各学校最关注的事.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非一时训练而成,并且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是专业实践教师、工厂师傅的责任,而且需要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协同培育,本文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阐述在文化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工匠精神,以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
移情机制的介入对于技工学校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许多技工学校由于教师对移情机制重视不够、学生移情能力不足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等原因,师生关系存在“缺情”问题.技工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互相理解、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笔者通过对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企业兼职教师来源渠道不畅的根源在于企业的内驱动力缺失,并从质量管理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之道,运用质量管理原则之“关系管理”原则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探讨企业内驱动力的形成,确保企业兼职教师能满足技工院校的教学需求.
本文根据高职药品检测专业群建设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制药企业进行岗位群人才需求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制药企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岗位技能与课程要求的对应关系,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与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的对接关系,提出高职药品检测专业群组群逻辑、培养方向,并提出专业群发展的策略.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较薄弱、较难实施的环节.针对如何与企业规范而长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合作这一重大难题,涉县职业教术教育中心在校企合作框架下,探索“4+1”的实践教学模式及“三兼顾四递进五环节”的运行机制,经实践应用成效显著,深度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学校发展、学生素质、企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技工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当前技工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所用教材多数以学科知识内容为主,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际要求不匹配,亟待开发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教材.本文简要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活页式教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技工院校理实一体化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步骤以及关键环节.
传统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方面有所欠缺.本文提出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致力于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汽车维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