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减灾选线技术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从源头上减轻高烈度地震山区的铁路灾害,针对选线设计中廊道方案选择和空间定线,从风险调控的理念,研究了减灾选线技术.采用断裂构造地貌理论,对活动断裂塑造的地貌格局和强震灾害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廊道方案选择原则.根据波动理论,对芦山、汶川地震等表现出的地震波传播的地形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空间定线要点.研究结果表明:逆断层下盘挠曲盆地、正断层上盘断陷盆地、走滑断层断陷盆地和拉分盆地,均是铁路廊道方案可利用的地貌单元.确定大段落线路高程时,可不考虑高程放大效应;峡谷地形线路应避免布置在地震波入射方向一侧;近场区线路应选择在地震波传播的迎坡向,远场区在背坡向;应尽量避免设置小半径曲线,凸曲线应避免设置深路堑或高大支挡工程.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他主”的束缚,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意味着师生之间的
<正> 1.前言迎接网络时代的数字静物相机(DSC)正在迅速普及。DSC的特点是不需银盐照相,也就是说加工和传真容易.但是当硬拷贝输出时,其像质水平要达到以前的银盐照相,也是困
11月25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孩子们终于迎来了那个期待已久的时刻。赛场上,三脚接力的同学已是箭在弦上,只等裁判一声令下。场外的拉拉队比运动员更是激动。加油声、呐喊声
本文以重庆市高校为例,研究了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应从反腐倡廉教育、监督机构设置、制度完善建设、人员配备等几个方面着力,加强高校新校区建设监督,从而确保权力正
一、转变教师角色,做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只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只是知识
为探讨脉冲方波电压频率对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基于超高频(UHF)检测方法和IEEE488.2传输协议,构建了宽频、高速数据采集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了变频电机耐电晕漆包线的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住宅建设日益倾向城市化,住宅中的建筑电气工程更为重要。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原型理论的含义及其发展,探讨了原型理论对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为探讨荷载引起的横向裂缝区钢筋锈蚀速率变化,采用配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受弯加载试验,分析了裂缝宽度和混凝土表面涂层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处钢筋的锈蚀特征为
P2P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用途。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P2P网络技术的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