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三种关系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用好统编教材,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须处理好阅读教学的三种关系:教读课、自读课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单元主题与语文知识的关系,阅读教学“1与X”的关系。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教学
  一、教读课、自读课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一)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关系
  统编教材关于阅读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以往的精读课、泛读课改为教读课、自读课(含课外阅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完全不同,且意义更为明晰。前者侧重于“读什么”,后者侧重于“怎么读”;前者注重“内容”,后者注重“方法”;前者是“授之于鱼”,后者是“授之于渔”。
  1.教读课是学习阅读方法的课
  “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自然是“教方法、教策略”。教读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其阅读策略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开展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什么,从哪里切入,如何理解;局部与整体、表达方式与内容主旨、读者与作者、背景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怎么找到线索、文眼、中心句……诸如此类的阅读技巧、策略,是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的核心任务。钱梦龙老师说:“所谓‘教’,也不是把自己已经认识了的东西全盘端给学生,而是着重介绍自己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摸爬滚打,尽可能自求理解,进而领悟读书之法。”[1]42
  2.自读课是运用阅读方法的课
  “语文课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掌握这些阅读策略和方法,最后达到‘不待教师教’而‘自能读书’的目的。”[1]182这个目的的达成,固然需要“教读课”的“师傅领进门”,但更需要“自读课”的“修行靠自己”。自读课,就是学生用教读课中学到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去阅读另外一篇文章,去阅读除此之外的文章。它一方面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能不能应用,应用得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则通过不断训练,自我修正,熟能生巧,成为自己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因此,自读课是独立阅读、独自思考、形成独到见解的阅读课,是学以致用、“以身试法”的应用课,是自己圈点勾画、横抄竖批、涂涂改改的操作课,更是自己阅读成长的练兵场。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教读课、自读课都注重课内阅读。相比于以前的教材,统编教材更重视课外阅读,因为它将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地置于教学体制内。
  1.课内阅读是精读,注重质的提升
  无论是以前的精读、泛读,还是现在的教读、自读,都是课内阅读,唯一不同的是阅读要求和主体参与程度。精读课一般是教师参与多,阅读得仔细、精确一些;泛读课一般学生参与多,阅读得相对粗略、模糊一些。统编教材的用意很明确,虽然都是课内阅读,但教读课是教阅读策略和方法,自读课是学以致用,用阅读策略和方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内阅读重在掌握阅读的本质,学会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统编教材非常注重“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任务清晰,目的明确,且与课外阅读呼应。一课有一课的策略,一单元有一单元的方法,这样课课相连,单元共融,形成多样化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可见,无论是教读课还是自读课,都侧重于阅读策略和方法的习得,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精读课。
  2.课外阅读是泛读,注重量的积累
  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是指课堂之外的阅读。“得法于课内”的策略和方法,要得心应手地运用,常常需要熟能生巧。至于道德品格、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需要形式多样的大量的课外阅读的浸润。厚积薄发,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没有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能提升的,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言,语文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2]10。
  二、主题与语文知识的关系
  统编教材的选文编排,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又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这种双线并举的结构,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学科特质。
  (一)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文以载道”。文道一体,“道”借“文”而表情达意、阐述观点,“文”为“道”提供合意之载体。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2]4显然,单元主题结构体现了国家意志,表达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做人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修养等,这是立德树人的需要。同时,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梯度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学习同一主题不同文体的文章,以及文章中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乃至遣词造句等,如何各自服务于不同文体的文章要求,力求更好地表现内容,这是语文学习规律的需要。“好鞍配好马”,“鞍”为“马”服务,“好马”只有在“好鞍”的基础上才能千里驰骋。因此,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要由形式来表现。
  (二)范例与学习的关系
  教材呈现的经典作品是最为典范的汉语书面语言的表达范本,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这些范本中的语言,学习范本如何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正确的观点、抒发真挚的情感、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叙述生动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双线结构中,主题与形式相得益彰,目的就是要我们学习语言是如何为主题内容服务的,不同语言形式又是如何为不同主题或同一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多样呈现的。因此,教材呈现的课文,就是我们学习语言的范本,就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内容。
  單元主题与语文知识的关系,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三、阅读教学“1与X”的关系
  当前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学生要忙于考试,没有时间读书,他们的语言越来越苍白。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温儒敏教授“要求阅读教学实施‘1+X’策略,即每教学一篇课文,附加几篇泛读或课外阅读的文章”[2]10,以此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不读书或读书少的现状,提升语文素养。
  “1与X”的关系,表面上看仅仅是增加几篇文章而已,但选择哪几篇、哪类文章是关键。教师把握“1+ X”阅读教学策略,关键是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类比原则
  所谓类比原则,指的是所教学的一篇课文和课外几篇文章之间是同类别的。这个类别可以是主题、方法、价值观。比如我们在教学《秋天的怀念》的时候,表现“母爱”主题的,可以附加朱德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丰子恺的《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学《台阶》的时候,表现“父爱”主题的,可以附加朱自清的《背影》、赵丽宏的《挥手》、龙应台的《目送》、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又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散文诗两首》,需要学习象征手法,可以附加老舍的《日》和《月》、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雷电颂》,等等。当然,类比的标准多种多样,关键看教学的需要和与学生的适切性。
  (二)相关原则
  所谓相关原则,指的是所教学的一篇课文和课外几篇文章之间是有关联的。教学《孙权劝学》的时候,关联到如何学习,则可以附加《为学》节选、《学记》节选、《论语》节选以及王安石的诗《劝学文》等。
  (三)相似原则
  所谓相似原则,指的是所教学的一篇课文和课外几篇文章之间存在某一点的相似之处,换言之,不求完全相同,只求一点相似。比如教学《纪念白求恩》,可以推荐阅读《我在中国那些年:陈纳德回忆录》(陈纳德著,李平译)、斯诺的《西行漫记》、郑大藩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这些文中的人物都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又如教学《邓稼先》,可以附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鲁迅自传》、《少年爱因斯坦》、艾青的《忆白石老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诸如此类,我们可以追求主题相似、写法相似、写作背景相似、主人公相似、年龄相似、描写对象相似,尽可能多地呈现多样化的文章,拓展阅读面。
  (四)对比原则
  所谓对比原则,指的是教学的一篇课文和课外的几篇文章之间是相反或相对的关系。比如教学《太空一日》,可以附加南方日報的《悲壮的两小时》,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工作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是保证成功的关键。又如教学《孙权劝学》,可以附加《伤仲永》,让学生体悟后天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教师的价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近几年海原县水产技术人员在关桥乡利用草肥资源和有限的水体进行水产养殖,已成功总结出一套适合南部山区的水产养殖技术,亩产鱼量可达350-400kg,产值3500-4000元。现将该项技术
较之以往的教材,统编教材在古诗词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编写意图的表达形式上有了新的改进和突破。但受限于教材的承载力,古诗词的编选也难免有所局限,如数量上略显不足,部分主
摘 要:言语形式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领域中的重大理念创新。然而,学界对于言语形式教学的解读纷繁复杂,带有日常概念的随意性,甚至存在众多误读。挖掘言语形式教学的语言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梳理言语形式教学的概念内涵,描画言语形式教学研究的路线图,是推动该创新理念成为新的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推动言语形式教学由日常概念转化为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发展和深化言语形式教学实践的前提。  关键词: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教学;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先结果后整形等5条修剪原则和适合矮化密植的低主干、窄小冠、高光效丰产树型。并依据夏剪为主,冬剪为辅的原则,对主枝、二次枝、枣吊进行连续摘心、抹
随着传感器和其他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地观测网络的建设和启动.空间数据的高性能处理和分析成为摆在地学工作者面前的瓶颈。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按照不同地学领域(陆地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保墒旱直播幼苗旱长栽培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宁夏已审定通过的生育期在140—150天的水稻品种,应用水稻保墒旱直播幼苗旱长技术都能正常成熟,表现
为了选择出能最大限度保墒、提墒、增温又不致严重影响降水入渗的秋季覆膜地膜适宜覆盖度,达到节本增效、提高秋覆膜技术经济效益的目的,2005—2006年我们在玉米上进行了不同幅
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VR-GIS)是一门综合虚拟现实和地理信息系统特征的新型技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城市数字防洪系统在防洪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以哈尔滨城区段三维
摘 要:语文学科的美感通过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是一种和谐的整体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恪守“圆规法则”,学科的种种问题要用学科自身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点,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课堂教学的把控,呼唤真正的语文味。语文课本该是自然和谐的,智慧快乐的,魅力无限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属性
高中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人为本, 永远是教育最为朴实而又高尚的追求. “文本” 因 “人本” 而生, 也因 “人本” 而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