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塘契仔探老龙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端午已过,但龙船景在广佛一带依然余温未散。5月31日(农历五月初六),盐步与泮塘的龙舟“父子情”再次上演!
  当天上午10点,佛山大沥镇盐步水闸处,河涌两岸早已人山人海,大家伸长了脖子,等着迎接一年一度正式来访的“亲人”——泮塘长龙。近500年来,尽管双方村民亲如一家,家常走访早已成为常事,不过,一年一度的老龙小龙互访这项传统依然保留了下来。
  在盐步水闸,广州来的龙舟已逐渐在闸外聚集,闸内的盐步老龙民俗非遗传承人邵巨熙(熙叔)也忙得不亦乐乎。熙叔一会儿盯着分发给龙舟的龙旗,一会儿又数数身边的篮子,篮子里装的是要送给“亲人”的特产——新鲜的秋茄。据了解,今年秋茄行情大好,村民们为了留下这些最好的赠品,甚至将一些高价收购秋茄的商户都婉拒门外。
  大约11点,一切准备就绪。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宣告着游龙表演的正式开始。水闸外,熙叔等人已经将龙旗发放给来访的游龙。随着盐步水闸开闸,来自泮塘的“仁威”龙舟一骑当先,在整齐的鼓声和号子声中驶入盐步大涌,随后的各龙舟首尾相接、鱼贯而入。除泮塘长龙外,坑口、茶滘、莲蓬等广州龙舟纷纷前来拜访,来访的龙舟队员们和岸上观看的村民热情打起了招呼,显然雙方早已熟络,密集的鞭炮声是对龙舟们最好的欢迎。
  随后,龙舟在盐步大涌观龙楼进行游龙表演,当天下午,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锦龙盛会,广佛31支龙舟队伍在盐步大涌展开激烈角逐。船桨翻飞,鼓声震动,盐步老龙与泮塘长老探契的故事,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对“盐步老龙与泮塘长老探契”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神州民俗》今年5月号文章《“白须公”与“凸眼龙”端午“探契”》)
其他文献
山川眉开,溪水眼笑,人勤春来早,  关于幸福的梦还靠辛勤的双手来创造。  晨曦来到了山东蒙阴县东北部的岱崮镇,  这里有着相当出名的地方名产——岱崮豆腐。  做岱崮豆腐的大嫂照例每天很早醒来,她把头晚上泡上黄豆的大盆掀开,上下翻动一下看看成色。然后把控水的笼布洗的发白,把小盆大桶涮的干干净净,磨糊的“小钢磨”是最好的帮手,她内内外外把它清洗一新,再把炉膛里的炉灰掏净倒掉。一切收拾停当,井井有条,这
期刊
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或Louangphrabang)亦名“銮佛邦”。是老挝著名的古都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省首府,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其状似“L”形半岛。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市区沿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气候凉爽,地势平缓,平均海拔290米。1353年法昂统一老挝,建立澜沧王国,定都于此,改名川铜(意为“金城”)。1560年起,因供奉来自高棉“勃拉邦”佛像,改今名。该佛像是
期刊
书房对于房屋居住者来说,是写作的地方,是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在家里的办公场所。其风水也应该格外注意,风水如果布置得好,使用者就会文昌高照,事半功倍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在学业和事业上双双金榜题名,可谓获益很多。  新居如何确定书房的位置  书房不要选择不规则的房间,因其不规则,便会形成某个尖角冲射,势必会影响学习成绩,对读书人不利。  不要将书房设置得很大,因为这样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作,都难以聚精
期刊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的孝通殿,又名龙潭龙母庙,是顺德地区最著名的龙母庙。它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历经明嘉靖、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道光五年(1825)、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2013年等多次重修、重建,现存清晚期建筑风格,是顺德地区传统庙宇类古建筑的杰出代表,2006年10月25日它被公布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22日,龙潭龙母诞被列入顺德区第五批
期刊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其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大部分居住在山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份。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迁徙中,形成了名目繁多的支系族称,  有“过山瑶”、“八排瑶”、“盘瑶”、“山子瑶”、“顶板瑶”、“平地瑶”等。而粤北“过山瑶”主要分布在广东乳源和连山。  说起过山瑶在民族服饰上最突出
期刊
中国是中医药的故乡,所以,中医药风俗文化也随之成形。  如古代百姓把行医叫做悬壶,始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  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壶公者,不知其姓名。  今世所有《召军符》、《召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其卖药口不二价,治百病皆愈。”  可见壶公是通过悬壶标志治病救人,后世所说悬壶问世常常指医生行医。 
期刊
薤上露,  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  薤露  汉乐府中有一首《薤(xiè)露歌》: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大意是说,薤上的露水呀,你怎么被太阳一晒就蒸发了呢?薤上的露水干了明天还会再来,人若死了那一天又能够回转呢?熟悉中国古诗词的人都知道,这首是汉朝齐国人田横的挽歌。当年田横和刘邦、项羽争夺天下而不胜,汉军大破齐国。田横和五百手下无处安
期刊
[本刊讯]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主办,广州三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计划政策研讨会暨政府政策补贴申报辅导”2017年6月29日在广州市越秀区东方文德广场的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多功能厅举行。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简称“促进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厅巡视员(原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神州民俗》杂志社社长杜佐祥在会上介绍了当前全国东中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谈
期刊
在湖南的安仁、炎陵、茶陵等湘东南农村,每当凌晨四五点钟,空旷、寂静的乡村忽然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时,在睡梦中被惊醒的村民一定会猜想:一定是张三或李四的新屋在竖大门了!  在当地,农家新屋竖大门是很有一番讲究的,也是极为慎重的一件事!按照乡下习俗的说法:大门是一幢房子的“食宫”(嘴吧),所以,在主家的眼里,大门已不是普通一扇门那么简单了,而是关乎到这家子人日后是否丰衣足食、是否兴旺发达的大事了!
期刊
民国时期,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成为城市中最主要的大众化交通工具的,当数人力车。  顾名思义,  人力车是人拉着跑的,  是一以人力挽行的载客车。  它源自日本,故又称“东洋车”。  人力车传入我国后,在各地又有不同的名称,  如北京称其为“洋车”、“胶皮”,  上海因车座皆漆黄色,称其为“黄包车”,  中原一带则称其为“拉车”。  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在《事物起源》中说:“黄包车”(人力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