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大规模推行警配摄像头可行性的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袭警案件时有发生,不仅威胁民警安全,还有损公安机关执法尊严,国家权力和法律权威也受到挑战。国外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警配摄像头不仅记录证据,还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暴力袭警及对警察的投诉。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旨在研究探究推广警配摄像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适用范围,并针对大规模推广警配摄像头在现实推广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袭警;警配摄像头;可行性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繁发生,不法分子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恶意投诉事件屡禁不止,不仅挑战了警察的权威,增加了取证和执法难度,也对警察个人权益的法律保护不足。
  201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里亚托的警察开始佩戴摄像头,当年当地公民对警察的投诉率下降了88%,使用武力手段的公务人员降低了60%。2014年,澳大利亚新州政府为前线警务人员配置随身摄像头,州警察厅厅长艾尔斯(Stuart Ayres)称,该举措使得执行警务更加透明,让人们在与警务人员接触时会三思而后行,也可以为警方培训带来帮助,并表示视频录像可以在法庭上使用。欧洲一些国家地区推行警配摄像头政策后,也反馈较好。
  大规模推行警配摄像头,有利于犯罪嫌疑人与基层警察的联系,保障我国实质应运,发挥作用。唤起民众理性思考与人权意识觉醒,减轻是非绝对化判断,特别是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减少舆论胁迫司法,使法律更具严肃性和威慑力。执法全程录像,一方面保护民众权益,规范执法程序,真正实现对话平等,维护和保障实时热点执法过程中的权利,有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诉讼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基层警察人员权利,调动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积极性。
  我国广州、沈阳、重庆、昆明等地也逐步试点。然而,目前对我国警配摄像头应用问题特别是大规模推广的实施问题并没有充分研究。此次研究,将以广东江门、江苏句容为例,在相关人员调研的基础上,对普通群众、警务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发放问卷共800份,并对各方面人员代表以及普通群众进行了针对性采访。
  一、调研结果分析
  (一)问卷分析
  1、调查对象的一般分布描述及群体态度
  调查对象分为民警和民众两部分,其中民警分为20岁到30岁、30岁到40岁、40岁到50岁及50岁以上四个群体,根据我国民警年龄分布情况,四个年龄段的民警数量大约是3:3:2:1,民众分为90后、80后和其他三个群体,比例大约为1:1:2。
  20岁到30岁的民警对高新技术等手段较为了解,超过80%的人认为警用摄像头对于执法过程中的透明度予以高度还原,值得借鉴。30岁到40岁的民警对大规模推行警用摄像头来说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40岁以上的民警群体赞成推广警用摄像头,但对学习这门技术具有畏难情绪。
  90后群体对于警察执法是持有高度赞同的看法,不过更多人认为警察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认知警察这一群体,不持有偏见。80后群体存在一定比例的“激进分子”,对于警察执法持冷漠态度。70后群体对于警察执法持有高度认同感。
  2、综合认可度调查
  综合民警和民众的调查结果显示,约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十分赞同大规模推行警配摄像头,近42%的被调查者持赞同意见,略多于16%的被调查者选择中立,只有约9%的被调查者持有反对意见,其中7%的人选择不赞同。
  由此可见,推行警配摄像头在社会群体中具有高度的认可度。
  持有反对意见的被调查者,主要考虑到的有以下几点:首先,警配摄像头的耗费过于庞大;其次,数据收集与保存的问题,如何储存,能否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否会出现泄漏等问题侵犯公民隐私;最后,还考虑到警察个人对警配摄像头的使用问题。
  (二)访谈实录分析
  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有: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上有偏差。维权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工作难度大。少数民警的自身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民警的个人基本防护装备没有得到较好配置。宣传导向存在偏颇,影响了公安执法权威。参与非警务活动,影响了警民关系。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法律法规不完善,打击惩处力度不够。
  针对袭警的看法:现在的社会很复杂,特别是警察去出现场的时候,有些喝酒打架的人就会和警察闹起来,如果三言两语不对就会对警察大大出手。现在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有些不是约束群众的,有些简直就是直接约束警察的,有些规定就直接要让警察做到打不还口,骂不还口,所以在这方面深感同情。就是现在警察的警用装备不够完善,这点希望领导们引起注意。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做为人民群众的你们看见警察被打的时候你们是否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呢。
  (三)可行性分析
  就当前状况下,基层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互相扯皮,“被不理解”,“被阻挠”等之类的问题,大规模推行警配摄像头可以将警民之间的互动记录下来,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执法严格,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二、结论与建议
  (一)大规模推行警配摄像头之必要性
  1、我国警察权益保护现状及特征
  (1)当前警察权益保护面对严峻挑战
  据相关统计,近几年全国各地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中遭受暴力袭击伤亡人数居高不下:近5年来,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129人,平均每年牺牲420多人。2013年,全国暴力抗法袭警案件占全部侵权案件的75.6%。频频发生的
  警察执法代表的是国家权威,并不是个人的行为。应当看到,当前在刑事犯罪高发、各种利益诉求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发生此类案件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由于人民警察处在社会矛盾冲突的前沿,很容易受到个别不正当意愿不能得到满足或利益受挫的社会成员的攻击,并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就社会关注而言,人们一般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警察权力是否正确行使上,而较少关注警察权益的保障。   (2)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基本情况概括
  ①暴力袭警案件频繁发生,警察权威面对严峻挑战;
  ②不法分子诬告陷害、侮辱诽谤、恶意投诉;
  2、我国警察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1)立法方面的不足
  现有法律对民警的执法权益保障条款不完善,我国现有的三部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法律《刑法》、《人民警察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对民警执法权保障的条款不够完善,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侵害警察正当执法权益的行为人得不到相当的惩罚。
  (2)执法方面的缺陷
  我国现行的《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在巡逻执勤中要预防和制止犯罪”。但这些只是没有与实际相结合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不具现实操作性。
  法律保护是保护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最根本的措施和最后的途径,但是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在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益进行法律保护的同时,还应采取其他措施,这便再次论证大规模推行警用摄像头的必要与紧迫。
  (二)大规模推行警配摄像头之可行性
  1、当前相关国家政策的号召
  (1)两会相关提案提出:2015年2月15日,《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经中央审议通过,其中明确提出,要根据人民警察的性质特点,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完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制度,建立健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职业风险保障制度。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公安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也为此提交了不少引发关注的提案议案,如建议增设袭警罪。
  (2)多省市相关试点政策出台与实施
  (三)大规模推行警配摄像头建议
  1、以点带面,逐步推行,让警察拥有警配摄像头,保证其权益。
  2、加强警察对警配摄像头的使用培训,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大的警察群体,要从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入手,让警察愿意用、会使用。
  3、规范警配摄像头的使用要求,科学保存、处理和利用收集到的摄像数据。(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陕公研. 对暴力袭警案件的调查与思考[J]. 公安研究,2005,11:54-60.
  [2]金诚. 袭警行为研究[J]. 公安研究,2005,01:22-29.
  [3]李东. 我国现阶段袭警问题的系统分析与防范研究[D].同济大学,2007.
  [4]李汝川. 关于袭警行为成因与对策的系统思考[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27-32.
  [5]magnum. 移动视频好搭档——罗技快看迷你随身版摄像头[J]. 大众硬件,2006,05:62.
  [6]李怀泽. 暴力袭警:警察权威弱化的危险信号——从社会秩序结构谈暴力袭警产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公安法治研究),2006,05:60-63+73.
  [7]宫志刚,王占军. 警察执法权威的法律保障探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23-28.
  [8]张敏,李菲. 论警察执法权益的刑法保护[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01:22-26.
  [9]姜升旭. 警察权益的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1.
  [10]余海燕. 论警察执法权的规范运作及法律保障[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03:45-46.
  [11]本刊讯. 广州城管胸挂摄像头全国首创全程摄像执法[J]. 中国公共安全,2013,19:4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跨境贸易的普遍频发,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国际化趋势显著提升,呼吁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空前高涨。与此同时,当前的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恰恰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机遇。出于降低汇价风险、减少外汇储备损失的需要,铸币税作为财政收入的收益来源的考量,以及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平衡全局的综合性判断,人民币国际化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可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来自东方国家的构思正在为亚太地区和欧亚的国际化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并将开创区域合作的一个新时期,这就是宏伟的“一带一路”战略。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后,这条贯通中国、亚太地区和欧洲的经济走廊正在稳步建设中。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会在参与国间密切往来的经贸活动的带动下加速前进。因此,应该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使人民币国际化更加稳步有序进行。
期刊
摘要:在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布特点和融资障碍的基础上,从地理集聚的视角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概念,并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适用性,完成该融资模式的硬件设计,构建其理论模型,指出融资主体、融资工具及资金流动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设计其运作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的发挥、融资问题的解决,及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起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集
期刊
摘要:框架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它的产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个人认为,所谓框架,是指通过取舍和组合的形式影响人们如何解释外在世界的一种存在。框架作为一种习惯、范式普遍存在于传播者的传播行为和受众的接受行为、决策行为当中。框架理论通过研究这一范式,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用以指导传播者的信息传播行为,提高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试图通过以微博新闻中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例,简析框架理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地方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虽然目前我国地方债务在控制范围内,但是总体状况不太乐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债务资金来源渠道多,筹资渠道不够规范;缺少融资约束机制,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被挪用、私吞、使用不符合规定用途;偿还困难等。对此,理论界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债务审计。笔者认为,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是保证债务资金得以偿还的条件之一。因此,文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大银行垄断现象更加剧了融资难度。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也存在着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更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意味着会有更高的交易成本。本文笔者试图从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立足,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村镇银行的发展对接,探究村镇银行较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并试图探索出一条共赢
期刊
摘要: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我们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契约到身份”的变化,消费者人身权的保护也愈加完善。当遇到有关消费纠纷时,我们该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遭遇“商家搜身”时,又如何寻求救济通过比较中外两个案例,对我国消费者人身权保护提出细化的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人身权;契约与身份;保护  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经过检测器时听到滴滴声,保安要求消
期刊
摘要: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独特性。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一个矛盾凸显和突发的时期。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可以说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起点,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因此,运用矛盾分析的相关观点去认识和化解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矛盾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法治建设;化解矛盾  2014年1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因诉前财产保全而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多。我国民诉法仅有一条原则性规定,对申请错误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因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申请错误”尚存分歧,导致各法院判案结果各异。笔者现以甲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与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诉前财产保全责任纠纷一案为例,对诉前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纠纷问题展开分析。通过评析该案中两级法院截然不同的处理和认定的优劣得失,进而从对各种观点的比较分析中,阐述自己的个人
期刊
摘要:物流是B2C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配送几乎是与顾客面对面交流的唯一窗口,良好的配送服务会为企业带来很多忠诚客户,为企业塑造良好口碑。在分析型Kano模型的基础上对满意度水平阈值的确定方法作出改进,并进行检验分析,为京东商城改善配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东配送;质量评价;Kano模型  关于服务质量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常见的有SERVQUAL模型、基于AHP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