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皮影游戏 体验传统艺术——“儿童本位”视野下大班皮影戏活动的支持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QWSX1234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皮影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进行皮影戏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游戏的本质,以幼儿为本,把剧本内容的选择权、改编权、创作权还给儿童,把皮影戏角色的制作权还给儿童,让儿童们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大胆地进行皮影戏表演,分享皮影戏带来的乐趣,从而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儿童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他文献
单元整体教学要把整个单元的课文(包括诗词和小古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各方面材料进行有机地梳理并整合,制定具体的单元目标和课时,再通过归类比较、创设情境、综合运用等方式展开教学,最终达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互融共生。
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含蓄蕴藉的风格,常借助数字或特定词来营造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找到合适的抓手,于有疑处入手,让学生如庖丁解牛般游刃于诗中,剖析细微却又统观全篇,将古诗理解得入情入境,是教学古诗的难点。笔者在新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时,便从有疑处入手,剖析“千里”,以数字为抓手,让学生勾连所学,通晓诗境,妙学古诗。
小古文类文本教学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表达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教学的“牛鼻子”,入情入境,在“以古带今”“以今证古”的教学中达到理解文化、传承文化的目标。以《书戴嵩画牛》为例,小古文类文本教学言语实践之路径可以是:解题释义,激趣入境;初读古文,读准有境;质疑探究,理解沉境;趣读课文,渐入佳境;想象补白,身临其境;拓展阅读,探无止境。教师将言语实践的种子植入经典文言文的土壤之中,将小古文的独特之美带给学生,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扎下文学之根,焕发出生命的张力。
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Cartoon time板块除了具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功能外,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优质素材和重要途径。在开展Cartoon time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读前紧扣主题,激发思维的活力;读中捕捉细节,培养思维的深度;读后发掘生长点,发展思维的广度,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