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常规性的治疗,给予了患者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存在困难,传统儒家文化根深蒂固;行业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政策上还未纳入医保范围,服务费用昂贵。社会工作从临终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末期的质量,链接相关医疗资源,推动临终关怀政策的发展,协调病患及其家属照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
  临终关怀是一个沉重却又不断被提起的话题,临终关怀萌芽于17世纪初,它的提出与兴起源于西方。最早发起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英国护士桑德斯因为长期服务于晚期肿瘤病人,亲眼目睹了垂危病人的痛苦。于是在1976年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临终重症老人的临终关怀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中尤其是对临终重症老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护理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相关护理人员专业性缺乏、政策缺失,国家急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一、临终关怀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儒家文化理念束缚
  传统的观念约束着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首先是死亡观念,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下,大家对死亡的观念深深忌讳,往往会以“善意的谎言”来隐瞒老人的病情,但这种做法却难以提高老人生命末期质量,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对老人的关怀照料。二是孝道的观念,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及孝道观念使得病患家属保持着深度的治疗理念,认为只有挽留临终患者的生命才是首要任务,在主观上忽略了患者自身的感受,让老人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这是一种病态的孝道。
  (二)核心型家庭数量的增多,使老人内心孤独感提升
  目前的家庭多数为小型化、核心型家庭,成员为421模式即一对夫妻照顾4个老人。老人的生活多数为空巢、独居。当老人进入临终期,子女在生活中难以对老人保持着高度的关护,而单纯以医疗来救助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多数老人生命末期所期待的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感情的凝聚和家庭的温暖。核心家庭中的子女数量较少,但需要赡养的老人却很多,在经济层面也存在较重的负担,一方面是老人最后生命的“孝道”,一方面是未来生活的经济负担,无论哪个方面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社会工作介入到临终关怀服务中,可以为老人提供心灵上的灵性支持,运用哀伤疗法使家属尽快脱离悲伤回归正常生活。
  (三)学科领域不明,缺乏政策法律支持
  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层面较国外目前情况来说,仍旧处于雏形阶段。相关教育文献只存在于医学、护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还未能拓展到多种学科中。对于临终关怀学科、姑息治疗模式等界限不明,严重阻碍了临终关怀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也限制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临终关怀服务领域的运用,造成我国临终关怀服务中的社会工作者数量不足,实践经历和灵性护理经验的缺乏。另一方面,临终关怀的治疗还未纳入医保范围,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机构在生存发展上也存在问题,因此某些机构内的服务费用上消费较高,难以让大家接受。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一)转变死亡观念,提供心灵关护
  社工以个案工作为基础,从优势视角角度出发,为老人建立自信和生存的勇气。从临终患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姑息治疗模式使患者在心理上不再惧怕孤独,在身体上能减轻病痛的折磨,由内到外的改变着患者的状况。但每一个患者都是单独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用尊重的眼光去看待临终患者,听取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想法,認同他们的行为。
  (二)链接医疗资源,促进政策支持
  临终重症老人在医疗资源上的花费是巨大的,但所起到的效果却较小。各种昂贵的药品难以通过医保等方式进行报销,一些救助设备费用较高。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人链接临终关怀宁养病房或服务机构,一方面可以缓解老人紧张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还可以将免费的物质救助渠道链接给患者家属,减轻经济负担。社会工作介入到临终关怀服务中,可以明确临终关怀、姑息治疗模式的学科分类,确定理论的界限,为理论指导指明方向。国家也可以为家庭社区式、综合医院专区式、专门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进行财政补贴、慈善捐助等,并将临终关怀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内,用制度化来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提供支持。第一、由国家组织召开临终关怀培训机构,为相关医疗护理人员提供临终关怀实践服务培训,培养临终关怀服务团队,提高服务人员质量,更好的参与到临终关怀服务中去。第二、实施试点项目并逐渐推广化,如“长春模式”:将养老、医疗、临终关怀教育三者整合起来,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社会保险模式。
  (三)协调关系的发展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协调者。一方面医患关系的协调者,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资源的丰富却无法满足人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矛盾的增多,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需要优化医疗资源,减少并协调医患矛盾和社会冲突,降低医疗风险。另一方面临终关怀内部成员的协调者,内部成员纷杂,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对成员的职责进行分工和界定,社会工作者成为中间的和谐纽带。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临终关怀的意义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比疾病范式更为有效,它能从“身、心”两方面来舒缓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及家属更好的处理模式,让患者有尊严的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养老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昭. 生态系统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康复科的研究[D]. 南京大学,2016.
  【2】 马芒,邓金叶.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及其发展前景[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1):30-42.
  【3】 兰歧. 医务社工介入空巢老人临终关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孙朝庆(1997—),黑龙江大庆人,沈阳化工大学
  李贺(1983—),辽宁新民人,社会学专业,研究领域:应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实务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乡镇成校如何紧跟时代节奏,发挥社区教育三级管理体系优势,获取最大效益是摆在我们成教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钱清镇实际情况,在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中从目标任务、网络架构、机制创建三个方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目标任务 网络架构 机制创建  一、围绕一个目标  首先,社区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在我看来,社区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需要,要完成这一使命,必须
期刊
【摘要】:对基层企业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开展思政工作的意义和优势,最后分析有效的创新路径,提高基层企业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水平。  【关键词】:基层企业 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1引言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用于武装员工头脑,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素质水平的工作。党建思政工作对于员工积极工作态度、热情学习态度、充分的归属感等情感的保持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员工责
期刊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转型,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其内容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通过对巢湖半岛X镇Y村的调研,了解一个非贫困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为数不多的贫困户精准帮扶的成效如何,贫困人口是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稳定情况,以及可以进一步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的经验总结。  【关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间分工合作加强,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全球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步增加。 “一带一路”为陕西省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通过对陕西省服务贸易政策的分析,抓住陕西服务贸易政策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一带一路 陕西经济 服务贸易政策  1.陕西省服务贸易政策的概述  1.1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定
期刊
【摘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职工整体的思想水平,让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单位的发展目标保持在同一高度,并且也利于提高党员的党性教育,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而充分发挥他们模范带头的作用带领职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对于单位而言也是提升单位形象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深入实施,更是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成为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新时期,林业企
期刊
【摘要】:工商、质监和食药监的“三合一”改革,解决了市场监管领域的多头执法问题,也造成了行政主体在市场监管体制的职责划分的改变。本文从行政主体的视角来研究,有效的市场监管除了需要体制的改革,还需要监管部门之间的高效合作,树立无缝隙政府理念,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关键词】:市场监管 行政主体 体制改革  1.背景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针对企业来讲,目前主要应对的问题就是纪委何如履行好监督职能,从而在保证监督能力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本文以厦门公交集团实际工作为例,就企业纪委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能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 纪委 监督职能  201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统领四方,企业发展必须以党建工作为基础,当前新形势之下的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着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不少企业开始重视自身党建工作,不过还是有很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本文基于对电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概述,指出了目前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讨论了新形势之下的电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希望给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 基层党建 政工工作  1引言  在我国,党建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项特色工作,其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到一起将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为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将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到一起,形成合力。本文从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其他电力企业的该类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 思想政
期刊
【摘要】: “伦理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卓越贡献。习近平伦理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进程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试图从从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主观条件三个方向来分析,试图探究习近平伦理思想形成的背景,以此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