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心间的旋律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i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音乐,但从专业角度而言,我不懂音乐。
  也曾艳羡过那些绅士淑女用专业的音乐知识优雅地欣赏和分析一段旋律,也曾有过恶补音乐知识的冲动,但终因惰性和琐事而搁浅。
  我并不遗憾。
  就我个人而言,知识是一种成熟的理性经验,而最美好的音乐往往是最强烈的感性冲动之后产生的艺术。用一种硬生生的由技术理性建构而成的语言理论作为衡量音乐的标准,在我看来,就像是用一把笨拙的大剪刀去裁剪一块薄如蝉翼的丝绸,用一台高倍显微镜去亲近一朵娇羞的花的颜色。用理论去支配欣赏,总不免会有各种的矫揉造作、牵强附会,不免有压抑、隔阂、误会。
  我对音乐的种类并没有偏见。轻音乐、交响乐、各种流行音乐都曾路过我的耳朵。我判断音乐的标准就是喜欢与否,只要喜欢,我就会收藏。
  其实,音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远远超过我们对它的理解。一旦你与音乐相遇,音乐就懂了你。也许当时你并未发觉,可等到某一天你有了那么一段心情或心事,心中的那段旋律缓缓响起时,你会发现,原来那段音乐一直在静静地守护着你。
  曾经有过一次现场聆听交响乐的经历,当时演奏的是那首再熟悉不过的交响曲《梁祝》。可当音乐响起时,我竟由兴奋到激动到战栗,那些充沛的音符一波波地直面向我扑来,冲击着我几个月以来麻木的心,所有的毛孔都被一股股的热浪推涌着,眼泪夺眶而出。我尽情地哭泣着——在音乐里,就像是一个失忆的人经过另一场激烈的撞击后恢复了意识,我重新找到了丢弃在路上的梦想以及当年怀有这个梦想时的心情。
  当时刚来南京读书不久,重新开始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生活,一切都很陌生,虽然身处这个学校,虽然学生证图书证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我是这个学校的一员,可我总是感觉不到归属感,总是感觉自己站在一个莽苍的荒野,孤独,渺小。忘记了自己当年兴致勃勃的憧憬,开始怀疑自己梦想的合理性,开始看不到未来,开始封闭自己,开始不安。音乐,正是那场音乐唤醒了沉睡在沮丧中的我,冷却的心在那喷射着生命之流的火花中重新燃烧起来。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一种对新生活的感受和向往一下子占满了心灵的空间。
  音乐给予人的,是一种意识,一种重新认识到人生真诚、善良、美好的存在的意识。这种意识超越梦想,并赐给人坚守梦想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希望。
  我总是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人在这个充满了压力、迷惘、无奈、猜忌、不公、焦虑、愤懑以及最终一切的努力都终结在坟墓的慌乱的痛苦的人生中如此健康而有活力地活着?我想我现在想明白了,是希望。就像是在炎炎酷暑中煎熬的我相信天道立秋,从而心中自有一番清凉,就像是在薄薄的夜晚,我固执地站在公交车站牌处坚信最后一班公交总会驶来,无论黑暗怎么凶猛地袭击,我心中自有一束光明。这,就是希望。
  音乐,是最动听的希望。
  我想,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段台词更能表达我的意思。“她们唱得如此的美,美的让人心碎,歌声直升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入牢房,使石房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肖申克的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其他文献
部门内部建设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人员队伍建设这个软件工程,一个部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着力加强对部门内部成员的培养,着眼整体团队的建设,使之形成一
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很快,异军突起,高职院校成为高等院校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了不太令人乐观的局面。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中
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与利用企业课程资源。
通过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高校人文环境的分析,提出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出了培养的方法.
所谓水库,就是建在远离都市、城镇、村庄的一种蓄水工程。能在这种地方呆一辈子,长年累月,远离都市的喧哗,忍受着寂寞的煎熬,日夜守望着一汪碧水的人是少之又少,但在我身边就
期刊
加拿大是留学的热门国家,加拿大的教育也是全球领先,对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能有机会亲自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国度,零距离接触先进的教育体系真的是非常珍惜。教育体系及其衍生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鉴于篇幅有限,暂且把满溢的思想冲击放下,这里仅从教学计划这个点,来谈谈本人对中加教育体制差异的思考。    一、中加两国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    先看一下中加两国课程教学计划出炉的一般流程(这
为了快速响应夹具设计的功能要求,实现夹具方案设计的智能化选择,以夹具构成要素和配合特征位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多色集合理论和多色图模型的夹具设计方法,利用元素、统一颜
渭河及其流域是中华民族最鼎盛时期——秦汉唐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文化中许多词汇与生活场景都与渭河相关。人们祖祖辈辈依水而居,亲朋好友离别时以河为界,乘船而往夜泊岸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