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批评学生中“度”的把握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a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明确目的,真诚交流
  (二)方法多样、情感真挚因人而异,方法多种多样,亲情感化
  (三)坚决捍卫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学生
  (四)评价合理有度,就事论事,不搞“一锤子打死”
  (五)把握好批评的“度”
  (六)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批评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课堂上采用幽默式的批评方法。
  (八)先表扬再批评。
  (九)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要借家长的口批评学生
  关键词:真诚;因人而异保护;自尊心;有“度”;具体分析;幽默;表扬为主;尊重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报刊,发现不少教育先辈及教育同仁有关“批评”学生的见解和观点。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教学中免不了要常常批评学生。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场合、方式、方法。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学生进步。为使批评行之有效,把握好批评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批评学生之前,我们必须注意到批评的目的、态度和方式。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的、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是时候,我们所采取的手段”。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个性的调皮的学生。要通过批评教育好学生,使学生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尺度。
  (一)明确目的,真诚交流
  发现学生的错误,切忌简单粗暴的立即加以指责,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对抗情绪。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不妨在发现学生错误的时候去接近他,跟他个别交谈,用实实在在的话,用真诚去打动他。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的危害,或利用适当的时间,找几个同学以聊天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于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在内心里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就会与教师和谐相处,就会积极主动的克服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错误,以至更好的配合老师搞好班级工作。
  (二)方法多样、情感真挚因人而异,方法多种多样,亲情感化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虽调皮,但都比较孝顺。批评学生时先从父母谈起,谈他们的收入,工作,对孩子无私的爱等,感化学生。有时对学生进行批评,口头上不能表达感情,也不便思想的交流,待认真的思考后,给学生一封信作书面的劝说。对学生来说,以书信的方式进行批评,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老师的一封感情真挚的心儿思绪万千,他会很投入的沉浸在这种无声语言教育中。经验证明,如果给学生的这封信表露的是推心置腹的劝说,让他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确实在关心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本身在思想认识乃至道德品行方面就会产生一个质的变化。
  (三)坚决捍卫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学生
  要尊重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若过分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表面服气,背后不服气,并且怨恨老师的后果,说不定下次还会出现此类错误。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尊或虚荣显得更强一些。当我们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这样就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会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至导致学生一蹶不振,消沉下去。若再想弥补可就困难了。这样就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我认为老师应该先找学生谈话,找出其犯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一举将学生的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较好的方法就是教师私下找到学生,针对他所犯的错误,做一次耐心的严肃而又不失平和的批评教育工作。如此学生会感到自尊或虚荣得到了教师的维护,其结果必定是他的内心里那种难以定性的感情一跃而成为努力向上的激情。
  (四)评价合理有度,就事论事,不搞“一锤子打死”
  批评学生的错误时,应就事论事。不要新账旧账一起算。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搅和在一起,这样学生很反感,老师也取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发表批评意见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就事论事的评价,对个别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作出处理决定时,也必须恰如其分,考虑实效。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绝对词语,如“你从来都听不进意见……”,“你永远都搞不懂道理……”“没有哪一个老师和同学会相信你……”,“你不可救药…… ”“世界上再也没有你这样蠢的人……”,“你滚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等等。使用这一类不留余地的绝对语句,对师生双方均不利。
  首先,作为受批评的学生对这类话十分反感,这样,不仅淡化了学生对批评意见本身的思考,而且很可能使学生彻底失去了自信心;其次,教师的批评用语太绝对,容易把自己推向两难境地,从而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应该是:简明扼要抓往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有出息的”“肯定会争气”等,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学生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激发起学生的良好行为.教师在批评时不要用冷言恶语刺激学生,而是要加以引导、指明出路,是十分有效的批评方法。
  (五)把握好批评的“度”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批评是真诚的而非虚假的,是冷静的而非暴躁的。其目的是温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改正错误,使之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因而批评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和蔼适度,不能让学生有被指斥被责备的感觉。事实告诉我们,把握好这个界限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涵养自己,修炼自己。涵养性格,修炼心性。去和平而热心地对待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实践证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上面的某一种批评方式,都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想这些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教师的具体工作,更不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把握的批评原则。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批评学生的时候注意不伤害其自尊,客观的评价他们,真诚的对待他们,耐心的感化他们,就一定能产生心灵的共鸣。即使是顽石钝根也终究会被我们的爱心所融化。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相信就一定会取得事倍功半达到满意的效果。
  (六)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批评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来,心理和生理都没有成熟,老师批评学生时应带着大人的口吻,教导他,指引他。而八九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学校生活,心理和生理也都成熟了一些。这时候老师应用朋友的口吻建议学生,教育学生。
  (七)课堂上采用幽默式的批评方法。
  在课堂上,当学生犯了小错误,老师可以采用幽默式的语言指出他的错误,这样既点出了学生的错误,维持了课堂纪律,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八)先表扬再批评。
  批评学生时,先表扬他的优点,接着用“但是”转折,提出他的缺点,指出他犯的错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了。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学生很重要,但批评学生也同样重要。现在的孩子比较叛逆,胆子大,创新意识强,敢于对老师不恰当的批评质疑,因此老师若批评时方法不当,时机未成熟,就不能取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九)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要借家长的口批评学生
  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我们的教师可谓对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熟悉,尤其是家长的想法希望等非常掌握,家长嘱咐了什么?叮咛了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以此为根据,常常用来批评学生,如:“你家长要我怎么怎么收拾你;你再不听话,我告诉你家长,你还敢不敢?这是你家长安顿的,我不这么做,对不住人家”等,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学生很负责任,其实质是不尊重学生的做法,我们都深有体会:犯错了,最不希望的是知道的人多,学生也一样,犯错了,最不愿意的是家长知道,如果给他机会也一定会努力做好的。因为家长的数说最令他们烦恼,谁都不愿在别人的唠唠叨叨中生活。
  总之,教育批评学生要十分重视对“度”的把握,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需要在工作中对教学艺术进行长期的磨练。
其他文献
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也就是只有把知识性教学转变为发展性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几个课例谈一下怎么做才能让数学的课堂从知识的传输场到生命的发展场?怎么做才能不仅对学生今天的学习,更会对学生今后的乃至终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其有效学习。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教学时间之后,我感到真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就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生命教育;融合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的成长、生存、享受和发展以及唤醒生命意识,提升人的
期刊
摘 要: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课堂设计以及学员学习观念四个方面查找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给出相应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院校;军事教育;训练    院校教育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还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生成情况。当前我军院校在教育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培养出来人才、形成的作战理念和后勤保障理念就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因此,研究院校教育中存在的
期刊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实施,新课程的试验、推广,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培养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铺设了桥梁,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七年级《数学》,谈一下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期刊
摘 要: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进入重技轻文的教育误区,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要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要重视主体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多元文化和生活环境中,体现美术人文精神;强调美术世界中的生活意蕴;同时改变教学中传统的评价尺度。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经过对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技工学校学生对体育教学认识不足,教学中受到竞技技术结构的约束,内容缺乏灵活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体育教学入手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以期符合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关键词:技校体育;教学现状;应对措施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我国技工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
期刊
摘 要:简单介绍了济南地区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详细论证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在工程中常用的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并就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处理的方法作了介绍。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指标,地基处理;垫层法;强夯法    1.前言    黄土是最新的地质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左右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黄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因为其疏松、多孔隙的结构。典型的黄土为黄灰色或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学生方式;合作学习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身体力行,即丢开依赖思想,借助工具书,对课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研究与练习”,独立地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