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精神权威性的形成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期天皇制集政治权力和精神权威于一身,幕府政治后,天皇政治权力被剥夺,但其精神权威性仍根植于国民心中。它的形成与宗教联系密切,通过与神道教、佛教、儒家思想的改造和融合,天皇的精神权威性逐渐加强,天皇至上成为日本等级制预设的最高伦理,在今天的日本社会仍然举足轻重。
  【关键词】:日本 天皇 精神权威性
  人神合一的天皇在日本国民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精神权威性一直延续到今天。学界对日本天皇制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昭和时期,本文拟从天皇观形成开始,到幕府政治止,系统的探究天皇精神权威性的确立过程,为分析现代日本的政治生活奠定基础。
  一.天皇精神权威性的确立
  神道教
  原始神道神灵信仰诞生的过程,是日本天皇观最终确立的重要根基。原始信仰发展到产神灵崇拜,产生神灵附着的概念。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日本人产生了灵魂观念,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前往另一个世界,由自然崇拜转向灵魂崇拜。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水稻生产在日本普及,农耕制推动了氏族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有血缘基础的祖先神崇拜。神灵与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原始神道开始走向有形化。同时,负责祭祀的首领氏上成为“祭政合一”的开始。日本最早的政权——大和政权建立后,这种“祭政合一”的模式得到强化。由于天皇在政治上取得了更大的权威性,各个氏族的平等状态被打破,集权的过程中,精神权威性也逐渐集中于天皇身上。
  同时,神话是原始神道教中君主精神权威性的基础。“日本天皇制便利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统合了早先不同氏族的神话使其系统连贯成一个整体,并且将天皇巧妙地编入其中 ”,天皇成为神(天照大神)之子,经过数十代口耳传诵,这成为日本人心中不可颠覆负的真理。
  佛教
  在原始神道教的基础上,天皇精神权威性的最终确立同样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早期,佛教的影响最为深远。“如果没有佛教的传入,长期‘神佛合习’的互补过程,要想从神道中直接抽绎出普遍的神学理念与政治哲学是不可能的”
  最初佛教遭到了氏族贵族的反对,“主要体现为是以苏我马子和物部首屋为代表的两大氏族权力的不同立场。” 前者代表新贵族,企图通过引入新的宗教来打破旧贵族对于权力和权威的垄断,最终圣德太子上位,佛教开始被用来强化皇权。一系列佛教文化的出现,使天皇在精神方面又披上了一层神的外衣。圣武天皇时期,天皇制度最終成熟,佛教也上升到了“镇护国家”的地位。关于佛教在当时发挥的作用,日本学者井上清教授说道:“提倡佛教的政治意义是:一方面为了用这种超‘氏’的新信仰来统一贵族的思想,一方面使中央和地方的氏姓贵族和群众对朝廷的威力产生强烈的印象 ”。
  儒家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启动于圣德太子改革” ,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儒家文化。在尊王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强化君权,圣德太子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冠位十二阶”表面来看是用不同服饰来体现官阶的大小,“实质上,它是用不能世袭的官阶等级表示身分高低,是封建等级制的雏型。 ”;《十七条宪法》则充分体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提出“国靡二君,民无二主”,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总的来讲,“圣德太子的政策可以说是企图压抑豪族的势力,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古代统一国家 ”。
  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在天皇精神权威性的建构过程中,始终都与政治性联系在一起。正是统治者在政治层面不断强化天皇的地位,才使其在脱离了政治属性后仍然高居精神权威的宝座。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宗教和文化与日本本土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天皇观,而对外来宗教的排斥则是为了捍卫这个民族主体性的地位。
  二.日本天皇观的延续
  天皇与神话中的神灵捆绑在一起,从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拥护的象征。“历代的统治者通过对这个神话的宣传和祭神活动,不仅可以使日本人服从‘现人神’的权威和统治,而且可在对外矛盾激化时用来动员全民族一致对外” 。明治维新的政治家就是将拥有绝对精神控制的天皇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创建出具有浓厚军国主义的“皇国史观”,例如“将‘八紘一宇’曲解为天下一家尽归天皇,鼓吹发动战争“解救”他国民众,唆使国民为之献身 ”。
  值得警惕的是:尽管二战后盟军占领国在日本对天皇的权威性进行了打压(战后的“和平宪法”剥夺了天皇的一切政治权利,且否定天皇地位来自神谕,使其“政教分离”),但天皇的精神权威性并未由于宪法规定其只能成为“象征”就消失殆尽,其继续与政治属性和宗教属性(神道教)联系在一起,为日本右倾保守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国民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曦:《日本天皇观的民族主体性特征——以天皇观对外来思想的受容和排斥为中心》, 宁夏大学学报2012年2期
  【2】 蔡一麟:《日本天皇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5月
  【3】 盛晓明:《神道与日本政治》,浙江大学学拫,1997年年3月刊
  【4】 (日)井上清:《日本历史 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0页
  【5】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6】 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8页
  【7】 (日)依田熹家:《简明日本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8】宋益民:《论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日本学刊》,1991年5期
  作者简介:陈美涵(1997—),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本科线在读,历史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共产党统领四方,企业发展必须以党建工作为基础,当前新形势之下的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着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不少企业开始重视自身党建工作,不过还是有很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本文基于对电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概述,指出了目前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讨论了新形势之下的电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希望给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 基层党建 政工工作  1引言  在我国,党建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项特色工作,其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到一起将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为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将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到一起,形成合力。本文从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其他电力企业的该类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 思想政
期刊
【摘要】: “伦理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卓越贡献。习近平伦理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进程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试图从从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主观条件三个方向来分析,试图探究习近平伦理思想形成的背景,以此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
期刊
【摘要】: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常规性的治疗,给予了患者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存在困难,传统儒家文化根深蒂固;行业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政策上还未纳入医保范围,服务费用昂贵。社会工作从临终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末期的质量,链接相关医疗资源,推动临终关怀政策的发展,协调病患及其家属照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临终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殊重视和特别保障。然而该项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健全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迫在眉睫。  【关键词】:未成年人 社会调查 困境 完善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  未成年人刑
期刊
年少时,我常常做关于武侠的梦。那时候看了很多金庸、古龙的小说。我相信那些飞檐走壁的侠客,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平时虽然看不见,但既然是大俠,当然要忙着行侠仗义,怎么会轻易出现在世人面前?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度过了小学。  我的大侠梦,让我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多了一层模糊的滤镜。我时常会幻想,说不定在哪个山崖之下,有一本秘籍等着我。练会了之后,我要荡平天下不平事。可惜,我居住的城市,没多少山。我的大侠梦,自
期刊
【摘要】:社区阶层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要从两方面去理解,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本文从社区阶层化的概念写起,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区阶层化的现状及特点,以及它的发展趋势,最后写了社区阶层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社区阶层化发展已经无法避免,我们要趋利避害,使社区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区阶层化 房价 社会阶层  1社区阶层化  1.1社区阶层化的含义  关于社区的阶层化, 人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企业,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企业管理的根本所在是管理好了人。因此,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企业管理 思想工作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同步,必须与企业发展协调,必须与员工思想共振。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搞好经营、提高效益。企业职工的思想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产经营相联系。因此,企业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效
期刊
【摘要】:福利研究一直都十分重要,因为人们将提高自身福利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传统的福利主义研究视角在对于福利主义的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因此阿玛蒂亚·森对福利主义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阿玛蒂亚·森 福利主义 批判  人们生活中的福利状态能够成为各个学科共同关注研究的话题,主要是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终极目标就是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使他们获得幸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
期刊
【摘要】:煤矿企业女职工对于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加强企业女工组织建设,提高女工组织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女职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女工组织的安全协管职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煤矿企业工会女工组织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引言  尽管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性质,女职工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比较小,但女职工的工作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