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且,材料的选择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有一节课,让我受到深刻的启发。
  那天,是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维护受教育权》的第一课时。让同学们讨论了受教育权的问题:小英该不该辍学打工。同学们进行了发言。讨论的结果是:同学们还是认为应该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按照我设计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学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时,我进行解析:从个人享受权利的角度看。当代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只有接受教育……所以,公民享受教育权利是为了自身发展的基本需要。
  接着我再进行举例:
  材料: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大学生、研究生张宗友,2001年在南京大学考博成功,成为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博士生。张宗友曾因家贫面临失学,金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予以援助,使其得以继续学业。在救助期间,张宗友不负众望努力学习,2006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自工作以来,先后获得文学院第七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程千帆奖学金,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党员等;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希望工程的宗旨主要在于救助失学儿童与少年,使他们获得同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成长为有用之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应有的力量。张宗友通过自己的奋斗和业绩,努力地诠释着这一宗旨。
  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观点:知识改变命运,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同学们认同这个观点,但一个同学提出质疑:“‘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在经济发展相对活跃的重庆地区,2009年有上万名应届高三学生放弃参加高考。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找不到工作,起薪点很低;有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还不如中专生,面临就业困难;还有的学生直接举例:我父亲小学没毕业,不也照样赚钱吗……对于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当然是不置可否了。
  这节课我想我备课不充分,等一下该如何收场呢?我觉得头皮一阵发麻,但是稍微理了理头绪,我把这些问题先抛给学生,听听学生的看法,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再谦虚一点,留在课后也可以。于是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针对第一个问题先让学生谈谈他们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放弃高考的学生可能有的本来学习就不好,要考上好的大学不大可能,干脆停下打工;有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希望早点出去打工;还有的认为即使上了大学也难以找到好的工作,不如早早出去打工。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有的同学提出他们的观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很多都去考公务员了,或者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不进、非大城市不去;都往本来就人才济济的地方跑,竞争非常激烈,当然工作不好找,起薪点也就低了。
  我说:“没错。中专生、职校生比较务实。找工作的起点较低,不计较太多,当然工作好找。而且现在我国人才的比例有些失调:高级技工人才缺乏,高学历者失业的人数在增多。”有的学生又说:“有些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人才过剩。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要接受教育了呢?”学生眼里露出迷茫的眼神。
  针对学生直接举例:我父亲小学没毕业,不也照样赚钱吗?我请这位发言的同学谈谈。我问他:现在坐在这里,是否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不读了呢?是否就要接父亲的班呢?他的父亲对他的学习有着怎样的看法。
  结果这位同学站起来,挠挠头皮,不好意思地说,他的父亲对他的学习很重视,他父亲当年就是文化水平不高吃了很多苦头,现在的社会,不多学习是跟不上时代要求的。班里的同学都笑了。
  针对第二个问题:大学生还不如中专生、职校生好找工作。我请同学们发言,讨论该如何解决。大多数学生认为,还是应该多接受些教育。只是,就业和成材的观念要更新。有的学生发言说:“可以再到中专、职校接受再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现象让人关注。我问,大学生“回炉”是不是接受再教育?我问学生,技校、职校生的受教育,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与课文的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有没有矛盾?
  同学们发表了看法:“这是我们就业观念的改变,不管是职校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是受教育。”接着,同学们都看出与本课的知识内容并不矛盾。
  最后,我小结说,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多学知识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的。正确的选择升学与就业,基础还在于自身的学习。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受教育。而这恰恰印证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这一内容。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群体是教师必须面对的,忽略了这一群体就无法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将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实施途径,号准后进生后进根源的脉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针对后进生心理特点,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中许多学生处于后进生位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那么,如何用创新理念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经
摘 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汉代灯具特点的描述,就历史文物的细节探究其给历史课堂带来的环保教育意识。  关键词:历史;灯具;环保;教育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大气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重大威胁,成为全世界环境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造成的恐慌
走廊文化是以走廊为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相关文化设施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主要通过设计制作的展板、标语、横幅、牌匾等形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规范、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