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小提琴教学创造力培养的反思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提琴是我国音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但在大部分的小提琴教育中,教师普遍注重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音乐教育的“灵魂”,也是小提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演奏时的创造力,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教育本身的目的。笔者根据一些经验,总结了现代小提琴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希望与大家共勉之。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提琴 演奏 培养 创造力 艺术
  一、小提琴教学创新能力
  这里的创造力,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任务,充分的调动和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一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东西。当代的音乐教育更是离不开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是艺术的源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演奏充满灵动性和感染性。
  二、小提琴教学中缺少创造力的表现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却过分的夸大了这种作用,或者认为小提琴教学最主要的是演奏技能和乐理知识,因此长时间的进行枯燥的技能知识训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课堂生硬死板
  在一些小提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落后,仅仅只是死板生硬的传授理论知识,没有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质来选择教学方式。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小提琴的兴趣,还将其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影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三)应试、竞技化现象太严重
  在小提琴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和竞技化的现象,一些学生受大人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小提琴只是为了升学加分、获得奖项、赢得荣誉等等,这就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得浮躁和功力的思想蔓延滋长。这些学生虽然学到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但是却缺乏真诚的态度,不能充分的体会到音乐艺术的美好,也因此他们的演奏缺乏强劲的内驱力。
  (四)一味的围绕规则来教学
  当代音乐教育的小提琴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规则和要求,这些规则和要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练习。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规则刻板的去做,就会扼杀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在传授演奏技巧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当的变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教学。
  三、如何在小提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特质和理解能力不一样,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之处来选择教学方法。同时,音乐教学也并非一成不变、固执死板的,小提琴同样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擅长点来选择不同层次的训练方式。平时还要多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多多关心他们的需要,这样就能够培养他们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设置情境教学
  因为小提琴本身是一种比较难演奏的乐器,如果仅仅靠传授枯燥的乐理知识或演奏技巧,会消磨掉学生的耐性和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德彪西的《美丽的夕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设置了夕阳的场景,以实物和图像来再现美丽的夕阳,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曲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小提琴教学中,除了演奏,还有乐曲创作的部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创作,使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音乐的描述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对乐曲进行创作。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根据《东方红》这首民歌的旋律进行创编,各种风格均可,完成之后还要在班上进行演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使他们在完美的合作中感受到不可复制的成功喜悦。
  (四)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优势
  音乐的产生与音乐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与特性都有所不同。教师在平时要多多观察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风格的演奏作品,让学生将自身的性格优势和艺术相结合。比如,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细腻、敏感,教师可以让这一类的学生演奏节奏舒缓、细腻柔美的曲子,比如《茉莉花》、《梁祝》等等,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大胆、外向,则可以为他们选择个性鲜明、曲风独特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性。
  (五)在难点和重点方面要层层递进
  小提琴的演奏和学习有很多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地方,尤其表现在音阶部分,这不容易把握好。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以大化小、以难化易”的办法,层层递进,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来剖析技术的难点,不要给学生以心理压力,让他们在不感觉困难的情况下,掌握一些高难度的乐理知识、演奏技巧,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演奏那些难度大的曲子。
  (六)让学生发现错误的地方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设置好错误的地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演奏一遍,演奏中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大家注意听,演奏完之后要举手告诉老师,看谁找出的错误最多。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认真的听取老师的弹奏,长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四、总结与体会
  学生的创造力是在良好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打破常规、勇于尝试,采取轻松而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利用音乐来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与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完全的契合。
  参考文献:
  [1]田康.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小提琴教学创造力培养的反思[J].艺术百家,2007,(s2).
  [2]左宁.儿童小提琴集体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李尤.简析小提琴教学中小组课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2,(07).
  [4]汤素兰.每个孩子都是莫扎特——铃木镇一和他的铃木教学法[J].教师,2012,(25)
其他文献
每当我走进音乐教室,总能感受到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渴望。所以我也在想怎么样才可以把每一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颇感兴趣的上完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余可以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可以把紧张的神经放松下,去感受另一片属于他们的快乐。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最大的升华。这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可以充
本文以近现代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为例,围绕曲子的意境、作品的旋律风格及钢琴伴奏中特有的一些弹奏技巧进行阐迷,更深的揭示了这首艺术歌曲的音乐魅力。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建立男高音声部训练的关键。本文从男高音的基础发声训练、中高声区的协调统一、歌曲艺术风格处理与舞台表演实践等方面对男高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