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柴河

来源 :天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r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辽北关门山,草棵子里钻出一群人。
  这群人很怪,放着汽车不坐,只想走山间小路;明明一把年纪了,却认为自己最小;目光沉稳老辣,偏说自己傻。
  他们没夸张,他们说的是当年。这个当年,不是泛泛一说的当年,而是可丁可卯,整整五十年前的当年。也是秋天,也是这几日,轰轰烈烈,懵懵懂懂,忽然就做了知青。他们是中学里最低的一级,十五六岁,“青”也不够,“知”也不足,不过是一群失学小孩,一喊口号就激动,给个棒槌就当针(真),從上面一挥手、一下令,到领取脸盆票、毛巾票、肥皂票,注销城市户口,卷铺盖走人,前后没有几天,就“下”来了,“下”到海拔比城里高出许多的乡下。
  那些年,他们没少走这条路。
  这个关门山,一山锁两界。
  山的南边,属铁岭地界,有一个猴石铅锌矿,知青若舍得跋山涉水,可跟工人阶级一起泡澡堂子,看16毫米放映机放的黑白电影,享受粗糙的工业文明。还能赶一天一班的长途客车,到铁岭城内,换火车回沈阳。
  昔日往关门山南走,能见到许多热闹,有莫名的冲动。如今资源枯竭,矿区废弃,街道荒凉,班车也停运多年。
  关门山的北边,属开原地界,古时归黄龙府管,是岳飞准备“直捣”的地方,也是知青曾经“直击”的地方,直击命运之门,真实人生。
  这一日,大家在山南下了车,专程往北走,走了一个山,两个山,三个山。这边山多,都是长白山余脉,峭立的那一个,远远望去,绿茸茸的,如同盆景,特别艺术,名字却犷厉,叫“破砬子”。有个李同学,就是在那里遭了蛇咬,眼瞅着毒就上了身,被徐同学扎紧创口,搀上马车,急送医院抢救。
  这条山路宽不过肩,典型的羊肠小道,秋虫唧唧,野草芬芳,一如以往。蒿子、马蔺、荆条、婆婆丁、车前草,各位老相识,久违了。还有桲椤叶,当年乍一听,以为说的是菠萝。村童陈小子眼睛一斜楞,嗔你啥也不懂:“告你吧,拿这个叶子蒸粘豆包,皇帝都流哈喇子。”
  裤脚上星星点点,粘了些小东西,是浑身带刺的苍耳,也来跟你亲近。下乡伊始,学生娃疑问多多,其中一条:原本脏兮兮的鞋面,神不知鬼不觉,怎么就洁净如初了,莫非传说中的海螺姑娘,默默做了好事?可是此地远离海洋,再说就你那个熊样,戴个破眼镜,小细胳膊小细腿,谁能看得上?渐渐才有所悟,稼穑艰辛,榛莽丛生,裤腿子趟来趟去,哗啦哗啦,是大自然这把刷子,在帮你搞卫生。
  不独如此,苍天慈爱,还要保你温暖,赠送关东珍宝靰鞡草。多少年了,口中这个花那个草,唯独没提靰鞡草。此刻山脚相遇,一丛一丛,细长柔韧,人们立刻兴奋,早已深植心底,从来没有忘记。
  大家回忆起,队部西边住着一个人物,披着羊皮袄,戴着狗皮帽,冬子月教知青如何往鞋壳里絮靰鞡草,如何打山兔、套野鸡。少男少女小脸冻得红扑扑的,毕恭毕敬叫他韩大爷。村里村外,遇有年长男性,只要觉得他像劳动人民,称呼也是“大爷”,年长女性则喊“大娘”。
  转眼间生了华发,长了法令纹,一个个拉家带口,也都成了大爷大娘,但老习惯一直随身携带。此一行走到岔路口,遥见林中一山民,年龄不一定很大,但刘同学脑子一热,时空错乱,“大爷”二字又到嘴边。
  山民不知刘同学所想,骑一辆农用三轮,沿车辙缓缓而至。车辙当地叫车道沟,深深浅浅,曲曲弯弯,原先走的是牛车,现在突突突,走的是烧油的机动车。
  “老乡,”吴同学问,“山里边还住人吗?”
  “还有几家。”山民刹住车。
  “沟里有条小溪,”年同学问,“怎么不见了?”
  “早干透了,让草盖住了。”
  “这个坡,”付同学问,“就种这么点苞米?”
  “庄稼不挣钱,改苗圃了,养花,种树。”
  接着走,边走边照相,照完马上群发。董同学手机玩得熟,给每张相片都印了五个字:
  重走知青路。
  林渐密,山渐陡。
  山是此间最高峰,有个古墓“老爷坟”,墓碑风吹日晒,字迹斑驳,其中“苍山青青,泉水盈盈”一句,曾被初一小孩议论说,这些“古代剥削阶级”,还挺能“整词儿”。但对这个山的名字,却一直无从确认,说好说,下笔难,姑且写成“头道牌”。“牌”,当地百姓发音“迫”,迫击炮的“迫”;或者“排”,“排子车”的“排”。可是谁也说不清,这个山,这个名,到底啥意思,应该怎么写。历史总是弄出一些“乱麻”,留给后人细细捋。
  林是落叶松林,一棵挤一棵,不怎么留空隙,阳光被分割成一条一束,像从梳子缝里漏出来。恍恍惚惚,旧图回放,忽而漫山新翠,清香扑鼻,忽而寒风凛冽,满眼白雪,雪以下,是厚厚一层枯黄的针叶。天暖雨霁,紫红色的松蘑冒出来,采回青年点,晾晒不得法,生出小虫子。
  出松林,立于半山,俯瞰一个村庄,红瓦青瓦,灰墙白墙,黄树绿树,亲切陌生。黑魆魆的草苫屋顶不见了,磨米场前的小广场消失了。五十年前第一天,社员迎接城里学生,在小广场跳“忠字舞”,一个姓邵的青年农民最是投入,“不提青稞酒啊,不打酥油茶,也不献哈达”,藏族歌唱出二人转味,边唱边扭腰摆动臂膀,衣衫破旧,骨节粗大。当晚吃的是高粱米饭白菜炖豆腐,感觉有点简单,却是村里能拿得出手的“好嚼咕”。
  村子小,名字大,跟中原那个省同名,也叫“河南”。
  河是柴河,柴河之南。
  柴河不简单,是辽河的一级支流,由东向西,流经此地,流出一个河谷平原,四面环山,层峦叠嶂。向北看,有尖顶的那个,叫象牙山,其余则如蓝天上的各类云彩,只见其形,不知其名。山色远近不同,由黛青而湖蓝,而墨绿,而金绿,最终与河畔草木绿成一体。
  这一带挺美,插上导游牌,能当景区。
  先前却不稀罕这个美。
  那时候,吃的是大饼子就咸盐粒子,睡的是凉炕,跳蚤咬得满身包,挠得血滋呼啦,汗水一浸,痛痒难捱,还得割地铲地,累得直不起腰,这个美,就那么没心没肺地瞅着你,让你气不打一处来。   大家尚未成年,无法像成人那样思量前途,考虑婚嫁,两性间甚至有些“封建”,不怎么过话,怕有“作风问题”。开始一两个月,心气儿尚足,以为跟以往一样,是短期支农,劳动锻炼。渐渐觉得不大对劲,却掰扯不清怎么个不对劲。表面豪情满怀,内心却想家,想城里的种种好处。
  终于,几个小丫头忍不住了,悄悄谋划,结伴回沈阳。谁知有关方面心硬如铁,或者叫:执行上级命令坚决,特派威武老贫农一名,手持“尚方宝剑”——有关文件,提前赶到铅锌矿,要求车站第一不许售票,第二劝说“临阵脱逃者”回村,“接受再教育”,“過革命化春节”。女孩们料不到会有这么一出,包包裹裹扔一地,抱头大哭。车站人员看不过去,手一松,放她们一马。
  回不了家的男知青闷闷不乐,上山,进林子,贴住一棵棵落叶松,仰脸,往高空举一根细木杆,杆长五六米,杆梢绑镰刀,咔嚓咔嚓一阵响,树顶的枯枝呼呼坠落,砸在头上肩上,手脸划出血道子。顾不得疼,弯腰拾捡归堆,以膝压紧,捆成柴捆儿。
  四周冷寂,空无一人,哼唱偷偷学来的外国“黄歌”,《红河谷》《山楂树》,哪个忧伤唱哪个。原本不忧伤的,也减慢了节奏,添入了忧伤。
  有一首中国曲子《松花江上》,应该不是“黄歌”,那就扯开嗓子,狠命吼。吼到一处改了词,沈阳事变“九·一八”,改成下乡之日“九·一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七,九一七,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流浪,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
  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未及唱完,已是泪流满面。不流泪也唱不完,下面的歌词想不起来了。可是还想唱,就从头再来。“九一八”依然唱成“九一七”,只是“那个悲惨的时候”,想想有点那个,怕被觉悟高的同学上纲上线,略一斟酌,“悲惨”改成“难忘”。
  的确难忘,果然难忘,年年这一天,心有戚戚焉。至于后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原本并不搭界的境域中,各位是怎样适应的,怎样成长为顽强的男人,坚忍的女人,不提了,不提这些“当年勇”。大家一步步走过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失与良知,卑微与尊严,蹉跎与收获,生不逢时,生也逢时,摊上的就是这么个情况,不面对,行吗?
  下山,重抄旧时近路,再当偷懒少年,以跨越式动作(授此跳高技术的体育老师,曾被弟子们斗得死去活来),翻过碎石矮墙,顺着农家菜地的垄沟,平伸了胳膊走直线,走“钢丝”,走“猫步”。奔完六张奔七张的人,骨密度还好,平衡感尚佳,秋白菜、大萝卜,一棵没伤着。
  进了村,与先前乘车抵达的同学会合。生产队的马厩、牛棚、猪圈拆除了,代之以新建的砖瓦民房。若不是街道走向没变,真认不出这就是昔日那个村子。在这个柴河以南、关门山以北的空间里,你的人生留下过哪些印记?你在这里起过作用吗?这里需要你起作用吗?想说点什么,又不知说什么才好。
  一个小院落,拴了几头驴,熟悉的嚼草声,熟悉的畜粪味,到底还是有人,照常使唤牲口。一问才知它们是肉驴,一生轻松,不用蒙上双眼拉磨。
  不断有电话催促,柴河北岸,另一拨同学已经订好了饭店。
  中巴车前,有两个智障人,侧歪着膀子傻笑。村民们将他俩拦到一旁,上前跟知青话别。没有长句子,不唠“报纸嗑儿”,家常,亲。年轻后生一个没见着,出门打工去了。来的全是老人,彼此上下打量,都不说对方老,都说挺好。一个矮个小老头,须发皆白,趿拉一双塑料拖鞋,这不是万志大哥吗?当年的英俊小伙儿,村里的赤脚医生,腰板儿总是挺得直直溜溜,挎着人造革的棕色急救箱,里边的药味清凉可人,闻一闻都去火。另一个黑紫脸膛的小老头过来握手,是老房东的二儿子,教过你怎样按铡刀,拧柴禾绕儿(也讲过一些“荤段子”)。他手心的茧子跟当年一样厚,手背倒是变了样,静脉血管凸起好几条。谁的生命都是生命。你那时是苦,但你才苦几天?人老乡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山沟里,吭哧吭哧地干。
  车到柴河,被喊停在桥头,全体下来,倚着水泥桥栏合影。
  此前在山腰,在村里,树掩屋遮,看不见河,现在看见了,却谁都不说话。
  当年河上有一座小木桥,三五根落叶松并成一截桥体,续上好几截,连通两岸。那时桥面窄,河面宽,水也干净,清澈见底。桥有些晃,走起来紧张,索性坐一会,光着两条腿,啪啪打水花。
  现在正好反过来,桥宽了,河窄了,撑个杆儿都能跳过去。水色锈红,浑浊,好像还有点粘,刚才村里那两个傻子,喝没喝过这个水?
  人们站成一排,盯住镜头,没喊“茄子”,也不举剪刀手。桥栏上有喷涂痕迹,人缝中露出“贷”“药”“肥”等字样。
  上车过河,一面城、干河子、东龙湾、西龙湾,一个一个村落,依旧待在老地方,用着老名字。
  聚餐所在的集镇,过去叫柴河公社,现在叫靠山乡。
  满屋子人,辨识,拥抱,捶胸脯子,欢笑,大家随便坐,没有主桌次桌,不分上座下座,来的都是同学,同学好啊,这个时候,还能以同学相称,还能叫四班十班,男生女生,听着真特么舒服,美丽校园,读书生活,又回来了。
  但是各位,我们重逢,我们相会,为什么是今天,为什么在这里?因为我们大家,除了是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想一想真是奇妙,我们五十年前就“青”,五十年后还“青”,一辈子“青”,永远“青”。全中国,全世界,也就我们,有这个资格,有这个“待遇”。天下老知青,酸甜苦辣情。来,喝酒的举酒杯,不喝酒的举茶杯,走一个。
  饭后,参观一个燃气站、一个果木园,都是老知青重返柴河建成的项目。当年人人表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表完态没几年,陆续回了城。如今没人逼没人哄,又一头攮回来,不但扎了根,而且结了果。
  果木园原是荒山野岭,名叫狼洞沟,现在种了上千亩梨树,南果梨、花盖梨、尖把梨,嘀里嘟噜,满山满树。园主朱同学招呼大家敞开吃,可劲拿。有人问那边的树,为啥没结果?回说那是云杉和冷杉,天一冷就有人来订购,运到城里当圣诞树。
  告别柴河,关门山一带已是暮霭沉沉。
  这么多年了,居然不知山南山北,哪一边算门里,哪一边算门外。
  刘齐,作家,现居海口。主要著作有《刘齐作品集(八卷)》等多部。
其他文献
柑橘的收获具有季节性,柑橘收获期间,为了避免同一地区柑橘同时销售而形成的相对聚集,需要应用贮藏库创造适合柑橘保鲜的外界环境,延长柑橘的销售时间。通风贮藏库是一种被广泛采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以及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和力学等性能,因而在电子器件、光学器件、传感器件、电化学储能、复合材料、热管理等领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碰到偶发事件,往往让教师措手不及。教师利用偶发事件为教学资源,学会利用教学机智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培养课堂教学机智对于指导和改进教学、推
本文为了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热性,提高其硬度和抗磨粒磨损性能,扩宽其应用范围,采用PTW,SiC,CF,PHBA四种填料进行改性UHMWPE。研究发现,PTW,PHBA,CF,SiC对提高UHMWPE的耐
期刊
配电设备构成了供电系统的基本框架,是供电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关乎着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下,各行各业都处于蓬勃发展
Si3N4和SiC等硅基陶瓷不仅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而且在干燥的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使其成为极具应用前景的燃气轮机用热结构部件材料。然而当暴露在含有水蒸气的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本论文以4H-SiC和3C-SiC为研究主题,分别就4H-SiC薄膜同质外延工艺、原位p型掺杂工艺以及2英寸Si衬底上3C-SiC薄膜异质外延工艺进行了探索,并设计和制备了基于4H-SiC同质结构的
学位