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悬挂架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引流调节支架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脑室外引流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观察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可调式悬挂架。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护理中,采用可调式悬挂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简化临床护理流程,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可调式悬挂架 神经外科 脑室外引流 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常需进行引流治疗,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为脑室外引流、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等,在引流期间,主要根据患者的的病情发展情况,通过调整引流瓶的高度,对引流量、引流速度进行调整和观察。使用普通输液架悬挂引流瓶时, 其高度难以准确控制,而且易发生脱落现象[1]。因此本文研究中,将可调式悬挂架应用于神经外科行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护理中,观察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外引流的患者110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4例和2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80岁,平均(52.16±2.27)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3例和2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8岁,平均(54.88±2.94)岁。
  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较好的对比。
  1.2 方法
  患者在引流期间,均采取相应的引流护理,如改善病房内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体位护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定时为患者更换伤口的敷料,采取抗生素进行防感染等。同时在引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当发现引流液混浊时,则说明引流液可能受到感染,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对引流液进行常规化验,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若引流液颜色由浅变深,且伴有新鲜血液,则患者可能出现了继发性出血,当引流液色泽变淡,说明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逐渐趋于好转[3]。
  两组患者在引流护理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输液架悬挂引流瓶,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调式悬挂架悬挂引流瓶。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同时采用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判定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表示两组脑室外引流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脑室外引流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91%(6/55)、16.36%(9/55)和14.55%(8/55),对照组患者颅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45%(14/55)、34.55%(19/55)和32.73%(18/55),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满意34例、一般18例、不满意3例,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55%,对照组患者满意22例、一般20例、不满意13例,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3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中,方便、准确地将引流瓶悬挂于合适的高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脑室外引流的效果,提高管道护理的质量,从而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脑室外引流中,以往用于悬挂引流袋常采用普通输液架,不仅不易控制引流瓶的高度,而且不能准确判断引流液水平,而目测往往容易出现较大误差。通过对普通输液架进行改进,设计有标尺刻度且可调节的悬挂架,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引流液水平,而且能够准确测量脑室外引流高度,避免引流高度不准确而导致引流过度或引流不足,甚至因此出现颅内感染以及脑脊液逆流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经过改进后的可调式悬挂架,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普通输液架的基础上增加了支撑杆和挂钩,支撑杆能够伸缩,且顶端设有固定挂钩,以便于引流瓶的悬挂,可有效避免捆绑或黏贴不牢导致引流管松动、移位甚至脱落。②经过改进后的可调式悬挂架,增加了高度标尺和校正尺,能够准确判断零点以及悬挂高度,避免目测导致的误差,而且校正尺能够360°旋转,可减少空间占用。③可调式悬挂架还能够用于输液、输血治疗以及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具有方便、安全等优点。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可调式悬挂架,其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0.91%、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6.36%、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14.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护理中,采取可调式悬挂架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简化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流程,能够有效防止操作不当导致的引流过度、引流不足等医疗缺陷发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建红,苏忠周,梅雪琴等.引流调节支架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C].//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327-327.
  [2] 李少莲,邱雁飞.可调节式脑室引流管支架的制作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187-187.
  [3] 周之音,汪璟.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57-159.
  [4] 郑颖,黄杏,刘中玉等.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81例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1(7):70-7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时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共90例,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90例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35例室性早搏患者、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提示胺碘酮的疗效显著。结论: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胺碘酮的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室性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妊娠中、晚期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以期提高妊娠中、晚期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7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日间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
【摘 要】 目的:分析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成了治疗。结论: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可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为理想。 
【摘 要】 目的;对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发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对两组患者血细胞形态阳性比例、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方面的比较结果都具有明显差异,而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
【摘 要】 目的 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相应临床实际特征予以观察探讨。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4月之间存在肝硬化病症200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将其中88例肝源性糖尿病(英文简称为Hd病症)患者划作实验组,将剩余不存在糖尿病的112例患者划作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相应病发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等临床资料予以对比性回顾研究分析。 结果 Hd病症组患者占比44.0%,典型症状占比26.14%,年龄集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摘 要】 目的:探究益气健脾法配合中药膏剂贴敷治疗痔疮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痔疮出血的患者45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益气健脾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法配合中药膏剂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数据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病程延绵常反复发作,疗效不易巩固.笔者根据久病多生瘀的特点,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获得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60例总结如下:rn1
斑秃俗称“圆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其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本文对30例斑秃门诊患者采用皮肤针叩刺及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旨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