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探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将影视作品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打造动态课堂、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技巧以及发展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期望对实现影视资源的教育价值,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语文;情境创设;审美鉴赏
  在新课改深入落实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影视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能够辅助教师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将影视资源应用到情境创设、课外阅读、写作指导和审美鉴赏教学活动中,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一、情境创设中运用影视资源,打造动态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增加了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的难度,而影视资源具备声像并茂的优势,将其运用到教学情境创设中,能够使原本静态化的课堂,转变为动态化的课堂,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耳闻其声、眼见其实,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文本情感基调中,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
  以《邓稼先》为例,课文内容远离学生所处于的新时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导致课堂沉闷,削弱学生听课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讲解到第二片段“两弹”“元勋”内容时播放“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的纪录片片段,当学生看到“神舟五号”冲上云霄的那一刻镜头画面时,都情不自禁的鼓掌,兴奋的叫嚷道:“那是神州五号”,“杨利伟,杨利伟”。教师借此时机向学生简单介绍科技兴国是我们中国人的强国梦,也是前辈科学家们的不懈追求,接着教师引入本节课的课文阅读。又以《孔乙己》为例,当教学到第四段时,教师可以播放同名老电影的片段,该片段为孔乙己听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后的脸部的特写镜头,此时的孔乙己满脸皱纹、憔悴不堪,眼睛痛苦、绝望。学生观看到电影片段后,能够对文本第四段中孔乙己的人物细节刻画形成深入的理解,填补学生对孔乙己的想象空白。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将学生快速带入到文本描写的世界中,使学生获得视觉上的冲击和听觉上的震撼,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传达的情感,更加有效的接收文本内的知识信息,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文本深入解读打下基础。
  二、课外阅读中运用影视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统编语文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的内容,要求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文学名著的篇幅过长,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经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相比较文本阅读,学生更愿意通过电影作品了解文学作品,所以教师应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影视作品进行辅助教学,降低学生阅读理解难度。
  以《骆驼祥子》为例,这是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安排的课外阅读文学名著,教师可以运用同名电影开展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以人物形象塑造为切入点,结合电影片段,指导学生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在祥子人物分析中,教师播放影片12分至15分的画面和31分至33分的画面,分别讲述了祥子日夜工作拼命赚钱,以及祥子接送杨先生不小心被石头绊倒的情节,教师让学生分析一下上述片段中刻画出了样子哪些性格特点;在虎妞人物分析中,教师播放影片7分至12分的画面,讲述了虎妞与样子、人力车夫、四爷的对话情景,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一下虎妞的外貌、性格和语言特点。通过借助影视资源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使得学生能够从直观的影像画面中真实感受到祥子、虎妞的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积极性。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影视资料资源,可以借助影视资源集音、像、光、色于一体的可视化优势,降低学生閱读理解文学名著的难度,使学生在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刻画下燃起阅读名著的热情,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掌握名著在人物细节刻画中的写作手法,为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三、写作指导中运用影视资源,提高写作技巧
  影视作品是一门艺术,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运用多种摄影手法,如蒙太奇手法、空镜头手法、远近景切换手法等,使得影视作品对人物情节的展现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手法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借鉴影视艺术创作的经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以《背影》为例,教师选取电视散文《背影》进行写作指导。教师播放影片片段,朱自清过铁道去对面月台买橘子,从朱自清的视觉视角望向窗外远处父亲的背影,父亲爬上月台,月台上卖着茶水、风筝、水果等各式各样的东西,还有很多在茶水摊上闲聊喝茶的人,在风筝摊上挑选风筝的人,在水果摊上挑选水果的人。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父亲在月台上匆匆买了橘子回来,与悠闲的人群形成了鲜明对比。之后,镜头切换到父亲面部表情的特写,看出了父亲买橘子过程中的艰辛,也体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心。教师带领学生对影片片段的摄影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影片运用了全景与局部、远景与近景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得影片画面十分感人,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在学生理解影片创作手法后,让学生将这种创作手法借鉴到自己的作文习作中,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讲解艺术创作手法,能够使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吸收到文学作品的创作经验,如学习叙事省略技巧、细节描写技巧、全局描写技巧、远近景对比描写技巧等,以及倒叙、插叙、平叙等多样化的写作手法,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学生写作能力快速提升。
  四、审美鉴赏中运用影视资源,发展核心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审美鉴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审美鉴赏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取相应的影视资源,让学生对原著与影视作品进行分析,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形成自己对作品的见解,不断提高鉴赏能力。
  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教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接着播放一段98版《水浒传》第十一集中的片段,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以下问题:电视剧中的情节是否忠实于原著?原著作品与电视剧作品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在观看完电视剧后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随机选取小组成员发表讨论结果。有的小组成员认为:电视剧基本忠实于原著,原著中描写的情节在电视剧中基本上都体现了出来。电视剧在细节拍摄上对原著部分简略性的描写进行了补充,如原著只是用只言片语描述天气热,但是电视剧通过婵儿叫声、尘土飞扬、人物衣着、人物面部表情等镜头,渲染了天气热,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还有的小组成员认为: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情节,采用同一时间段镜头切换展现不同情节的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在审美鉴赏中运用影视资源,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的区别,使学生掌握客观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形成方向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鉴赏风格和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围绕语文教材内容选取优质的影视作品,充分发挥出影视资源的语文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同时,教师要认清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地位,不断提高影视艺术修养和运用能力,使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取得良好成效。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桃溪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还让中学语文教育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机会。为了适应中学教育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微课程是多媒体应用技术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按照学生的身心特征展开针对性学习,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微课程;开发及应用  伴随中国经济
摘 要 将乡土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乡土素材的魅力,在语文活动中积累乡土素材。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善于运用乡土素材,让学生从仿写到创新,从浅述到深挖,从而写出较为深刻的作文来。同时,教师在讲评作文时还要注意丰富评价主体,创新评价形式,特别要注重语言的评价。   关键词 作文教学;乡土素材;运用途径  乡土素材是指乡土自然
近两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现了有主题的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它同无主题的材料作文区分开来;二是用追问主题的方法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抓手;三是如遇到关系型的主题还要揭示二者的有机联系。掌握以上审题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但高考作文题目千变万化,要注意甄别,灵活处理。
吕叔湘先生说:“很多问题表面是新的,骨子里是老的。”新课改背景下对叶圣陶精读教育思想的再探析,一方面是为了印证叶圣陶精读思想在当下阅读教学中依旧具有指导价值,另一方面,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的理解新课改的措施,寻求更多教学思路。下文将从叶圣陶精读思想是什么、如何开展、用什么开展三方面探析其内涵,接着寻找其与新课程改革的共通之处,最后将其联系实践,获得启示。
《左忠毅公逸事》是传统名篇,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作。对这样的文言经典,本课确立了从“还本归真,传承文化”这个角度落实教学。本课力图通过“抓住文言阅读规律、语言的不合常理处以及涵泳诵读”,还原有血有肉的“左公形象”,让学生感受左公的“忠毅精神”,让左公的那种“无私而为公,小我而大义”的家国情怀浸润当今的中学生,以此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隐喻为技法依托,以“朦胧”为风格追求,加上“漫长”的复合创作,让《峨日朵雪峰之侧》抒情主体二元对应、抒情内核螺旋进化。由诗歌的两个创作时间,看清昌耀跨越21年的两种处境,屹立峨峰的两样抒情姿态,进而感知昌耀指向现实、过往和未来的两般情怀,能走出一条“千岩万转”的文本解读之路。内容开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教学落实指明了方向。
不同体式、不同风格的文本需要不同的阅读思维,掌握一个类别的阅读思维模型就如同拥有打开这一类文本的钥匙。对于文集类整本书作品,可以风格典型的单篇文章为桥梁,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思维模型,找到可以解读这一类文本的钥匙,从而整合“整本书”进行迁移训练,形成相应的阅读能力,庶几可以作为文集类整本书阅读的一个有效策略。本文以“从课文《蝉》到整本书《昆虫记》的迁移阅读教学实践”为例,印证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形成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传授学生基础语文认知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保持积极认真的教学态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并且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自主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抓住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努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思想,创设不同的教学活
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进入“三新”时代,不论是教学备考手段方法,还是思维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备考,精耕教学过程是关键,但研究高考试题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而在彰显学科特性、注重情境设置、强化素养考查成为教学备考的主流背景下,生活化、情境化和素养化的教学思维应成为核心的指导。
摘 要 高中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性格心理、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造成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本文对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以期能够使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自己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