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厚度低碳当量690MPa级高强钢组织性能的研究

来源 :宽厚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低碳当量高强钢相变规律研究,对100 mm厚690 MPa级别钢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低碳当量优化设计。经过静态CCT曲线测定,发现低碳当量成分体系钢的马氏体完全转变临界冷速为60℃/s,对于100 mm厚度钢板,在实际生产中所能达到的冷却速度为5~10℃/s,达不到60℃/s的要求。结合马氏体+贝氏体相结合的双相组织设计,达到了提高强度、保持良好韧性的目的,实现了低碳当量成分设计目标,为获得良好的焊接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P-集合(packet sets)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新的数学结构与数学模型;P-集合是由内P-集合XF珚(internal packet set XF珚)与外P-集合XF(outer packet set XF)构成的集合对;或者(XF珚
许多模式分类方法比如支持向量机和L2核分类器等都会利用核方法并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进行求解,而计算核矩阵需要O(m2)的空间复杂度,求解QP问题则需要O(m3)的时间复杂度,这就使得
电磁场数据的生成和体绘制是密集型计算,且十分耗时。为了实现数据的快速生成,提出基于CUDA加速的电磁场数据计算框架,亦即将大量的传播模型计算移植到GPU中。同时,为了达到可交互性,将光线投射算法移植到GPU上执行。鉴于电磁场数据的特点,提出相交投影的概念,并利用其判断光线与数据场的相交情况。仿真结果显示,基于CUDA的数据生成可以达到158的加速比,光线投射算法也能以高达63的帧速进行绘制,满足了
传统上对网络流时间序列分析多采用线性分析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到网络流客观存在的非线性特征息,从而使数据分析能力受限.提出了基于定量递归分析递归率REC特征的网络流量相空
根据基于视频监控客流量统计的应用要求,得到了一种改进的背景检测和跟踪计数方法,实现了多人准确跟踪计数。传统的高斯背景建模是对一帧图像的每个像素点进行更新且分配固定的高斯分布个数,使得资源消耗量增大;这里通过先判断待更新区域,然后对更新区域采用动态调节高斯分布的方法对像素点进行更新,同时考虑到均值与方差的特点,分别设置了各自的更新速率。跟踪部分利用连通域分析创建人体结点并得到目标的形心,采用向前优先
数据和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运营的基本要素,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成为了信息化部门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小型企业应用容灾问题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基于vSpher
通过在近似空间中扩入二元关系以及若干评估因子,得到了粗糙评估系统。基于各评估因子,定义了权重和综合权重的概念,引出了边集合的综合下限值。利用综合下限值对路径进行优化分
通过低倍检查、金相检测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在厚度方向性能不合格的马氏体超高强度HG980 钢板厚度中心处发现偏聚带.针对组织、成分及夹杂物形态进行逆向工序分析,结果表明HG9
采用超低C、低Si、低Mn成分体系设计,配合VD残氧脱碳+LF精炼+VD真空处理的冶炼工艺,保证C≤0.05%,充分降低有害气体N、H含量,通过适当的控轧和正火工艺,成功生产出厚度规格达80
舞钢采用超低碳贝氏体成分设计思路和TMCP + 回火工艺,开发生产了厚度1 4 - 5 0m m的TMCP +回火型A709M -HPS -485WT2钢板,各项性能指标及焊接性能优良,成功应用于美国某岸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