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现状、障碍及对策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应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我国现有的部分农业生态产品培育优良,但农业生态产品从整体表现和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不足。积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要克服多种现实障碍,如政府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农户缺乏农业大生态产品观念和增加供给的积极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等。因此,要做好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并设立发展基金,开展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示范行动等。
  关键词:农业生态产品;增加;供给;障碍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12-0038-06
  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贴合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的重要农业生态发展举措。这一重大举措,基于生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业生态学、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理论,与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发展大政方针遥相呼应。其实质是从自然环境到经济社会,从美丽生态到人居健康,从传统产业的粗放散乱生产到现代产业升级后的全社会高度参与、全领域产业化、全产业集群化的整体高效益发展,致力于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为了吃透情况、发现问题、挖出问题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笔者立足国情和农情,并对获得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生态魅力名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的河南省固始县进行实地调查,下文即是相关的系统分析。
  一、农业生态产品的内涵及与生态农产品等的关系
  1.农业生态产品的内涵
  本文中的农业生态产品,是指农业产业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人类生存提供的各种有益产品。农业生态产品,按照有无人类劳动参与,可分为自然类农业生态产品和人工类农业生态产品;按照动植物种类,可分为植物类农业生态产品和动物类农业生态产品;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和非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按照农业产业构成,可分为生态种植产品、生态畜牧产品、生态林产品、生态渔产品。
  2.農业生态产品与生态农产品等的关系
  农业生态产品的概念由“生态产品”演化而来,符合“生态产品”的本质特征,又属于农业初级产品,是农业领域保障食物充足供给、维系生态安全、完善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产品集合。
  进一步讲,我们比较熟悉的生态农产品,只是农业生态产品的一部分或者一个子集,农业生态产品包括生态农产品。从长远看,增加农业生态产品绝不能仅考虑增加生态农产品,而应该既增加生态农产品,又增加其他生态产品(如图1)。随着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增加农业生态产品时,应该二者并重考虑。
  二、我国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现状
  我国早已开始重视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生态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尤其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三品一标”产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早已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
  1.生态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
  我国知名的生态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主要有粮食作物类的“五常大米”“嫩江黑小麦”“西藏青稞粉”等,果树(水果)类的“赣南脐橙”“吐鲁番哈密瓜”“库尔勒香梨”等,蔬菜类的“宜宾花生”“株洲茄子”“重庆青花椒”等。这些生态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实地调查的河南省固始县,强力支持发展当地生态种植业,生态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已经从2011年的24个增加到2019年的46个,9年间总数量增加了91.7%。知名生态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品牌,包括豫申稻米油、顺兴莲香米、固始皮丝、王脑萝卜、嫩头青萝卜、无量寺高青萝卜、安山冬枣等。2019年固始县种植业产品生态优质率在95%以上,生态种植业产值74.58亿元,生态种植业中的“三品一标”产品占生态种植业产值的28.4%。总的来看,虽然固始县生态种植业规模较大,生态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覆盖面较广,但生态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占生态种植业总产值的比例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2.生态畜牧业“三品一标”产品
  我国知名的生态畜牧业“三品一标”产品,主要有牲畜及其加工制成品类的“内蒙古雪花羊肉”“甘肃肥牛肉”“通辽羊霖肉”等,禽及其加工制成品类的“景阳鸡”“北京油鸭”“资丘飞鸡蛋”等。这些生态畜牧业“三品一标”产品,不仅打响了当地的畜牧产品品牌,而且为优质畜禽农产品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固始县强力支持发展当地生态畜牧业,生态畜牧业“三品一标”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已经从2011年的3个增加到2019年的6个,9年间实现总数量翻一番。知名生态畜牧业“三品一标”产品品牌,主要包括固始鸡、固始鸡蛋、固始麻鸭、固始鹅、豫南黑猪等。①2019年固始县生态畜牧业产值为41.07亿元,生态畜牧业中“三品一标”产品产值达到39.1亿元,占生态畜牧业产值的95.0%。总的来看,固始县生态畜牧业以当地特色的固始鸡、固始麻鸭、固始鹅以及淮南黑猪为主要构成部分,这些都是明显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及其加工制成产品;生态畜牧业“三品一标”产品覆盖面较广,占生态畜牧业总产值比例较高,领域内产业发展布局已经比较成熟。
  3.生态渔业“三品一标”产品
  我国知名的生态渔业“三品一标”产品,主要有“绥滨江鲤”“泰山赤鳞鱼”“万佛湖鳙鱼”“大悟泥鳅”等水产品。这些生态渔业“三品一标”产品,不仅开辟了新的市场需求,而且为保护鸟类等珍稀物种提供了契机。   固始县强力支持发展当地生态渔业,生态渔业“三品一标”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已经从2011年的2个增加到2019年的5个,总体呈现“阶梯式”递进增长趋势,9年间总数量增加了150%。知名生态渔业“三品一标”产品品牌,主要包括固始泉河皇宴甲鱼等。2019年固始县生态渔业产值为11.78亿元,生态渔业中的“三品一标”产品产值为4.15亿元,占生态渔业产值的35.2%。总的来看,固始县河湖水资源丰富但渔产品种类相对还比较单一;生态渔业中的“三品一标”产品占生态渔业总产值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4.生态林业“三品一标”产品
  我国知名的生态林业“三品一标”产品,主要有“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固始柳编”等生态树种。这些生态林业“三品一标”产品,不仅保持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活力,而且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注入了动力。
  固始县强力支持发展当地生态林业,生态林业“三品一标”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已经从2011年的3个增加到2019年的10个,总体增长速度较快,9年间总数量增加了233.3%。知名生态林业“三品一标”产品品牌,主要包括信阳毛尖系列的“九华山”“仰天雪绿”“十八盘毛尖”“皇姑山”“青峰云雾”“妙高茗茶”“秋老白”“翰墨茶园”等茶叶品牌,以及拥有1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工艺制品的“固始柳编”品牌。2019年固始县生态林业產值17亿元,生态林业中的“三品一标”产品产值为15.4亿元,占生态林业产值的90.6%。总的来看,固始县生态林业以茶叶与柳编为支撑,虽然信阳毛尖与固始柳编产品作为特色产品中的名特优品,早已闻名海内外,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力较雄厚,但全县生态林业产品中的茶叶和柳编仍有继续挖掘发展的潜力,其他生态林产品知名品牌仍需强力打造。
  三、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面临的现实障碍
  我国许多地方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方面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基础。近些年来,这些地方虽然也在积极地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但仍然面临一系列的现实障碍。
  1.政府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
  第一,顶层设计缺乏针对性。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的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实施方案。由于没有翔实的办法和得体的举措,固始县自身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也并不显著。在农业生产经营者中占比92.0%的小微经营者,仅能经营自有土地,享受政府给予的微量补贴支持,无法扩大经营规模,难以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第二,顶层设计缺乏跟进性。从国家层次讲,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跟进政策尚不连续,还没有让全社会得到充足的认知。固始县也由于没有改进的办法和完善的举措,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动力和活力还不是很充足。由于申请政策支持需要自身投资先行,部分经营者限于资质获取不到足够的支持,部分经营者向金融机构贷款又恐无法如期偿还,部分经营者申请政策支持后由于经营不善偿还贷款后再次返贫,更有部分经营者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而把获取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非农行业经营。
  第三,顶层设计缺乏衔接性。从国家层次讲,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政策尚未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其他政策很好地衔接起来,政策合力也无法显现。固始县也由于没有衔接的办法和耦合的举措,致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政策下行过程中的政策获取和政策解读不够通畅。一方面,小农户型生产经营者相对来说信息闭塞,无法及时获取政府相关政策信息;另一方面,基层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真实情况,又无法准确而及时地反馈给当地政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直接影响到政策顶层设计的完成效果。
  第四,顶层设计缺乏覆盖性。从国家层次讲,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政策目前还处在重在增加生态种植农产品、生态养殖农产品的阶段,生态园艺产品、生态林产品发展不足,其他生态产品发展更是滞后。固始县也由于没有实现各种生态产品全覆盖,致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政策落实成效参差不齐。一方面,明显存在政府政策向粮食作物、瓜果蔬菜、牲畜等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倾斜的现象,相比之下,农业生态园林和林业产品以及农业生态虫、鸟、兽产品较少受到政策“照顾”;另一方面,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政策倾斜也不一样,比如固始县为了禁止秸秆焚烧,就通过强制收割机械安装粉碎装置,来达到强制秸秆还田的目的。一些农户认为将秸秆粉碎还田会增加成本,在没有补贴和扶持的情况下他们几乎是不愿意主动参与的。
  2.农户缺乏农业大生态产品观念和增加供给的积极性
  第一,农户缺乏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目前,很多农户只认可产销生态农产品,对生态农产品之外的不可吃、不能直接拿来卖钱的生态产品比较漠然。固始县48.6%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农业生态产品”,23.9%的受访者认为“绿色农产品就是农业生态产品”,11.4%的受访者认为“有机农产品就是农业生态产品”,还有0.9%的受访者认为“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都属于农业生态产品”,这种认知仍然属于传统生态农产品的意义范畴,只有极少数受访者选择了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以外的其他产品。从调查结果来看,接近半数人群完全不了解农业生态产品集合,半数左右人群不完全了解农业生态产品集合。由此观之,固始县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农业大生态产品观念。事实上,一方面,农户缺乏主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意识;另一方面,农户生产观念落后。部分农户仍然实行20世纪的传统生产行为,即种养产品生病就频繁大量使用农药,生产环境贫瘠时便播撒化肥,此行为不符合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农业大生态产品发展理念。另外,鉴于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远低于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现状,不少农户彻底抛荒或半抛荒农田,选择外出务工;还有部分农户出于自身惰性思维或其他因素影响,选择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满足于“收多收少够吃就行”的现状。这些新时期出现的偏于经济选择和惰性生产的新农户群现象更是和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农业大生态产品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第二,农户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无法保障农业生态产品的全面供给。固始县有53.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的技术支持不太有力度”,还有25.1%的受访者在“不确定”中徘徊。同时,农业经营主体在政府资金支持方面的反映也存在更多的“不确定”状态,只有31.9%的农业经营主体认为“政府资金支持有力度或力度非常大”。总的来说,政府资金与技术支持还不到位,使得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第一,可作为龙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少。②至2019年年底,固始县县级及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有106家、2604家、1500多家。全县耕地流转面积95万亩以上,经营土地10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发展到1200户以上。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固始县当前140多万农村户籍人口规模相比,占比仍然较小。
  第二,产业化企业综合带动能力不显著。目前,固始县两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直接带动当地约6000农户就业。其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直接带动当地约4000农户就业,合计可以直接带动当地约10000农户就业。固始县共有农户约40万户,外出务工农户约17万户。这说明固始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全不能充分吸纳本地人口就业,完全不能有效覆盖和辐射带动小农户就业。
  第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产业覆盖不全面,一些应有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致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业发展短板。固始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茶叶、畜牧、水果蔬菜、粮油等部分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领域,风景园林、实用林业方面没有突出代表企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较少,还没有公益性动植物生态产品产业,如休闲观光农业。
  4.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成本高
  第一,农资投入大。一些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太情愿增加非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的农资投入。固始县87.7%的受访者表示“在生产农业产品中不愿意支付更多的成本用于生产农业生态产品”;而当把问题改为“是否愿意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生态产品生产”时,90.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绝大多数人认为生产经营成本高是当前从事农业生态产品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第二,劳动力投入大。农业生态产业很多环节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固始县主要农业生态产品中的水稻、小麦机耕机收率已经达到90%,但是由于其他农业生产环节机械率较低、其他农业生态产品生产中机械率较低、农业领域科技转化率较低、农业生产机械购置成本高昂等原因,当下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仍然需要大量投入劳动力,而农村户籍人口长期大量外出务工,因而也面临着劳动力供给时有不足的情况。
  5.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面窄且效益低
  第一,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面窄。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品种和供给数量均不足。固始县植物类农业生态产品中以优质水稻和优质油菜占有生产面积最大,其次是时令蔬菜、弱筋小麦、茶叶和花卉苗木。动物类农业生态产品中,畜牧业以固始鸡、固始麻鸭、固始白鹅、淮南猪为主;水产养殖业以青虾、河蟹、龟鳖等特色品种为主。由此可见,固始县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主要集中在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结合现有农业生态产品种类分析,实际主要供给农业生态产品种类较少且供给面窄。
  第二,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效益低。固始县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主要以初级农业生态产品和粗加工农业生态产品为主,一般作为生产原料和生活主食供给。以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的经济效益为例:固始雞均价30—50元/公斤、固始鹅均价44—68元/公斤、固始麻鸭均价30—40元/公斤,而这些农业生态产品作为食材被饭店和“绝味鸭脖”“周黑鸭”这类食品公司低价收购后做成高级料理和分类精装食品却能身价翻倍。再以非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为例:每立方米原木均价在1000元左右,而这些原木被用作工艺品生产后身价却可以增加3—50倍。固始县目前在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方面依然扮演“露天原料库”角色,供给效益普遍偏低。
  6.农户抗风险能力弱
  第一,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业生态大县的种养密度普遍高于其他农业地区,虽然气候天然适合农业生产,但是普通的自然灾害依然会造成大量农业生态产品损失。固始县28.92%的受访者认为“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较容易受到季节气候影响”。鉴于此,固始县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过程中若遭遇自然灾害必然给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带来重创。
  第二,抗经济风险能力弱。农业生态大县的众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经济基础普遍较差,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不足。固始县数量众多的小农户农业生态产品经营者,是市场波动中的弱势群体和风险被动承受者。当农业生态产品市场处于“供过于求”或受到其他人为与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被冲击时,特别是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必然首先受到波及,又因为绝大多数食用类农业生态产品易腐败、不易保存的特点,该类农业经营主体最容易受到冲击。
  四、高质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对策措施
  要解决和克服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就应该采取多方面的应对措施。
  1.做好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
  第一,完善筛选机制。做好主体筛选工作,摸清各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底细”,尤其是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情况——有没有或者是否充足。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没有多余经营资金的主体,需要加强政策优惠倾斜;对于经营资金不足的主体,需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对于经营资金充足的主体,不再需要给予政策支持。第二,集中政策支持。政府筛选出真正需要支持的弱势农业经营主体之后,应集中本地有限的农业发展资源,长期持续性地从经营资金、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小农业生态经营者不具备的生产要素方面给予定点定向支持,使这部分经营主体充分发展起来。第三,加强政策覆盖。这一点,旨在增加政策对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领域的全面覆盖,其目的是加强政策对农业生态产品范围的覆盖,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农业生态产品的积极性。   2.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并设立发展基金
  第一,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政府可通过资金补助、政策优惠、授予荣誉等办法,“正向激励”供需双方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或通过设立质量门槛、建立标准体系、完善惩戒办法等办法,“反向倒逼”供需双方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使供给者与需求者内部自主形成生态产品供需平衡。作为农业生态产品的直接供给者,当农业经营主体供给的农业产品均属于农业生态产品时,市场需求者必然只能选择农业生态产品进行消费。作为农业生态产品的直接消耗者,当需求者只选择农业生态产品作为消费产品时,农业经营主体必然只能选择供给农业生态产品。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引导行为,使供给者与需求者形成生态化的趋向平衡的供需链环,促使供需双方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③第二,设立发展基金。本条措施仅限于依靠政府权力强制设立闭环空间运行的情况。由于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相比于以往传统农业产品供给,需要筹集更多农业资源支撑。为此,有必要专门设立农业生态产品发展基金。第三,引入社会闲散资金。一方面,可以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商业银行转移银行账户闲置资金流向农业领域,用于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可以统筹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和各级涉农资金,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本地农业生态产品的项目发展。
  3.开展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示范行动
  第一,开展龙头企业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示范行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开设专业领域培训班、在公共场合义务宣传农业生态产品理念、定期组织生产交流会等,与传统农户分享交流生产经验,增强传统农户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技能、经验和管理能力。第二,开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示范行动,给传统农户带来切身的真实感官体验,促使传统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
  4.多方降低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成本
  第一,加强农资补贴。面对当前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成本不断增加的不利情况,政府要加强对基础性农资补贴的覆盖范围,并重点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购买贵重性农业生产机械的补贴力度,做到“基础覆盖与重点关照”相协调,统筹推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第二,加紧解放繁重劳动。可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机推广力度、创新以村镇集体为单位进行的农业生产各环节集体外包模式等,使农业生产更加轻松便捷,把农业经营主体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减少新生代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态产品生产经营的现象。
  5.改善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方式
  第一,小规模供给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小规模供给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避开当地常规的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壮大特色与稀有种养业。例如:改革当地的传统水稻种植业,发展稻鱼共生系统,或仅选择特色农产品的甲鱼养殖,以获取较宽市场需求和较高产品附加值。第二,大规模供给要注重专业化、产业链化、品牌化供给。就产业化生产而言,可将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同时增加综合效益,作为解决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乏力的根本途径。就产业链化而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通过双向延伸和拓展,实现研发与市场的双向附加增值,从而产生更高效益。就品牌化而言,可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态企业、专业合作社认证“三品一标”,组织开展“争创名牌产品,推进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品牌基地”活动,充分发挥“品牌兴农”的积极作用,扩大品牌农业生态产品生产规模,真正做到因品牌而产生更多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因品牌而增加农业生态产品附加值。
  6.加强金融支农力度
  第一,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应当通过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引入快捷高效的金融工具,在盘活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同时,使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第二,选择合适的金融支农模式。各地区要根据“三农”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等原则,选择“政银保”模式、“两权抵押贷款”模式、“农业领域PPP”模式等比较适宜的金融支农模式,不断健全金融支农体系,把金融工具融入农业脉络、深入农村基层、走进农民内心,切实给当地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最需要的金融帮助。第三,加紧完善和落实农业保险制度。可通过宣讲普及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严重危害,引导或补贴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保险,示范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寻找切实可行的农业保险入口,规避自然与经济风险,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供安全保障。
  注释
  ①黄秋生、朱中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向度:从人民美好生活到全球生态治理》,《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②袁树卓、刘沐洋、彭徽:《乡村产业振兴及其对产业扶贫的发展启示》,《当代经济管理》2019年第1期。
  ③李桂花、杜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责任编辑:澍 文
其他文献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充分发挥科普的素质教育价值,努力推进科普和职教的有效融合,促进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并把它提炼、发展为重要的办学特色;结合本项教育实
企业多头开户是指一家企业在多家银行设立帐户,多头贷款、多头结算、多头存款、多头提现。自从各家专业银行实行业务交叉经营以后,一些不讲信誉的企业利用银行同业竞争的矛盾
针对FXD1型电力机车司机室侧墙上梁在试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构件的焊接变形,为后续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普遍实施下,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渐渐得到提高,家长与社会对学校的教育要求也逐渐增高,更对中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相比较而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七工厂是全国最大的轻型汽车车桥专业化生产厂之一,在开展‘95管理年活动’中,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严”字当头,把依法治厂,从严考核作为加强企业管理
十一年前,当约翰·奈斯比特以其宽广而透辟的眼光关注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态势时,特别指出:“亚洲必须通过加固它的基础结构来支撑进取精神,并加强其在全球信息时
儿童急性偏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单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其主要发生机制可能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血管闭塞,脑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出现面瘫、肢体无力、姿势异常
一、清洁生产方式的提出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而事实上,没有严格地履行。末端治理,仍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1)末端治理是在
将近3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终于让所有曾经荒唐地以为只要高扬阶级斗争旗号、推进继续革命运动,就能蹿进天堂、安享福祉的亿万民众明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
我们正面临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和知识,使个人、社区和各国人民均能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