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坦露出道时狼狈不堪生存路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3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春晚的看点之一就是“非主流”相声演员郭德纲首登春晚,而在当晚演出后,就有不少观众表示节目并不那么好笑。日前,央视《面对面》节目播出了对郭德纲的采访。郭德纲直言,自己在相声行业里待了几十年,鼓励和谩骂伴随着成长,如同一日三餐。他认为,好的相声艺人要适应不同的演出场合,春晚、庙会、慰问、商演都有不同的技巧和表现手法。郭德纲认为,相声走上春晚的舞台,意义大于内容。他透露,《败家子》在直播之前才最后定稿,而且表演时间很紧张。“节目时间在11点10分多一点,如果多耽误10秒钟,后边的节目就全是问题。现场第一排坐着一个人,他给我举着时间牌子,我必须赶在17分钟内说完所有东西。这是违反艺术规律的,但在这个舞台上,这是合乎规律。”谈到赵本山,郭德纲表示“特别不愿意跟赵老师在一个位置上比”。“赵老师在这个舞台上几十年给观众带来的欢乐,功不可没,我不能比。而且艺术种类也不一样,人家是小品,我们是相声。要拿我跟说相声的去比,我倒很愿意,但不能说是语言类的。就一起比。4个主持人也是语言类的呢,这个东西不能比,更不必去比。人家很辉煌,我在这个舞台是个新人。”
  父亲是警察,母亲身体不好
  郭德纲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侯耀文,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2005年底,在网络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打锤炼,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演员之中的佼佼者之一。
  2012年4月19日19:31,郭德纲的一条微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微博内容如下:九十年代初,我第三次进京谋求发展。囊空如洗求借无门,亲朋翻脸故友绝情。彼时,有三位同学凑了4000元给我。进京后,百般苦楚痛不堪言。十载悲哀,终得转机。2005年得见其中一位,奈何演出嘈杂未得叙旧。后遍寻故里雁杳鱼沉,此事已成心病。我若落魄此事便罢,若此则不可。寻李明、吴志国、朱凤全三兄。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父亲是个警察,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他常被父亲带到单位去,在父亲的管片儿内,有个红桥俱乐部,那时常演些戏曲和曲艺,父亲去工作时,他便被安排在这里。幼时的这些戏曲和曲艺演出,影响了郭德纲后来的人生。
  学艺生涯:倒痰桶苦练功
  少年时代,两个有相同爱好的朋友闯入了郭德纲的生活。一个叫小五,一个叫小勇。小五的父亲是评书老艺人,曾红遍东北,晚年落在天津。小五的父亲一见郭德纲就很喜欢,称他是上人见喜,于是,郭德纲开始了学艺生涯。
  “早上先买张报纸带去,进门时伺候老爷子起床,倒痰桶收拾屋子,给老爷子沏茶,一切忙完了,就要说活了。本来是学评书,可第一段先学的是相声‘五行诗’,这也许就注定了我早晚要说相声。老爷子说是用‘五行诗’来给我砸基础,说身上动作。整个活里各种人物可不少,岳飞岳云吕布貂蝉董卓西门庆武大郎。为‘五行诗’我可受了罪了,比画金锤时一手一个酒瓶子,金枪是用毛巾捋,学董卓撩袍时披着棉被上院里站着,唉,那是夏天啊。若干年后我教潘云侠‘五行诗’,这一切全用上了,潘云侠龇牙咧嘴的时候,我笑了,好像看到当初的我。”郭德纲后来回忆道。
  在商场展示柜里关了48小时
  为了在相声界发展,郭德纲曾“三进京”。1988年,15岁的郭德纲第一次进京,报考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下边的一个说唱团,在团里待了一年,被退回天津。为了糊口,郭德纲在天津各种小剧团里唱戏,过上“跑江湖”的日子。后来,不甘心离开相声艺术的郭德纲又来到北京,但因为找不到接纳他的相声表演团体,他只待了三四天就回天津了。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进京。这一次他从最底层干起,给各种剧团唱戏、打杂、做零工,一有机会就坚持创作相声段子。直到最后一次进京,才正式立足,也才有了德云社的前身。
  那段时间,郭德纲有过一段低潮期。“最惨的时候,节目组为了考验郭德纲能不能当主持人,把他关在商场的玻璃展示柜里关了48小时,商场就在合肥最繁华的大道上,他要在里面吃饭睡觉,被走过的人观看。刚开始还好,后来崩溃了,但很多人给他写鼓励的话贴在玻璃窗上,半夜还有乞丐要陪他聊天。”
  背后的女人:大鼓名角
  在落魄京城时,是他的大鼓名角妻子王惠放弃自己的事业,陪他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一路跋涉向前。一次,某电视台女记者采访他,“您现在身价多少啊?”郭德纲回答:“老婆说不让我和女的说。”现场一片大笑。有“怕老婆”之称的郭德纲对老婆赞不绝口:“我们俩应该算得上绝配。”
  王惠从小学习鼓曲,14岁就红遍天津。用郭德纲的话说“人家出名时,我还吗也不是。”1997年,郭德纲去河北保定演出,随团的有王惠,虽然大名早闻,但郭德纲没想到她竟如此年轻,比自己还小一岁。
  虽是名角,但王惠热情开朗、平和朴实,给郭德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演出转场时,郭德纲帮王惠拎行李箱,照顾她上下车,细微的关怀令王惠心里很温暖,两人很快熟悉起来。
  回到天津,郭德纲与王惠开始了来往,谁有什么演出,都会邀对方捧场。有时王惠去外地演出,也会为郭德纲争取一个名额。活泼开朗的王惠像一缕阳光,将郭德纲心头的苦闷和阴霾驱散得一干二净,与她在一起,郭德纲感到生括从未有过的美好。那时郭德纲默默无闻,收入很低,前途的迷茫让他苦闷不已。而且,他离过婚,有一儿子,两人条件差距太大。因此,郭德纲只得把这份感情压在心里。
  有一天,仿佛有一种心灵感应,郭德纲拨通了王惠的手机,还未开口,电话那头传来了王惠有气无力的声音:“我在郑州演出,病倒了……”郭德纲心揪紧了,他说:“你等着,我马上来看你。”放下电话,郭德纲连夜从天津赶往郑州,第二天凌晨5点,他风尘仆仆赶到她面前,王惠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王惠在医院里住了两天,郭德纲形影不离地守护了两天。两天后,郭德纲与身体康复的王惠一起回到了天津,他鼓足勇气对王惠表白了爱慕之情。就在这一次,王惠知道了他的往事。   未来岳父母将他的礼物扔到门外
  郭德纲的热心和才华早已深深地打动了王惠,但她没想到他离过婚,还有孩子。她一个大姑娘可不想一结婚就给别人当后妈。然而,她发现自己又离不开郭德纲,这种两难的抉择让她非常痛苦。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她想:这么好一个人,离过一次婚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他的爱是真诚的,为什么要拒绝呢?就这样,王惠接受了郭德纲。而王惠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与郭德纲来往。郭德纲来家里做客,两位老人委婉地要求郭德纲不要“纠缠”王惠。
  1999年中秋节,郭德纲买了月饼和水果看望王家父母,没坐多久,王家父母就下了逐客令。见郭德纲迟迟没有离开的意思,两位老人连推带搡地把他推出门,并把他带来的礼物扔在门外,警告他以后不要再到他们家里来。既然王家父母坚决不接纳自己,自己又何必死皮赖脸维持这段感情?郭德纲不顾王惠的泪眼,忍痛提出分手。1999年底,郭德纲辞去文化馆的工作,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来到北京。
  在人才济济的北京,郭德纲这样的相声演员根本没有登台的机会,他只得到一家小茶馆里说相声糊口。
  最惨时,台下只有一个观众
  郭德纲的落魄是王惠远远想象不到的。由于老板拖欠工资,郭德纲连房租也交不上,房东敲门来收房租了,他躲在房间的角落里,不敢出声,一直躲到半夜,才翻墙出去找东西吃。
  有一天演出完了,累得一身汗,公共汽车也收班了。“有一黑车趴活的,问去哪?我说去大兴,他说走吧,我说我没钱,就两块多,我有一表给你吧。他一听,扭头就走了。我都没嫌他是黑车,他担心我这是假表呢。怎么办呢?往前走吧。看到门口一个卖包子的,我一琢磨这是个力气活,得吃饱了。两块多钱买几个包子全吃了。然后顺着大桥走,走在桥中间时,车子一辆跟一辆地呼啸而过。我看了看天,真应了那句话——几点繁星,一弯残月。我这眼泪哗哗地就流下来了。凌晨4点钟,我才走到家,脚上已经磨得全是泡了。”
  躺在漆黑的小屋里,王惠的身影不停地在他脑海里浮现,他发现自己对王惠还是难以释怀,但他们已经分手了,他不能再回头。黑暗中,酸涩的泪流满他的脸……
  第二天,郭德纲茫然地坐在马路边,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了他的视线,那不是王惠吗?王惠也看到了郭德纲,两人飞快地迎过去,没有言语,紧紧拥抱在一起。郭德纲带着王惠去了他的小屋。王惠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什么都没有,桌子上放着几个干硬的冷馒头这一切让王惠心痛如割,她流着泪求郭德纲:“你跟我回天津吧,我不忍心让你在这里受苦。如果我父母再反对,我就把户口簿偷出来和你登记结婚!”
  郭德纲紧紧捉住王惠的手,感动得流下眼泪,却说:“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所有人都会看不起我。”郭德纲的固执让王惠无可奈何,她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了他,含着泪回到了天津。
  那时候相声很不景气,连专业相声演员都鲜有演出,郭德纲所在的茶馆生意更是萧条。“最惨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个观众。说到一半,台下这大爷手机还响了,台上就停了,看着他接电话。他觉得不好意思,对不起对不起,听相声呢,对不起,您接着说。现在说这个,大伙哈哈笑,当时是很心酸的事。”
  妻子一头扎进相声的海洋里
  2001年秋天,善解人意的王惠带着郭德纲儿子来北京看他,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一幕让王惠泪眼迷离,父子俩相距不远,相见却这么难,要是他们结了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就好了。王惠下定决心,她要来到北京,和他一起奋斗。两人从前门一直走到了王府井,沿途每路过一家茶楼,王惠都要带郭德纲进去看一看:“你看,这里不是有人在说相声吗?也许别人比我们更难,但人家在坚持。”
  王惠放弃自己的大鼓专业,一头扎进相声的海洋里,为郭德纲收集了300多段传统的相声段子,郭德纲自己动手改编,融入一些现代元素,然后在家里表演,王惠成为他唯一的观众。不满意的地方,夫妻俩一起修改。
  2002年底,郭德纲与几个同行成立了“德云社”曲艺团体,由他和两个同行每天说专场相声……2005年冬天,“郭德纲”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间蹿红了大江南北。他曾在保利剧院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成为相声界的神话。
  张琳据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生活日报》等整理
其他文献
奶奶是我们村里的“寿星”。  奶奶一生酷爱劳动。年轻时,她嫁给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爷爷,并帮着打长工的爷爷,在家织布糊口。就是到了晚年,奶奶也没闲过。大集体时,年近八旬的奶奶,为给家大口阔的家挣工分,拄着拐杖上地。由于她是小脚,不方便站立,通常跪着劳动。或是扯草,或是扒花生,一干一整天,从不叫累。90多岁的时候,还能为孙子、曾孙们织布腰带,烧火料灶的事都抢着做。当家人劝她歇歇时,她总乐呵呵地说
期刊
国内外的有关资料都说李敏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唯一幸存的孩子,其他孩子或夭折或下落不明。其实,贺子珍的长女尚在人间。  撤离龙岩时孩子送了人  1929年,红军第二次解放了福建龙岩,贺子珍在这里生下了长女。不久,国民党“三省会剿”,红军被迫撤离龙岩,毛泽东决定把孩子寄养出去。  贺子珍委托邓子恢找到城北鞋匠翁清河。临别时,贺子珍掏出20块银元,含泪道:“孩子叫毛金花。”  1932年4月,红军再次打回龙
期刊
1971年林彪折戟蒙古大漠,相关人员被迅速整肃,大多数人的政治命运就此画上休止符。林的嫡亲血脉,其随从、部属的子女,也从云端跌落至凡尘。此后40年间,林彪集团“二代”们的命运如何?  落选“驸马”娶李作鹏女儿  41年前,在辽宁省文联从事美术创作的英俊小生刘伟钦,由于某种机缘成为“副统帅”林彪之女林豆豆选“驸马”的对象之一,最终又因为林豆豆对他没有感觉而落选。这使他得以逃过后来那场灭顶之灾。躲过大
期刊
2月23日起,34集反特大戏《专列一号》登陆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首都剧场。“硬汉专业户”于震在剧中饰演一位视任务为最高使命的忠诚军人,而内地多栖艺人阿朵也首次跨界挑起了大梁,出演剧中女一号韩冰,二人携手为观众演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反特战线上一段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国兄弟连》中的曲虎,伍号特工组》中的马云飞,《—个鬼子都不留》中的庄继宗,《利箭行动》中的李剑,近年来,硬汉于震以“英雄脸”抢滩电视荧屏
期刊
我在他们的监视下尝试着接打电话,在准备时练得很好,一拿起电话就紧张,一单“生意”也没做成。他们却很坦然,每天穿着睡衣喝着茶接打电话。被骗的人不仅有老人和涉世不深的学生,还有记者、老板、公务人员,囊括各个层面的人。  日前,由山西省长治籍作家郭啸自编、自导的电影《来电小善》成为围内第一部揭露电信诈骗的影视作品。为了全面展现骗子的行骗手段和心理,郭啸深入“骗子窝”,与骗子们同吃同住,体验了一把“骗子的
期刊
赵乾坤是1956年3月进入长春客车厂的第一代生产一线的工人,他的二儿子赵元涛和孙子赵玉峰也分别在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加入了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生产调度和车电工艺员。从K22型普通绿皮客车到今天的CRH5“和谐号”动车组,赵乾坤一家三代见证了中国铁路客车的巨大变迁。  图一:赵乾坤老人(中)正在和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探讨“和谐号”动车组相关的技术事宜。  图二:赵乾坤的二儿子赵元涛(左)正
期刊
1979年7月14日,距辽宁省铁岭市区5公里的102国道旁,发生了被称为新中国成_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警匪枪战,惨烈的战斗使用了机枪、手榴弹,甚至要动用坦克增援。  经过一天的激烈枪战,一名女犯被擒,两名男歹徒被击毙,6名干警在战斗中牺牲,这就是“柴河沿战斗”。亲历了那次枪战的现任铁岭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晓民回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警匪大战。  警方在装备上吃亏  辽阳市东京陵公社新城大队民兵军械员凌国梁与该
期刊
1945年12月1日,卢汉取代龙云,成为新一任云南省主席,也是继蔡锷、唐继尧、龙云之后的第四代“云南王”。在龙云被驱逐出云南之后,卢汉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成功地谋划了起义事件,投奔了新政权。  父亲是个有谋略的人  跟父亲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见到他跟什么人讲当年起义的过程,尽管里面肯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不管外界是赞美也好,批评也罢,他顶多是笑笑,既
期刊
在台湾,郑小龙挺有名,他精通柔道,还曾是马英九的贴身保镖。不过,他的另一个身份却是古龙长子。2006年8月,古龙的三个儿子郑小龙、叶怡宽、熊正达及其他亲人成立了“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共同打理古龙作品版权,由郑小龙担任会长。预计今年年底在大陆推出的《古龙全集》,就是委员会授权大陆读客图书推出的。作为古龙的长子,郑小龙对记者谈起了对古龙的记忆和看法,同时,也详细描述如何处理古龙作品版权。  喝酒
期刊
刘小娟,43岁,本科学历,2004年8月入党,原任朝阳公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党委书记,于2012年年初经投票当选为霞光里社区新一届党委书记。她从事社区工作13年了,对居委会工作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为人热情,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微笑,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为社区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有朋远方来,同乐在社区  在刘小娟的记忆里,当时麦子店一带曾经是偏僻的农村,如今却已发展成为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