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有效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初步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联系实际,注重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中的树立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观是相符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爱上了这门课,他就会想方设法去学习,以学习为乐.当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去做的事时,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我总把激励学生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贯穿教学的始终,让生物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充满趣味性.
  二、精选、整合教学资源,准确全面地确定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单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促进其发展.而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现代的教学方式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该定位更加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才能真正地使课堂教学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巧用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住,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备课时要设计好“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具体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高中生物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提高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创新意识.
  五、进行教学反思,让生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反思过程是教师自觉地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反思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导未来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去学习.
  生物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必修模块中多处安排了“科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