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大棚培育壮秧
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0d,叶龄4.0-4.5片,苗高16-18cm,根数16~18条,百株苗于重5g以上。
1,1整地做床及床土配制
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纯水田区可在本田采用50cm高台做苗床。秧田长期固定。在上年秋天前作收获后,每平方米施入10~15kg腐熟的农家肥料,于春季播种前10-15d扣棚提温,把苗床浅翻15cm,反复耙耢,然后整平压实,等待播种。并要在夏天备苗床土,伏天高温造肥,这样可以消灭病源菌、虫卵、杂草籽等,然后用编织袋装好,放在避雨处存放。
苗床的规格可根据本田面积采用下列两种规格:一种是三排桩、三道粱、8米膜、5.4m床宽、拱高1.7m、边高0.7m、长15m竹木结构;另一种是四排桩、四道梁、15m膜、床宽10m、拱高1.8m、边高1m木架结构。秧、本田比例为1:80-100,每hm2本田需秧田面积100-120m2。
用20%山地腐殖土或草碳土加70%的肥沃旱田黑土,加i0%过筛腐熟的猪粪。用一袋壮秧营养剂(15kg)与1000kg床土混拌均匀,平施在40m2的苗床上。
1,2秧田播种
1,2,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优质、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要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先用盐水选种,配比为25kg水加3kg盐,可一次性选出20kg种子。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然后浸种消毒,可采用25%使百克乳油10ml加水40kg,浸种40kg。或用25%施保克乳油25ml加水100kg,浸种100kg。水温在15℃~20℃之间,浸种5~7d,每天翻动稻种1-2次,预防恶苗病。
再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催芽,当种子80%破胸露白时,将温度降低到25℃,经常翻动,当芽长1-2mm时,降温至15-20℃温度晾芽。
1,2,2播种
适期早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可播种,第一积温带从4月1日至4月5日播种;第二、三积温带从4月5~10日开始播种。
播前浇足苗床底水:做到人工喷灌,要求水流缓慢,达到饱和状态,切忌大水急冲,冲刷苗床。
稀播种:播量要控制在每m2芽籽250g以内。播种要均匀,播后压一遍,使种子三面人泥,播后覆土0.5~1cm,再进行苗床封闭。床面扣一层地膜,保温保湿,苗床见绿后揭去。
1,3秧田管理
1,3,1温度管理
大棚内均匀置架二个温度计,高离床面10cm左右。
播种到出苗期,要密闭保温,防止冻害,晚上可用防寒帘覆盖;出苗到一叶一心期,揭去地膜,注意开始早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5~C,严防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二叶一心至三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内温度控制在20℃;移栽前可昼夜揭膜,炼好苗。遇到低温冷害可覆膜或加防寒帘。
1,3,2水份管理
秧苗二叶前,原则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床面干裂及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晾床。秧苗2叶后,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一次浇透。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1,3,3苗床追肥
秧苗二叶一心期发现脱肥,每m2施用尿素1.5~2.0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秧田可采用苗床施磷,起秧前一天每m2撒施磷酸二铵150g,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1,3,4防病治虫除草
在立枯病发病初期,每m2用97%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1.5g,对水3kg喷雾。如果苗床土pH值高于5.5时,可浇75%硫酸500倍的水溶液进行补酸,达到要求标准。
治虫主要是防治潜叶蝇,于起秧前1-2d,每m2苗床用40%乐果800倍液叶喷。
以苗后人工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化学除草可用10%千金乳油。当稗草1.5-2叶期,每100m2苗床施5ml,对水400倍液喷雾。
2 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
2,1稻田整地与施肥
稻田实行秋翻地,翻深15-18cm,还可进行旋耕,翻旋结合,翻两年旋一年。秋翻地块,五月上旬,开始进行旱耙地,整平耙细,平好堑沟,打好池埂。旋耕地块,只进行水整地。水整地一般在插秧前4-5d进行,做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整地前清理好排灌水渠。
每hm2施优质农肥30000kg以上。尿素150~200kg,磷酸二铵75-100kg,硫酸钾75-100kg。农肥、磷肥全量做底肥,结合耙地一次施入;硫酸钾50%做基肥,50%做穗肥(倒3叶期);尿素30%做基肥,40%做蘖肥(6叶前、7叶末至叶初分两次等量施入),30%做穗肥(倒3叶期、倒1叶期分两次等量施入)。
2,2插秧时期及规格
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第一积温带5月10日开始插秧。第二、三积温带5月15日开始插秧,5月26日前结束,不插6月秧。
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插秧规格是:第一积温带采用(40 20)×20cm规格;第二、三积温带采用(40 20)×16.7cm或(40 20)×13.3cm规格。并要拉线插秧,做到行直、穴匀、棵准。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插后查田补苗。
2,3本田管理
2,3,1科学灌水
严禁工厂排放的污水及未经处理的生活用水进入稻田。水稻插秧时灌花达水,插后灌4~5cm深水。返青到6月25日左右灌水3cm,6月30日左右排水晒田3-5d,控制无效分蘖,再灌水3~5cm。7月15日左右加深水层到10~15cm,抽穗后20天灌水3cm。然后进行间歇灌水。8月30日左右(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适当早排水。
2,3,2本田的防病治虫除草
对稻瘟病可用在叶瘟发病初期,每667m2用40%富士一号乳油130ml,或25%使百克等咪鲜胺类药剂40ml对水30kg喷雾,在孕穗末期再喷一次,同时兼防叶鞘腐败病。发现负泥虫,可人工扫除。
以人工除草为主。在水稻生育期要进行人工挠根,人工薅草和人工除草,活土活水,提高水温地温,促进水稻生育。草荒地块。可在水稻返青后,每公顷用瑞飞特1000-1200ml,加莎多伏150g拌土250~300kg,于插秧后3-5d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3~5cm,保水5-7d。
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0d,叶龄4.0-4.5片,苗高16-18cm,根数16~18条,百株苗于重5g以上。
1,1整地做床及床土配制
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纯水田区可在本田采用50cm高台做苗床。秧田长期固定。在上年秋天前作收获后,每平方米施入10~15kg腐熟的农家肥料,于春季播种前10-15d扣棚提温,把苗床浅翻15cm,反复耙耢,然后整平压实,等待播种。并要在夏天备苗床土,伏天高温造肥,这样可以消灭病源菌、虫卵、杂草籽等,然后用编织袋装好,放在避雨处存放。
苗床的规格可根据本田面积采用下列两种规格:一种是三排桩、三道粱、8米膜、5.4m床宽、拱高1.7m、边高0.7m、长15m竹木结构;另一种是四排桩、四道梁、15m膜、床宽10m、拱高1.8m、边高1m木架结构。秧、本田比例为1:80-100,每hm2本田需秧田面积100-120m2。
用20%山地腐殖土或草碳土加70%的肥沃旱田黑土,加i0%过筛腐熟的猪粪。用一袋壮秧营养剂(15kg)与1000kg床土混拌均匀,平施在40m2的苗床上。
1,2秧田播种
1,2,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优质、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要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先用盐水选种,配比为25kg水加3kg盐,可一次性选出20kg种子。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然后浸种消毒,可采用25%使百克乳油10ml加水40kg,浸种40kg。或用25%施保克乳油25ml加水100kg,浸种100kg。水温在15℃~20℃之间,浸种5~7d,每天翻动稻种1-2次,预防恶苗病。
再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催芽,当种子80%破胸露白时,将温度降低到25℃,经常翻动,当芽长1-2mm时,降温至15-20℃温度晾芽。
1,2,2播种
适期早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可播种,第一积温带从4月1日至4月5日播种;第二、三积温带从4月5~10日开始播种。
播前浇足苗床底水:做到人工喷灌,要求水流缓慢,达到饱和状态,切忌大水急冲,冲刷苗床。
稀播种:播量要控制在每m2芽籽250g以内。播种要均匀,播后压一遍,使种子三面人泥,播后覆土0.5~1cm,再进行苗床封闭。床面扣一层地膜,保温保湿,苗床见绿后揭去。
1,3秧田管理
1,3,1温度管理
大棚内均匀置架二个温度计,高离床面10cm左右。
播种到出苗期,要密闭保温,防止冻害,晚上可用防寒帘覆盖;出苗到一叶一心期,揭去地膜,注意开始早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5~C,严防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二叶一心至三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内温度控制在20℃;移栽前可昼夜揭膜,炼好苗。遇到低温冷害可覆膜或加防寒帘。
1,3,2水份管理
秧苗二叶前,原则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床面干裂及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晾床。秧苗2叶后,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一次浇透。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1,3,3苗床追肥
秧苗二叶一心期发现脱肥,每m2施用尿素1.5~2.0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秧田可采用苗床施磷,起秧前一天每m2撒施磷酸二铵150g,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1,3,4防病治虫除草
在立枯病发病初期,每m2用97%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1.5g,对水3kg喷雾。如果苗床土pH值高于5.5时,可浇75%硫酸500倍的水溶液进行补酸,达到要求标准。
治虫主要是防治潜叶蝇,于起秧前1-2d,每m2苗床用40%乐果800倍液叶喷。
以苗后人工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化学除草可用10%千金乳油。当稗草1.5-2叶期,每100m2苗床施5ml,对水400倍液喷雾。
2 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
2,1稻田整地与施肥
稻田实行秋翻地,翻深15-18cm,还可进行旋耕,翻旋结合,翻两年旋一年。秋翻地块,五月上旬,开始进行旱耙地,整平耙细,平好堑沟,打好池埂。旋耕地块,只进行水整地。水整地一般在插秧前4-5d进行,做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整地前清理好排灌水渠。
每hm2施优质农肥30000kg以上。尿素150~200kg,磷酸二铵75-100kg,硫酸钾75-100kg。农肥、磷肥全量做底肥,结合耙地一次施入;硫酸钾50%做基肥,50%做穗肥(倒3叶期);尿素30%做基肥,40%做蘖肥(6叶前、7叶末至叶初分两次等量施入),30%做穗肥(倒3叶期、倒1叶期分两次等量施入)。
2,2插秧时期及规格
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第一积温带5月10日开始插秧。第二、三积温带5月15日开始插秧,5月26日前结束,不插6月秧。
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插秧规格是:第一积温带采用(40 20)×20cm规格;第二、三积温带采用(40 20)×16.7cm或(40 20)×13.3cm规格。并要拉线插秧,做到行直、穴匀、棵准。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插后查田补苗。
2,3本田管理
2,3,1科学灌水
严禁工厂排放的污水及未经处理的生活用水进入稻田。水稻插秧时灌花达水,插后灌4~5cm深水。返青到6月25日左右灌水3cm,6月30日左右排水晒田3-5d,控制无效分蘖,再灌水3~5cm。7月15日左右加深水层到10~15cm,抽穗后20天灌水3cm。然后进行间歇灌水。8月30日左右(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适当早排水。
2,3,2本田的防病治虫除草
对稻瘟病可用在叶瘟发病初期,每667m2用40%富士一号乳油130ml,或25%使百克等咪鲜胺类药剂40ml对水30kg喷雾,在孕穗末期再喷一次,同时兼防叶鞘腐败病。发现负泥虫,可人工扫除。
以人工除草为主。在水稻生育期要进行人工挠根,人工薅草和人工除草,活土活水,提高水温地温,促进水稻生育。草荒地块。可在水稻返青后,每公顷用瑞飞特1000-1200ml,加莎多伏150g拌土250~300kg,于插秧后3-5d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3~5cm,保水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