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感,品出文意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自主的读,从而做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最终读出语文味。
  一、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进行赏读品味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用优美的文字来表现秀丽的自然风光、复杂的内心情感、未曾亲见的事物等。朗读能够使学生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诱发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间真情、感受万物生灵。
  如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只有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才会呼之欲出。作为教师要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其对美的共鸣。如《荷花》中作者对荷花形态的描写,与荷花相伴直至沉醉其中,忘记自己的感受,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如何能感受出来?同时,教师在朗读后,还要针对文本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二、 触摸语言,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要想让孩子感受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如:三年级课文《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分层阅读的:学生首先在阅读中注意了“默默地”这个词语,我就让学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这个词的认识,学生轻轻的读出了“静静地、悄悄的”的词语本意;然后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作出想象:“六·一”儿童节不会看到她在舞台上的身影,课堂上也不会看到她高高兴兴举起的小手,选“三好学生”时同学们不会想到她,请学生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读出“默默地”不被注意的感觉。继续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你愿意作一位“默默地”生活的人吗?为什么?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不愿意,因为太孤独(寂寞、痛苦、没信心)了”。此时动情的点拨:明明是花朵一样美好的童年,却听不到她欢歌笑语,看不到她美丽的笑脸,表面上默默地生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会?学生的脸色凝重起来,此时,学生的朗读自然有情有味,水到渠成。随后的研读活动自然也有了探索的兴趣、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三、精心设计,引导学生领会文中真情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文本,仔细斟酌文本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对话的话题,才能让学生既能在话题中找到阅读的支撑,又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当阅读过程中把话题打开后,可以适当地把阅读问题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阅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可灵活掌握。
  四、深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活化文本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体验,尤其是深度体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言与精神的共舞中洋溢着恬美的情趣。
  我曾经听了一位老师上《三袋麦子》很受启发。课文讲述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土地爷爷的一袋面粉,他们三个人分别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了不同的效果,老师在教学时,安排学生对问题进行了生活化,“如果你有压岁钱,你会如何使用你的压岁钱呢?”学生置身情景,回答得特别天真、可爱、感人,很好地体会出不同的消费观念,从而沟通学生、文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联想,学生很快找准了情感基调,读的声情并茂,教学起来自然效率就高了。
  相信只要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做到多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水利部印发了《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其后水利部办公厅为贯彻落实该《意见》印发了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26例糖尿病足患者予以高压氧治疗;2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两组下肢症状改善
介绍地下固体与液体及气体矿层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及其危害 ,把地表下沉视作开采空间向地表传播扩散的结果 ,采用下沉根源函数和下沉传播影响函数的积分来描述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预测 ,重点讨论应用随机统计原理建立下沉传播影响函数的问题 ,为预测地下开采而引起的地表下沉提供通用模型。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难点和重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有着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努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 要】低年级学生在基本字词的积累上还较为有限,阅读能力也还没有充分形成,这个时期教师要以灵活的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文本主题,实现对于文章的理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 一年级 语文 阅读 有效教学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而言,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入门的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实施方法要科学合理,并且要符合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特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穿刺引流组和穿刺碎吸组,并以30例保守治疗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有效率、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等。结果:穿刺引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消费市场的繁荣,具有“中国设计风格”的产品、服饰、以及特色性服务都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外国人也对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的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希望通过市场上的产品风格来了解这个国家的特色,并且都在讲着“中国设计风格”。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设计风格“呢?它的神韵又是什么模样?一个品牌以及一种风格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背景和时间的沉淀,“中国设计风格”什么
招贴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之一,其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开放的思想观念,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