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在黑暗与苦涩中蜕变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是428分,与目标分数560分相差132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如同走在冰天雪地里一般,感到周身寒冷。428分,连二本线都不到,回想起高一时班主任说我可以上一本的话,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我一向觉得自己聪明过人,认为只要好好学就能成为学霸,所以学习上就敷衍了事,认为需要时突击一下就好。这种不认真的态度,使我与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差距越拉越大。即使考了年级倒数后200名,也安慰自己说:“没事,放在其他学校,我还是学霸一个。”
  抱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我的高一结束了。分班时,我被分到了文科最差的那个班级,开学时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是重点班退下来的,一定要认真学习,不然高三就来不及了。
  那次谈话之后,我表面上不以为然,实则内心里紧张不已。我开始改变自己,上课认真记笔记,早读晚读不溜号。文科方面多记多背确实能很快增加一些分数,但数学就不行了,由于基础太差,高一我的数学只考了四五十分,导致高二数学有好多内容都听不懂,加上我性格内向,根本不敢问老师,而且周围同学的水平比我还差。在这种环境下,我对学好数学几乎绝望了,只得转头专攻文综和语文。
  真正让我发生改变的,是高二下学期的第三次月考,那次我数学考了16分,总分390分。我深刻地意识到,再不想办法提升数学,想考一所好的大学就真的没希望了。于是我报了数学一对一补习,开始从基础补起,每天都抽出时间背数学公式,上课的时候再困也要坚持认真听课,撑到课间再小憩一会儿。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快到期末时,数学周测有时居然能考80分了。
  上高三后,我延续了这种学习状态。早上6点20分进班,开始背诵语文和英语,8点到12点上课,吃完午饭后自己整理笔记,写当天的作业,完成任务后午休一会儿。下午2点20分上课,4点到晚上8点是自习和晚读时间。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我经常走神,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自习时间。
  寒假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开学和高考时间变得扑朔迷离,学校为应对学生长期不能返校的情况,制订了网课学习计划。网课上了一段时间后,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模式,并且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网课可倍速可暂停可回放的特点拯救了我,让我再不用担心自己容易走神的毛病。
  学校在疫情期间也给我们发了很多试题,不过我觉得这些题真是又偏又难,跟网校老师让我做的题大不一样。网校的老师说高考有很多题都是较为基础的,像我这种基础差的学生应该多做高考题,而不是去做偏题和难题,我觉得很有道理,就买了一本文综10年真题给自己做。
  4月份,回到学校后的第一场考试,我考了523分,就连一直对我严苛的班主任也夸了我几句,这让我重拾信心。不过我也明显感受到没了网课,我的学习效率下降了不少,即使起得更早睡得更晚,依然有许多时间因为走神而被浪费掉。
  果不其然,开学后的第二场考试,我的名次退步了100多名。于是我改变了学习策略,做题只做高考真题;把手机拿到学校,在宿舍看以前网课的视频;政治知识点做不到融会贯通,就把答题模板和知识点全背下来;英语单词背了,题目里见不到,就把题目里见到的生僻单词對照词典一一查出来,然后记下翻译找时间温习。后来我发现英语习题答案上有很多重点词语短语解释,我就把那些常用的都背了下来。
  在倒数第二次模拟考试中,我的英语考了120分,突破了自己高中英语的最高分记录。
  因为平时模拟考试的数学太难,我经常做不完题目,有的题即使有思路,也因为计算量太大,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得不到全分,所以我的数学总是考八九十分。有的人说我在数学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了,提高也不明显,还是多学学文综和语文吧。但是我依然把数学作为我学习的重中之重,因为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一点点地取得进步,我觉得自己高考时考120分应该不成问题。
  任何考试都不能代表高考,平时的学霸高考失利的比比皆是,令人惊奇的黑马也年年都有。我相信我将会成为高考中的一匹黑马,模拟考试只不过是在为高考积累经验。只要打牢基础,在高考中避免踩中雷区,不犯低级错误,我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我的真实成绩,毕竟这个分数比我高中三年的最高分还要高出45分,主要贡献来源于数学的125分。大家都说我是超常发挥,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没有什么超常发挥,只不过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我一直在默默地进步。考数学的前一天,我还在做历年真题;在进考场的前一分钟,我还在背圆锥曲线的二级公式;考文综的前一天晚上,我终于背完了哲学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积累,终于在高考的这几场考试中派上了用场,平时文综几乎没有写完过的我,在高考文综考试时顺利地填满了整张试卷。
  多少人说我能上个一本就不错了,可高考后的我如愿被外省的重点大学录取。你的未来是由自己决定的,所以你的行动也不应被他人左右。只要你觉得对,就应该大胆地去尝试,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迷茫,会害怕,这时你需要砥砺前行,只要坚持不放弃,相信到最后,你一定会收获一份最好的回报。
其他文献
香料学习,闻春夏秋冬  我至今还记得大学第一堂香料专业课上的情形,老师在讲台上摆了20多个不同香原料的玻璃瓶,让我们一个一个去闻。很快,我就从那些气味里分辨出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气味,比如玫瑰味、薄荷味、甜橙味,但还有一半的气味是我好像在哪里闻过,但又叫不出名字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之后,大家也有相同的感受。  后来,老师公布了答案,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气味,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见日用品中添加的香精味道。老师告
为探索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的长效机制,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主动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助力脱贫攻坚,设立以培养、提升中小学学生、中小学教师、乡镇干部、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素养的“周五课堂”。  “周五课堂”将依托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以教职工和学生党员为中坚力量,以党建、团建和教职工志愿服务为组织方式,采用“线上 线下”混合模式实施教学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是宋代禅师释守璋的诗句,是说花与絮的飞落不是因为风雨,而是因为它已进入生命的时序。  萬物皆如此,落叶本是自然赋予的时序之美,只是韦应物在写《寺居独夜寄崔主簿》时,内心寂寞凄凉,才觉得那纷纷的落叶孤寂萧索。  “木叶纷纷落”,诗成妙韵天然,仿佛不是由诗人口中吟出,而是五片纷飞的叶子落成的一句诗。兀自觉得,这句诗是古往今来对落叶最美的诠释。  这样的落,美得就像一场重逢
适合话题:  价值;成就;  自我提升  在非洲的尼罗河里,生活着一种全身碧绿的虾,当地人称它为“绿虾”。这种绿虾的奇特之处不在于它的颜色,而是它的生活方式。  绿虾一生都生活在扁鱼的嘴里,这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相对于瘦小的绿虾来说,扁鱼无疑是一个庞然大物,但绿虾竟然在扁鱼的嘴里生活得优哉游哉,丝毫不担心扁鱼会吞下自己。后来,渔民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弱小的绿虾有一门绝活,那就是会
自1928年英国人为其修建最后一条铁路以来,斯里兰卡再没有新修过任何铁路。就在近日,斯里兰卡人民关于现代化铁路的世纪梦想终于得以实现——2019年4月8日,斯里兰卡南部铁路一期工程开通运营。  这条濒临印度洋海岸线的南部铁路,是中国企业在斯里兰卡建设的第一个铁路项目,是目前斯里兰卡设计等级最高、设计时速最高的铁路。这条铁路建成后,既可直通首都科倫坡,又能深入中部产茶大省乌瓦,并将铁路线逐渐延伸到坐
适合话题:完美主义;敬业;挑战  英国银幕史上的影视经典《憨豆先生》自1990年播出后,其主演罗温-艾金森便成了炙手可热的喜剧大师,一直到现在仍被冠以喜剧演技派的头衔。  罗温虽然在影像里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他其实是一位汽车驾驶高手。因为罗温以前在学习驾驶时出过车祸,导致肩部严重受伤,医生劝告他,以后尽量不要再做重活,也不要再做剧烈驾驶。但他却没有就此停止对于汽车驾驶的热爱,而是一
适合话题:志气;探索;自信;勇敢  一次,我问一位十分令人尊敬的人: “世界上有许多动物都比人类活得灵动而又美丽,如果有可能,你愿意當哪种动物呢?”  他说: “你能不能把问题换成‘你愿意当哪种动物的哪一部位呢?’你如果这样问,我倒十分愿意回答。”  于是,我便这样问了。我本以为他会愿意当苍鹰身上的鬃毛,当孔雀身上艳丽的羽毛,因为这些部位都被许多诗人当作美好的象征赞美过。没想到他却回答:“我愿意当
1  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学弹吉他????????????????????????????????????????????????????????????。  漫长又没有作业的假期,我出去旅游了一圈回来后,还剩近两个月的时间????????????????????????????????????????????????????????????。偏巧在旅游的过程中看见有街头艺人在弹
我的右腿有一点问题——当我坐着的时候,看起来和常人无异,但站起来的时候,如果仔细看的话,隐约可以看到我的右腿比左腿短一點。一旦走起路来,我就无论如何都无法再掩饰了……  是的,尽管直到现在我仍不愿意面对,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右腿有残疾,走路的时候一跛一跛的。这个天生的缺陷不仅影响了我的行动,更给我带来了无数的白眼和嘲笑。  我不止一次地向我的父母抱怨,抱怨上帝的不公平。有人说,生命是上帝赐予每个人
处世须带春风  王小谟是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他说自己有一条重要的生活经验:人生有低谷,心情从来没有低谷。  特殊年代,王小谟曾被发配到研究所機房管理计算机。有时,他在机房的空调冷却池里游泳;平日,他除用心熟悉计算机外,还用计算机下下棋、唱唱歌。两年后,当他从机房里被“放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计算机专家了。在这段人生低谷中,王小谟始终保持着面有春风、心有春风的快乐心情。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