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yiyu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课改挑战,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是创新的能力。新课改作为一种变革,不仅是一种调整,而且是转变观念,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革新。新课改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引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将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课程计划,并相应改变了考核评价机制,旨在给学生松绑,给中学教育松绑,力求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个性更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当然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求观念现代化。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决不是全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素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目的。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也要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分解灌输给学生,也不是简单地“授之以渔”,而是优化地“授之以渔”。你看那笑傲草原的雄狮在捕到猎物以后并不立即杀死,而是让小狮子撕咬猎物,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生存的本领。同样教师的教学不能过细过死,也不能太清太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将会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创新是以知识为基础、需要为动力、多种能力的综合为前提的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绝对没有创新人才速成班。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学生,务实工作,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改进教法,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优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技巧更加娴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的素养和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面对新课标、新课改,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就是教材编排的更新,而因该是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对学生培养要求更新,以及对教师自己的更新。
  (作者联通:725800陕西省白河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
期刊
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所形成的。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成为我们实施新课程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我们教师都知道,每一位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教师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要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其自由翱翔于宽
期刊
思想政治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局面?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一、注重时
期刊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
期刊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盎然,但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怎样才能使学生热爱你教的学科呢?怎样才能使课堂的气氛不再沉闷呢?兴趣的秘密究竟何在?所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昂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惊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真正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期刊
【摘要】选拔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如何更好地选拔创新人才的角度,对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中入学考试制度、复试程序、政府管理部门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新人才 研究生招生制度 改革     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等时代特征决定了我国的经济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拓宽体育课的基本内涵,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多种价值的整合,在重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深入挖掘体育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新形势下必
期刊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样,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有位老师首先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定义为这是“让孩子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的可能发展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
期刊
奔奔波波说不清一生寻找什么  沉沉浮浮道不出心底的那份执着  嘈嘈杂杂的浮华里一幅干干瘪瘪的躯壳  羞羞涩涩的钱袋支撑辛辛苦苦的跋涉  踏过东海细浪  走过黄土高坡  淋过江南烟雨  见过塞北飞雪  母腹里的躁动挽救了一次次的绝望  痴人般的梦幻冲淡了一回回泪水的苦涩  终于有这么一天 一个新生儿呱呱落地  枯槁的双臂托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  于是忘记了漂泊  于是想起了承诺  于是打点起精神  于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许多有志之士发出了“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呐喊。我们的教育应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尽力适应每个人的身心特点,适应每个人的认识风格和学习方式。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小组里的同学鼓励我、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他们也需要我的贡献,我决不能让大家失望”。使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努力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分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