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用秘妙提升理解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秘妙,即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潜入教材示范性文本中,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探析作者语词运用的秘诀,通过把控整体概貌审视文本结构构思的妙处,而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文字创作文本的能力。这种语用秘妙的形成,必须要将阅读教学进行拨乱反正,从过往的注重文本信息汲取向关注写作机制过渡。
  一、在文本的世界中搜寻揣摩,觅得语用秘妙与文本的最佳链接点
  (1)与经典特殊的词语句式链接。文本创作者为了追求最佳的突破形式通常都会在深思熟虑下选择最佳的词语表现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些非同寻常的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句式浸润中感受祖国语言表达魅力。
  例如《木兰从军》中有一句话: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句话中连续三个动词表现出木兰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情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接着让学生以动词接名词的方式进行练习说话,以此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2)与出人意料的标点链接。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同样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资源,语用艺术强的作者都是运用标点符号的高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放弃对标点符号的教学,尤其是一些出其不意的表达符号渗透着文本创作者高超的运用技巧,值得学生细细地品析玩味。
  例如在《船长》一文描写哈尔威与大副对话段落中,在省略提示语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问号、引号以及感叹号,将危急情况下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文字,还应该结合这些有特殊价值的标点符号进行研读揣摩,从而更好地洞察作者运用的诀窍。
  (3)与独具匠心的结构链接。语用秘妙价值原点不仅体现在对语言符号遣词造句微观考量上,更体现在对文本结构谋篇布局的宏观把控上,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关注的就不能仅仅是用词的精妙与准确上,更要将关注的视角引入到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以及布局的构思上。只有让学生懂得将文本的骨架勾勒出来,才能明白对每一个语词的细微之处深深斟酌的价值与用意所在。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在教学《理想的风筝》时,首先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概括出文本中所写刘老师的三件事,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彼此之间存在着怎样必然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作者是基于刘老师“顽强”这一个特质进行材料选择的。最后,管老师还要学生在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点与详略安排上进行富有价值的思考。
  这些环节的教学,其实都将阅读教学指向了文本创作机制和作者构思技巧的层面,从而为学生创作相关主题的习作奠定了认知的基础,形成了较好的启蒙。
  二、在设计的流程中铺陈践行,探寻语用秘妙与设计的最巧契合点
  (1)契合点之一——感悟:整体把握,诵读品味。语用秘妙是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充分触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语言能力,这种语言能力的习得并非来自于教师对语言的繁琐分析和机械的割裂,而在于学生在充分的阅读过程中以自身的心灵自悟进行诵读品味。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触摸语言、感知语言、内化语言,继而外显语言,达到提升语言能力,形成语用秘妙的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教材每册的第一篇课文都是以现代诗歌为体裁的文本,这些诗歌语言清新明快,节奏鲜明有力,感情充沛丰润。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一句一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从而将诗歌原有的优美意境机械地割裂得四分五裂。教师可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感知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从而为自身体验诗歌语言密码开掘适切的情感和思维通道,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提升。
  (2)契合点之二——训练:创设情境,激活想象。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秘妙的习得与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以形成。而这种大量的语言实践不能空穴来风,直接将学生机械地置身于语言训练场上,而是要借助适当的语言情境,有效激活学生主观潜在意识,将学生的内心话语欲望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实现语用秘妙的活力指数。
  例如《黄山奇松》一文中赞颂奇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为了帮助学生感知奇松的精神傲骨,教师设计了不同的言语情境与之匹配:狂风来了,暴雨来了,闪电来了,大雪来了……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世界中,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想象奇松可能出现的状态,从而以自身原有的语言积累表达内心所想,以此达到调用语言、调整语言的效益。
  (3)契合点之三——积累:文本迁移,随文练笔。语用秘妙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进行习作练习,在于阅读教学可以与随堂练笔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阅读教学理念,将教学指向由传统教学中的读懂、会读转向为“文本是怎么写”的维度中,实现阅读教学习作化的有效转型。而这一转型的借力点便在于教师与学生共同开掘文本创作的密码,并在现学现写中实现语言文字的运用,最终积淀语用秘妙。
  语用秘妙的形成,是基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迫切需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与思路,才能借助语用秘妙能力的形成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有三方面:运动氛围需求、体育技能需求、场地与器材需求。根据需求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加强技能指导、加强场地与器材建设,打好大学生成才基础。  关键词:快乐成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要
摘 要: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如何采用更为积极、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创新、会学习的栋梁之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去认识和探索新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栋梁之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地理学科的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步伐加快,边缘山区农村村小教学点面临生源少、质量低、运行难、设施旧等诸多困境,同时又肩负着农村基础教育重任。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呢?笔者根据对南江县部分边缘山区农村村小教学点的随访,谈谈看法。  一、农村村小教学点面临的困境  (1)生源减少,教师任务繁重。一是农村村小教学点具有学生人数少、班级多特点,68%以上小规模学校只有教师1
采用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O4,O26和O139为抗原,经甲醛灭活,以铝胶为佐剂,制成林麝大肠杆菌病三价铝胶灭活疫苗,含菌量为20×108/ml。疫苗成品纯粹检验、安全性检
摘要:分别采用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了农药己唑醇.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