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与景仰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爱的父亲,在您诞辰100周年之际,我率领众兄弟姐妹跪拜在您的灵前,祭祀您的英灵,追思您的足迹,谨以薄酒小馐跪拜稽首:饮甜水不忘掘井人,承慈父伟业发扬光大,后嗣荣昌。
  敬爱的父亲,您于1913年生于原江苏省射阳县南洋区南镇乡。童年时代战乱频仍,加之家中弟兄三人,生活艰难困苦。6岁您跟随父母和哥哥做大饼油条叫卖,11岁入私塾,16岁随哥哥去上海拉黄包车。1937年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失败后,您回到家乡。1940年,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乡中队民兵,拿起武器和盘踞在南洋的日伪军作战。1943年,经盐东县委任命,您担任南镇乡乡长(1941年南洋区改属盐东县,南镇乡现址属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曙光村、环保科技城凤洋村、新港村),在为新四军筹粮筹款、运送兵员和贯彻党的“二五减租”政策方面,在阻击敌人下乡扫荡、保护治下的人民免受日伪军蹂躏摧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斗争中,您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您总是勇往直前,坚定不移。1946年,您调任南洋区财粮助理,管理全区的财物和粮食调配。1948年,您兼任南洋区民建乡(在今天盐城经济开发区新河、新丰村一带)乡长,参加了第二次解放盐城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底,您调任新洋区(在今天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和盐东镇一带)民政助理,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婚姻自主和婚姻自由政策,解放大批童养媳,打破封建买卖包办婚姻;您访贫问苦,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951年,您调江苏省第五劳改管教队,担任中队长、七大队代理书记等,管教、惩治全省的部分反革命分子。1955年,您调盐城专员公署商业局工作,其间,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安排妻子和子女回乡务农。1962年,您被任命为政协江苏省盐城县委员会秘书,您除了完成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任务外,还代表盐城县委重点到大冈和步凤人民公社帮助工作。社教运动开始后,您参加江苏省盐城地委社教工作团,驻大丰县白驹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您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结合白驹公社的实际,团结公社党委一班人,立足对干部的教育,稳妥地解决“四清”中的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公社里的干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您担任盐城县委第一接待站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全国各地红卫兵来盐串联和本县人民的上访问题。1970年,您左腿受伤,1971年您响应毛泽东同志号召,到盐城县五七干校参加劳动,1973年,您担任南洋供销社经理。1982年,您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盐城县委机关的情况,直到1984年病逝。
  动荡和伟大的时代造就出名的人物。先考永清公就是从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名人,是我们大家衷心热爱的父亲。我们兄弟姐妹曾经和他长期生活在一起,他的音容笑貌和崇高风范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我们做儿女的,多想再次聆听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随着时光的流逝,儿女们增添的不仅是无尽的怀念,还有我们对他老人家品格更深刻、全面的领悟。在父亲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愿把深切的怀念化作浓墨重彩的一笔,献上儿女的祭奠和思念!
  我们纪念先父诞辰100周年,就是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高贵革命品质。先父的血脉和生命就是尽职尽责、艰苦奋斗的彰显。无论是在战争年代或新中国建设时期,他对工作始终是竭尽全力,一刻也没有松懈停歇,直至生命终止。先父一生操劳,为革命东奔西跑,无论党把他放在哪个岗位上,无论是升职还是降职,他都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没有半句怨言。在我的记忆中,在父亲的情感世界里,始终流淌着他对人民、对同志、对亲人真诚关爱的浓情厚意。
  敬爱的父亲,您一生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敢于直言,秉公办事。您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处事宽容,乐于助人,品德高尚,曾经帮助了很多生活困苦的群众。您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您一生的行为准则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您性格倔强,不畏强暴,不畏强权。文化大革命中,盐城非常出名的群众组织要求您加入他们的组织,您申明自己作为共产党员,断然不参加任何其他组织的原则,并拒绝了他们提出的由您宣布对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实行监管的决定。我清楚地记得,1970年,南京来了3个人,他们拿着经县革会组织组签署要求接待的介绍信,气势汹汹找您了解,您介绍了入党的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情况。他们在您的住处趾高气扬地等了五个小时,不见您回来,大为恼火,认为您与被调查的人是一伙的,企图把您揪到南京进行批斗。您回来后,与他们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说理斗争,大义凛然地怒斥他们,实事求是地说明了这位同志在战争年代的表现,说他保护了革命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您凭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共保护了近30位与您一起共事和工作的同志。
  敬爱的父亲,您面对日本鬼子呼啸而来的炮弹,面对日伪军的穷追,面对叛徒和汉奸的告密,面对自己痛失次子的残酷打击,面对自己大哥离世、二哥大腿残疾,面对自己前妻的病故,抑或面对病魔,您总是从容应对,表现出了坚毅和刚强。对子女,您总是充满了爱。父亲,您离开我们已近30年了,在这30年里,我们继承您在世时留下的家风,虽然姊妹5人中大多下岗失业,但我们时刻不忘您的教诲,谦虚谨慎,勤劳俭朴,正直做人。您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变化,物欲横流,在您的教诲和恩德影响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我们兄弟姊妹都可谓家兴业旺,姊妹4人在城里住上了套间,大姐在农村住上了楼房,走上了温饱和富裕之路,后嗣都快乐地生活着。拆迁后,我们在环保科技城馨港雅居分得了一套122.31平米的住房。我们的母亲今年已经83岁了,现在也轮流在各家居住,生活得很好。您的长子、长孙、长孙媳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您的长孙在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工作,并被提拔为领导干部。现在,您有了曾孙、曾外孙和曾外孙女,已经享受四代高香了。在您的孙辈中,有的是人民警察,有的是高中教师,有的在工厂工作,有的自谋职业,有的在学校读书,都能各得其乐;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将从容面对生活,以此回报您的养育之恩,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丁振涛,1957年生人,原江苏省盐城市外贸电子公司负责人之一,著有多篇党建和经济管理类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十余篇。本文系其为其父亲诞辰100周年写就的祭文。
  (责任编辑 王曦)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走在深圳的街头,温润的春风拂过脸面,给人一种柔如雨丝的快感。不经意间,红艳艳的木棉花映入眼帘,只见它们在光秃秃的枝头上竞相开放,显得分外耀眼,分外妖娆,渲染出一幅春意闹的美景。我心头不由得一阵悸动,又是木棉花开了……  十年前,我背起行囊,在父亲默默送行中南下,来到深圳寻找我的梦想。那时的父亲,精神矍铄,在我心中一直是高大坚强的男人形象。父亲没有读过多少书,不善言谈。记得那天,我临行时,
期刊
整流机的嘶嘶声、镀缸转轴的搅拌声、烤箱马达的轰轰声,还有墙壁上两台大型排风机的哗哗声,顺着声音放眼望去,车间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蓝色身影,还有五金首饰电镀后一束束金光闪闪、银白亮堂的色泽光芒。看着这些欢乐的色彩,此刻的我多了些许的感动和成功的喜悦。不知道为何,透过那愉悦迷离的眼角余光,思绪仿佛又把我带进了那段不久前曾经发生的故事。  曾记得,当信誓旦旦地离开校园后,我独自一人南下来到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
期刊
她在诗歌里过活,在诗歌里过独属她的慢时光。  “人老了,哭出来就可耻了”,因为不能哭,因为这倔强,所以余秀华选择了诗歌,诗是对她唯一的救赎,摇摇晃晃的人间唯一的拐杖。她由于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一生与不幸结缘,她用了很多年才学会走路不摔跤,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要用上好大的力气,她至今说话仍然口齿不清。  读她的诗,那里是诗意人间,真实、苦涩而浪漫,一颗雨珠抱着一颗雨珠,一层意象裹着一层意象,一种
期刊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直以来我都用这句话来约束自己。男子汉不能轻易落泪,这成了约束我的信条。上了高三这一年,我也因为这奋斗的高山难以逾越流下了好多泪。  一个人在自己的战场上披挂上阵,搏击厮杀,拼尽全力,却落得个马革裹尸,回忆战场那血色残阳,也只能让男儿流泪了。  “不拼不搏高三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这是高三课堂特有的条幅,我就是在这条幅指挥下拼搏奋战的斗士。为了取得好成绩,我拼尽一切。每天七
期刊
中国人对“春”怀有无限的感情。“夏天”在古诗词中极少出现,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算是“夏天”里最闲适的一首了。因为“夏天”总是给人一种慵懒无聊的感觉,炎热的暑气逼得人没有诗情。“秋天”则完全被“悲凉”的情绪给笼罩了,自“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中国古代诗人几乎是“无秋不悲”的,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是个例外。冬季往往给人以严寒的痛苦,秋天还只是悲凉,冬天诗人们直接被冻得“苦不堪言”了。因而,
期刊
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喜欢在妈妈给他倒满温水的水盆或浴缸里,用肉肉的有着窝儿的小手,兴趣盎然地拍出水花,水花那么的细小,那么的嫩白,那么的奇特,那么的神秘。他那无邪的脸蛋儿,透出了可爱的红晕与笑容。  当他步入幼童的时候,不论春夏,还是秋冬,水桶、水沟都能成为舞台,都能成为他憧憬的所在。他走近水桶,走近水沟,喜欢将平静的水面,搅出白色的水花。在阳光下,水花那么的晶莹,那么的漂亮。他的一双小眼兴奋得
期刊
用人之道  阿强全凭自己奋斗,40出头就调任局长,仕途一帆风顺。  一天,局里干部召开大会,8点召开。为了严肃纪律,会议专门设了迟到席。综合科的李科长迟迟未到,会议照常进行中。李科长满头大汗急匆匆进来时,只见局长虎着脸严肃地说:“请李科长到迟到席就座。”  大家一愣,旋即明白了,新来的局长言必行,行必果!面对大家的目光,李科长脸青一块紫一块,窘迫极了。  时隔不久,阿强约李科长谈话,鼓励他好好干,
期刊
窗格下有一株紫丁香  阿呆和仁桂均来自僻远农村,两人相识于高三。  阿呆的家位于武秀之深山凹,整个村落为高山环绕,那里树木葱茏,风光旖旎,自然环境优美。但因为山多田少,地理位置偏远,所以当地的百姓普遍贫穷。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之下,阿呆从小养成了乖巧听话、勤奋好学的习惯。但不知不觉中,阿呆也变得孤寂和沉默寡言。阿呆的不善言谈使他的朋友极少,更不用说与女同学有交情,谈恋爱了。唯一让阿呆及全家引以为傲的就
期刊
一个人不小心落入海中,当他正在垂死挣扎的时候,一只海豚游了过来,把奄奄一息的他驮在背上,快速向岸边游去,海豚用尽全力将他甩到岸上。当他睁开眼庆幸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却被眼前鲜红的海水吓坏了。原来,海豚的鳍被岸边的石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血喷泉似的在蔚蓝色的海水里蔓延。望着吃力游走的“救命恩人”,望着触目惊心的血路,他心里万分感激,想着,这个特殊的救命恩人,他这一辈子都会铭记于心。  他在岸边经过漫
期刊
寇  败给自己  还是远远小于败给一个名字  我只是落草  而无胆量 无兵器 无乌合之众  山林险峻幽深  日久的大雾  加剧了寒冷  不能成为肋骨  连叹息也不能  在一场合适的雪中  终于落荒而逃   2015年末,唯一的雪  在那场雪之前  她自带光亮在雪夜走了许久  理由微弱,不能燎原  倒逼的是越积越厚的冷  源头来自最长最尖锐的刺  心如扑腾的荆棘鸟  她在寅年  挥霍并透支一生运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