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 :电脑与电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089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在地方院校加强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首先回顾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起源,分析其在地方院校实施过程中的特点,接着探讨当前操作系统教学中学生系统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最后从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提出改革措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对提高地方院校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本科人才培养情况,阐述了探索“化生食药”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基于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构建“化生食药”大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并详细介绍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设计了相关的时事新闻、国家发展报告、化学史上重大发现、化学家的真实故事等思政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探究兴趣等,并用渗透思政元素的过程性考核保证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气相色谱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精密仪器的实践操作能力,打开了学生从学到用的窗口,对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验操作的认知转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两方面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可操作的教学改革形式包括:丰富学习资源,加入虚拟仿真,拓宽课外应用及倡导多元化这四个方面探讨拓展教学改革内容,为气相色谱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我国教育方针符合时代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点工作.本文从我国材料结构表征技术发展现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和课程知识点等方面入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目的 是使学生在汲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创新意识、国防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青少年的溺水事件频频发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成为目前各个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之一.由于我国夏季各地普遍高温,学生群体经常前往自然水域戏水、游泳,易发生溺水事件.针对当今越来越多的溺水情况的出现,制作了一种防溺水系统,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开放性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引入到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中,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并将前沿性科研成果引入到开放性实验项目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储备,丰富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将来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思致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如何采用具体示例,从爱国主义情怀、良好职业道德、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几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进行了探讨,通过“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化,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信息化技术促进了教育与信息化的全面融合,形成了随时随地学习、全民终身学习的气氛.本文以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中“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技术”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离职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的健康发展.
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存在主观性、片面性等问题,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构建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权重,最后通过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对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针对目前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不成熟、没有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问题,以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能力培养评价为背景,在深入剖析混合式教学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馈过程中师生典型活动入手,探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学习过程可量化、易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践层面以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20级学生纳入实验组,2019级学生作为参照组,通过对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显著性分析和对2020级学生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验证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