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gador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校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状: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弱,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有“启而不发”之感,理想的课堂是多向的交流,但是现实往往却是单一的传授。而运用对话式阅读教学能够较好改善这一现象,通过师生、文本、编者等多元的对话,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为了在教学中有效使用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实际,经过整理加工,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模式的操作程序可以表示为以下四个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职校生对于语文阅读缺乏主动性,因此,创设有效的情境至关重要。教师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会自然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继而和作者、和文本进行发自心灵的对话。创设情境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课前,搜集、阅读课外资料。
  教材所选的很多文章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精品,但是往往年代距离学生太远,造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障碍。因此,要想办法缩短时空差距,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文本学习的资料,比如作者的生平、作品、和文章有关的照片、视频,将抽象的纸上文字一部分还原为可感可观的形象,丰盈他们的认识,激起学生进一步和文化对话的兴趣。
  (2)多媒体导入,观看情境资料。
  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心灵就受到震撼,从而产生不同的期待,便产生了迫切了解文本、阅读文本的积极性。例如,生命这一抽象的话题很难去理解,这时,通过“刚出生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春雨滋润下拔地而起的小草,石缝中一株迎风摇曳的小花”这些图片的展示,加以一段深情悠远的背景音乐,很好地开启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3)教师范读,吸引学生主动倾听。
  对于一些以情见长的文本,教师自身范读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在教学《雨巷》时,我先播放了一段伴随着淅沥小雨的轻音乐,随后在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全文,雨声嘀嗒,音乐悠长,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起诗中的情境,甚至于不知不觉就开始跟着老师一起朗诵起来。
  2.自读自悟,质疑问难
  倾听文本的第一步就是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读”。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教师只是象征性地给予学生一点阅读时间,就开始课文的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对话。须知彼时的学生,没有思考也没有感悟,硬要“对话”,学生的回答也只能流于表面。
  因此,我在学生阅读文本前,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自我理解、自我剖析、自我感悟的过程。这就是倾听文本的第二步“自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正确理解文本,产生积极的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要教授学生一些语文学习方法,一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于文本中的精彩处、疑难处、中心句等地方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二是教授学生学会多种形式的“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往往文章便已经通了一半;三是教授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文章的精彩之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想、评价等,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读书效率。
  3.多元对话,交流共享
  对话式阅读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以往不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是学习的创造者,教材宛若一部曲谱,不同的学生会演绎出不同的美妙音乐片段,而组合在一起就是华美的乐章。这一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在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时,及时在教材的空白处写下自我查阅的资料信息、初读的理解感悟等等,并在上课时彼此交流成果。第二阶段是文本专题讨论阶段,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前期的自我对话,确定一个或者几个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并围绕问题相互的交流,让彼此的观点在探讨中碰撞,产生思维火花;第三阶段是提升阶段,师生往往在讨论文本内容时会产生一些新的衍生问题,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探索,合作、研讨。整个课堂也在独立思考和多元对话的过程中,将知识学习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4.自我对话,创造生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积淀,学生会借助课前查阅资料、课堂的师生对话交流,进一步来印证自己熟悉的知识,比较快地理解和接受一部分知识。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价值的文本往往给读者留下很多的阅读空间,许多情感内涵隐藏于文本之下。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感到文本在背景、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陌生和空白,此时,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地去解释教学参考书,而是要通过问题的设置,找出学生认识的矛盾点,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去重新认识和解读。同时,要注意巩固、总结和反思,通过学生的课堂自我小结或者课后随笔心得,及时总结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途径和灵感迸发的契机。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指导他们去发现文本的空白之处,矛盾之处,组织学习小组来探讨、改编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比如改写文本,改编课本剧等,加强学生知识积累和人文思想认识,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高中必考科目的政治学科,人们往往只从政治学科对于高考的得分的实效性上认识它,这是对政治学科作用的片面理解。从现有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政治学科地位还可能进一步弱化,这是值得商榷的。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还得重新认识政治学习的地位。本文对如何重新认识政治学习的地位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政治;高中阶段;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课程改革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可谓“牵一发而动
【摘 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学生眼里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容易被忽视。这样无所谓的低估的心态自然难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实,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语文。语文在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因势利导,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从“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熟悉教材编写体例”、“凸显活动,拉近学生与未来岗位的距离”、“注重能力,课堂上将阅读与表达紧密融合”三个方面
【摘 要】在课堂上通过植入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是当下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本文中,就以几种具体的情境创设方式为话题,阐述了这种情境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优良表现。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改进课堂教学条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在课堂上以创设各式各样情境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开始在政治课堂上盛行开来。这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一改以往政治课堂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职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为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校园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校;校园安全;视频监控  一、中职校校园安全现状  中职校的学生正处青春期,活泼好动,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进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方面差异较大。有的学生翻墙出去上网,有的为小事发生口角,有的在教室和公寓走廊、楼梯过激玩耍,造成意外伤害;校园内机动车辆增多,也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