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共情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共情教育思想的启示

来源 :福建教育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zhaozh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共情,又称为“同理心”“移情”,是个体设身处地体验并理解他人情绪情感的心理现象。共情的核心是接纳和理解他人,有助于发展个体的利他性。利他性是道德特性最重要的内核,道德上的利他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彭怀祖,2018),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未来都具有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实践中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共情教育。他将共情视为公民道德培养的关键内容,认为个体是否具有共情能力决定了其“人性之善良及未来公民之素养”(韦姣、朋腾,2018)。
其他文献
<正>概念是某一类人、事、物或观念共同的关键属性,它是共性的表现符号,是知识的重要表征之一。大量、多样的事实常被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当中,而概念却可以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具有普适性和抽象性。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教育工作者是概念的教授者,也是概念的学习者。教师对各类概念的认知与应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与推进有重要影响。
期刊
<正>随着“双减”新规“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的落地实施,积极探索作为了解学生学业质量重要手段的非书面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成了教师的必修课题。值得关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倡导“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学应指向具体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解决,凸显学科实践性。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等指出,“作为学习方式的迭代发展,学科实践强调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全方位地指向
期刊
<正>走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道路,这是很多校长的共识。且不说有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明确以“一校一品”来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单就当前全社会渴盼优质教育资源的形势下,一所学校要想赢得口碑,也必须有鲜明的办学特色。那么,一所学校的特色项目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展开,进而形成学校品牌呢?结合一些学校的案例,本文提出一些思考。
期刊
资料搜集、筛选、梳理以及资料有效输出,反映了学生的信息处理水平。教师可从如何检索、运用资料两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料信息梳理与运用,提升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期刊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深度阅读习惯和能力,其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启迪智慧,而且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思维、熏陶情感、培养思辨精神和审美能力,有效提高其核心素养。
期刊
一线教师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站在更高处把握理念精神,在追问学理逻辑中领会其核心价值标准、知识内容标准、教学活动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在尊重现有教学的基础上直面现实需求,在“变”与“不变”中找寻新的平衡,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落到实处,实现学科育人根本目标。
期刊
<正>低年级写话的难点就是如何根据图示发挥想象,并把故事说清楚、写完整。“我想有一双翅膀”“小草弟弟在草地上跳舞”,这些都是学生最真挚的表达,是他们发挥想象,从已有的形象中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将感性的想象转化为有效的表达,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出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要求,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提出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要求,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
期刊
<正>高效的数学课堂应是探究式的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解读教材和研究学情,盘活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创设核心问题;在课上给予学生探究学习与表达思想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为例,呈现我的思考与做法。
期刊
<正>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孙慧琦老师带领研究团队,历经十年研究实践,构建了“3E循环”教学理论模型,形成基本教学模式和策略,建构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体系。2019年,厦门市孙慧琦名师工作室成立。工作室赓续研究,充分发挥“3E循环”教学模式的品牌效应,推动形成区域联动、跨域互动的研究机制,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提升厦门小学英语教育在全国的知名度,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期刊
为了解决小学英语复习课主题意义不明、效率低下等常见问题,教师可以从解读教材、确定单元整合后的主题意义和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探究活动等方面开展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合复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