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提琴是我国音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但在大部分的小提琴教育中,教师普遍注重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音乐教育的“灵魂”,也是小提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演奏时的创造力,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教育本身的目的。笔者根据一些经验,总结了现代小提琴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希望与大家共勉之。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提琴 演奏 培养 创造力 艺术
一、小提琴教学创新能力
这里的创造力,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任务,充分的调动和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一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东西。当代的音乐教育更是离不开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是艺术的源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演奏充满灵动性和感染性。
二、小提琴教学中缺少创造力的表现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却过分的夸大了这种作用,或者认为小提琴教学最主要的是演奏技能和乐理知识,因此长时间的进行枯燥的技能知识训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课堂生硬死板
在一些小提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落后,仅仅只是死板生硬的传授理论知识,没有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质来选择教学方式。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小提琴的兴趣,还将其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影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三)应试、竞技化现象太严重
在小提琴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和竞技化的现象,一些学生受大人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小提琴只是为了升学加分、获得奖项、赢得荣誉等等,这就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得浮躁和功力的思想蔓延滋长。这些学生虽然学到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但是却缺乏真诚的态度,不能充分的体会到音乐艺术的美好,也因此他们的演奏缺乏强劲的内驱力。
(四)一味的围绕规则来教学
当代音乐教育的小提琴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规则和要求,这些规则和要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练习。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规则刻板的去做,就会扼杀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在传授演奏技巧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当的变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教学。
三、如何在小提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特质和理解能力不一样,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之处来选择教学方法。同时,音乐教学也并非一成不变、固执死板的,小提琴同样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擅长点来选择不同层次的训练方式。平时还要多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多多关心他们的需要,这样就能够培养他们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设置情境教学
因为小提琴本身是一种比较难演奏的乐器,如果仅仅靠传授枯燥的乐理知识或演奏技巧,会消磨掉学生的耐性和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德彪西的《美丽的夕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设置了夕阳的场景,以实物和图像来再现美丽的夕阳,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曲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小提琴教学中,除了演奏,还有乐曲创作的部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创作,使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音乐的描述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对乐曲进行创作。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根据《东方红》这首民歌的旋律进行创编,各种风格均可,完成之后还要在班上进行演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使他们在完美的合作中感受到不可复制的成功喜悦。
(四)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优势
音乐的产生与音乐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与特性都有所不同。教师在平时要多多观察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风格的演奏作品,让学生将自身的性格优势和艺术相结合。比如,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细腻、敏感,教师可以让这一类的学生演奏节奏舒缓、细腻柔美的曲子,比如《茉莉花》、《梁祝》等等,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大胆、外向,则可以为他们选择个性鲜明、曲风独特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性。
(五)在难点和重点方面要层层递进
小提琴的演奏和学习有很多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地方,尤其表现在音阶部分,这不容易把握好。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以大化小、以难化易”的办法,层层递进,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来剖析技术的难点,不要给学生以心理压力,让他们在不感觉困难的情况下,掌握一些高难度的乐理知识、演奏技巧,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演奏那些难度大的曲子。
(六)让学生发现错误的地方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设置好错误的地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演奏一遍,演奏中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大家注意听,演奏完之后要举手告诉老师,看谁找出的错误最多。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认真的听取老师的弹奏,长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四、总结与体会
学生的创造力是在良好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打破常规、勇于尝试,采取轻松而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利用音乐来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与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完全的契合。
参考文献:
[1]田康.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小提琴教学创造力培养的反思[J].艺术百家,2007,(s2).
[2]左宁.儿童小提琴集体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李尤.简析小提琴教学中小组课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2,(07).
[4]汤素兰.每个孩子都是莫扎特——铃木镇一和他的铃木教学法[J].教师,2012,(25)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提琴 演奏 培养 创造力 艺术
一、小提琴教学创新能力
这里的创造力,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任务,充分的调动和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一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东西。当代的音乐教育更是离不开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是艺术的源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演奏充满灵动性和感染性。
二、小提琴教学中缺少创造力的表现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却过分的夸大了这种作用,或者认为小提琴教学最主要的是演奏技能和乐理知识,因此长时间的进行枯燥的技能知识训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课堂生硬死板
在一些小提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落后,仅仅只是死板生硬的传授理论知识,没有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质来选择教学方式。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小提琴的兴趣,还将其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影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三)应试、竞技化现象太严重
在小提琴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和竞技化的现象,一些学生受大人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小提琴只是为了升学加分、获得奖项、赢得荣誉等等,这就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得浮躁和功力的思想蔓延滋长。这些学生虽然学到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但是却缺乏真诚的态度,不能充分的体会到音乐艺术的美好,也因此他们的演奏缺乏强劲的内驱力。
(四)一味的围绕规则来教学
当代音乐教育的小提琴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规则和要求,这些规则和要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练习。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规则刻板的去做,就会扼杀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在传授演奏技巧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当的变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教学。
三、如何在小提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特质和理解能力不一样,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之处来选择教学方法。同时,音乐教学也并非一成不变、固执死板的,小提琴同样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擅长点来选择不同层次的训练方式。平时还要多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多多关心他们的需要,这样就能够培养他们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设置情境教学
因为小提琴本身是一种比较难演奏的乐器,如果仅仅靠传授枯燥的乐理知识或演奏技巧,会消磨掉学生的耐性和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德彪西的《美丽的夕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设置了夕阳的场景,以实物和图像来再现美丽的夕阳,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曲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小提琴教学中,除了演奏,还有乐曲创作的部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创作,使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音乐的描述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对乐曲进行创作。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根据《东方红》这首民歌的旋律进行创编,各种风格均可,完成之后还要在班上进行演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使他们在完美的合作中感受到不可复制的成功喜悦。
(四)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优势
音乐的产生与音乐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与特性都有所不同。教师在平时要多多观察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风格的演奏作品,让学生将自身的性格优势和艺术相结合。比如,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细腻、敏感,教师可以让这一类的学生演奏节奏舒缓、细腻柔美的曲子,比如《茉莉花》、《梁祝》等等,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大胆、外向,则可以为他们选择个性鲜明、曲风独特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性。
(五)在难点和重点方面要层层递进
小提琴的演奏和学习有很多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地方,尤其表现在音阶部分,这不容易把握好。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以大化小、以难化易”的办法,层层递进,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来剖析技术的难点,不要给学生以心理压力,让他们在不感觉困难的情况下,掌握一些高难度的乐理知识、演奏技巧,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演奏那些难度大的曲子。
(六)让学生发现错误的地方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设置好错误的地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演奏一遍,演奏中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大家注意听,演奏完之后要举手告诉老师,看谁找出的错误最多。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认真的听取老师的弹奏,长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四、总结与体会
学生的创造力是在良好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打破常规、勇于尝试,采取轻松而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利用音乐来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与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完全的契合。
参考文献:
[1]田康.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小提琴教学创造力培养的反思[J].艺术百家,2007,(s2).
[2]左宁.儿童小提琴集体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李尤.简析小提琴教学中小组课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2,(07).
[4]汤素兰.每个孩子都是莫扎特——铃木镇一和他的铃木教学法[J].教师,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