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用于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成了治疗。结论: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可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为理想。
  【关键词】 麻风神经炎 治疗 泼尼松
  麻风神经炎有急性神经炎与无痛神经炎之分,前者在短期内就会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出现,后者的发生不易被察觉,神经功能损害具有渐进性,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与神经压痛出现[1]。对于麻风神经炎来说,如果不尽早发现并施予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极易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继发性残疾等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在麻风神经炎的治疗中,主要的方法为药物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2]。2000年,泼尼松开始被应用到麻风神经炎的治疗中,为了进一步对麻风神经炎治疗中应用泼尼松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将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当作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现将研究呈现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中选择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27:23,年纪处于26至62岁之间,平均(52±5.3)岁,神经感觉、运动功能出现损害的时间在0.5至7个月之间,平均(3.6±2.1)个月。其中,28例为急性神经炎,受损的神经一共有43条,22例为无痛性神经炎,受损的神经一共有32条。所选患者均在相关临床检查下明确确诊,未实施过系统性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知道此次研究,并自愿参与到其中,已将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精神疾病、妊娠、哺乳期患者等患者排除在外。
  1.2 麻风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急性麻风神经炎:病情突然发作,有明显的神经痛、触痛存在,检查可见神经干粗大,出现急聚性功能障碍。无痛麻风神经炎:(1)出现6个月以内的神经功能性障碍;(2)对单条神经支配区域的测试点进行测试,发现2个或以上的测试点存在感觉障碍;(3)运动功能存在部分障碍或者全部存在障碍;(3)没有自发性的神经痛存在,但存在轻度压痛。
  1.3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均给予泼尼松治疗,所用药物生产厂家为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是H33021207,给药方式为口服,晨间顿服,第一个月剂量为每天40mg,第二个月为每天30mg,第三个月为每天20mg,第四个月为每天15mg,第五个月为每天10mg,第六个月为每天5mg,持续用药半年。
  1.4 观察指标
  (1)完成半年的治疗后,以患者神经痛症状与相关功能恢复情况为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治愈:神经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单纯性感觉完全消失;显效:神经疼痛可见明显减轻,运动功能障碍、单纯性感觉得到明显恢复;有效:神经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运动功能障碍、单纯性感觉有一定恢复;无效:神经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单纯性感觉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对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
  2 结果
  2.1 分析治疗效果
  5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效18例,显效的有26例,有效的2例,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治疗总有效比较理想。
  2.2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12例出现胃部不适,应用胃粘膜保护剂进行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1例血压升高,经口服降压药后血压被控制到了正常范围内,所有出现的副作用都没有对治疗产生影响,50例患者均坚持了半年的治疗。
  3 讨论
  麻风神经炎由神经被麻风杆菌直接侵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痛、压痛、运动功能障碍等,若不及时施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患者面部、肢体出现畸形,从而致使患者毁容、肢体麻木、瘫痪、手指关节萎缩等,不但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会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目前,临床上经常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麻风神经炎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纤维作用,可减轻炎性反应,对神经轴的浆流于血液循环进行改善,进而实现神经功能的恢复。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在减轻炎性反应中可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可对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阻止,还能够对炎症细胞的产生进行抑制,对巨噬细胞、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产生抑制性作用,对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与释放进行阻止[3]。另外,泼尼松还能够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可对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进行抑制,使免疫蛋白浓度减轻。由于以上作用,泼尼松经常被应用到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麻风神经痛由麻风杆菌感染所致,也属于一种炎症性疾病,应用泼尼松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入选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均给予了泼尼松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可见,在麻风神经炎治疗中应用泼尼松疗效与安全性都比较理想。因此,对麻风神经炎患者实施治疗时,临床上可积极应用泼尼松,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与恢复。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泼尼松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用药时注重患者相关病史的询问,当患者存在高血压、胃肠溃疡、精神病、心肌梗死、青光眼时,不得应用泼尼松进行治疗,另外,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史、合并真菌或其他病毒感染也不得应用泼尼松治疗。这样,能够使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减少,从而保证药物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黄贵义,王腊梅,李志毅,等.新发麻风712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4,(12):1388-1391.
  [2]宋正伟.泼尼松治疗麻风神经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B,2015,(7):61.
  [3]徐荣贵.甘露醇联合泼尼松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458-458.
  [4]孟建明.急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7):128-12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脊膜外麻醉在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纳入54例患者并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脊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术毕时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HR及MAP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全阻滞时间分别为(2.1±1.6)min、(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材料矫正器在口腔牙齿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口腔牙齿矫正患者,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分别为结扎丝固定以及结扎圈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有效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3.75%和79.17%,观察组患者结扎用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侵入性治疗技术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共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使医院感染的问题呈日趋严重和复杂,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检查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当中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护理纠纷多发.本文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护患纠纷的措施,总结护理管理经验:强化细节服务,加强护患交流,加强
目的:观察体检中心护理工作当中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体检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
【摘 要】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感染非手术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例颅骨修补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结果:该例颅骨修补术后感染患者经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负压)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正常,无呕吐、发热、头疼、抽搐等不良情况发生,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体温均较之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颅骨修补术后感染患者给予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负压)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
【摘 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时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共90例,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90例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35例室性早搏患者、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提示胺碘酮的疗效显著。结论: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胺碘酮的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室性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妊娠中、晚期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以期提高妊娠中、晚期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7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日间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